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米中的脂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稻米脂类及与稻米脂类的有关的酶研究的新进展,以求对主脂类及稻米脂类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86个地方稻米品种的加工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86个稻米品种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均较高;多数稻米品种的蒸煮和食用品质较好;北部地区的大多数稻米品种营养品质优于其它地区,为河北省稻米的合理生产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方稻米品质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86个地方稻米品种的加工品质,蒸煮的食品和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86个稻米品种的米率和精米率均较高;多数稻米品种的蒸煮的食用品质较好;北部地区的大多数稻米品种品质其它地区,为河北省稻米的合理生产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米品种对米饭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检测仪器将稻米及米饭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其原料品种不同而引起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为稻米科学评价系统的建立作了探索性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3种不同稻谷米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仪进行稻米的压缩实验,基于显微镜原位观测,在4种不同因素:压距、速率、温度、湿度下,研究稻米在受到压缩力时的力学-结构特性,并得到不同因素下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稻米受到的压缩力随压距的增大而增大,稻米内部产生抗压应力,出现裂纹,且裂纹逐渐扩展,最后导致稻米断裂;速率对稻米的...  相似文献   

6.
米糠健康食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稳定化米糠为原料,研究了天然水溶性稻米营养素和稻米浓缩纤维的制取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全利用、全天然和清洁生产的特点,而且水溶性稻米营养素富含米糠的优质蛋白、脂肪、多糖以及众多生理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稻米精深利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我国稻米生产的作用、地位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稻米生产收益十分有限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稻米精深利用技术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稻米不同层次的精深加工,可使稻米多次增值,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有利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种粳米品种的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 ,破损值,胶凝值可溶性直链淀粉含中有升高;而总淀粉及人武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9.
以2种粳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终粘度、破损值、胶凝值及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而总淀粉及全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
干燥后稻米食味值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蒸发前沿理论描述了稻谷干燥时其颗粒内部的传热传质规律 ,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求解。结合该解值用计算机模拟干燥时稻米食味变化的规律 ,经验证 ,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用来预测以不同工艺参数干燥后稻米的食味值  相似文献   

11.
陈米质构特性变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胞壁、淀粉、脂类及蛋白质4个方面综述了陈米质构特性变化的机理,指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关于大米糊化特性及质构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工作及国内外对大米陈化研究的新进展,综合阐述了随大米存放时间的延长,其化学组织特别是大米蛋白质、类脂与淀粉的共同作用,促使羰基化合物的生成、乙醛减少、己醛增加、SH基减少,以及胞壁改变,是造成大米陈化、米饭“陈米臭”的主因.提出大米采用脱脂、除糠、低温及谷物冷却、脱氧剂应用及气控小包装等储藏技术,控制陈化米生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度图像的大米垩白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垩白是检测大米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在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垩白粒率的检测中,采用能够利用阈值法获取垩白米粒的DH-HV 1303UC摄像头采集的大米灰度图像,进行垩白检测算法的研究,选用双阈值法对大米图像进行分割,分别得到大米籽粒图像和只含垩白米粒的大米图像.在检测中,针对大米籽粒间存在连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中腐蚀、膨胀算法的垩白米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垩白米粒含量不同籽粒间连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此检测算法均可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金军  周涌  徐丹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38-41,45
介绍了常州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所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现有机插秧服务组织的主要形式;重点强调机插秧服务组织对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显著作用;最后,对加快发展机插秧服务组织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经发芽处理的稻米用于米粉的加工适应性和处理方法对米粉特性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处理能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维生素C、B1、B2和B6的含量升高。但糙米得率随发芽时间延长而下降,发芽超过3天后风味变劣。选择发芽3天稻谷的糙米与大豆按4:1混和,再经膨化及粉碎制成米粉,该米粉营养丰富,冲调性和风味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丹东地区主栽的4个水稻品种与4个旱稻为试材,研究了水稻与旱稻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旱稻的整精米率低于水稻,垩白率、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水稻,而综合食味值明显低于水稻。综合来看,在旱稻的4个品种中,丹旱稻1号品质较好;在水稻的4个品种中,丹137和中辽9052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稻谷在陈化期间其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的变化,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典型的高温高湿(35℃,RH 75%)储藏生态区的温度、湿度来加速陈化稻谷,在12个月的储藏期中定期取出样品分别制成米饭和米粉,测定其蒸煮和质构特性指标并对其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研究加速陈化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的米汤干物质、米汤p H值和米汤碘蓝值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米粉的吸水率和粉汤浊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蒸煮损失率和熟断条率先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在质构特性研究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米饭的硬度不断增大,黏性和弹性呈下降趋势;米粉的硬度和咀嚼性不断增大,黏性呈下降趋势。在感官评价检测中,米饭的感官评分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米粉的感官评分则先升后降。综合米饭、米粉的品质变化规律可知,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米饭的适口性不断下降,而米粉的适口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米食味品质与其碎米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同一品种不同碎米含量稻米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米饭的食味品质感官评定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碎米含量越低,米饭的膨胀体积越大,大米蒸煮过程中米汤中的干物质越少;碎米含量高的大米蒸煮制成的米饭中米粒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小于碎米含量低的米饭中米粒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但其硬度与黏性的比值较大;同一品种稻米中,当碎米含量超过5%时,碎米含量越低则米饭的质构特性与蒸煮食味品质越好;当碎米含量超过25%时,其食味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稻米主要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米碾磨加工过程中各米样和各道米糠主要营养成分和5种矿质元素Cu、Zn、Ca、Mg、Fe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糙米含有比精米更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一道米糠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1.88%、15.57%,二道米糠中油脂和蛋白的质量分数较大,分别为13.26%、13.41%,三道米糠中淀粉质量分数高达51.39%;稻米中矿质元素较多地存在于米糠中,各道米糠中5种矿质元素的总量依次为13 006.81、9 901.53、6 767.78μg/g,明显高于各米样,稻米中5种矿质元素含量的高低顺序是:Mg〉Ca〉Zn〉Fe〉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