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三氯氧磷(POCl3)、环氧丙烷为原料,在自制催化剂TiSiW12O40/TiO2作用下合成了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POCl3)∶n(环氧丙烷)=1∶3.3,反应温度65℃~75℃,催化剂用量为三氯氧磷质量的1.0%,环氧丙烷的滴加时间约为5 h,产率可达94.8%.  相似文献   

2.
聚酯具有独特的可生物降解性、生物可吸收性及生物相容性。现有聚酯产品生产原料一般来源于石油化工材料,并非生物质材料。以亚甲基丁二酸(IA)、磺化产物丁二酸-2-甲基磺酸钠(ISNa)和1,4-丁二醇(BD)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缩聚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水溶性聚亚甲基丁二酸丁二醇酯(PBIIN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缩聚时间、体系温度等对PBIINa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该聚酯的水溶性。结果表明,该聚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酯化反应时间5.0 h、酯化反应温度180℃、n(BD)/n(IA)/n(ISNa)=1.00∶0.88∶0.17,催化剂SnCl2、体系压力0.1 MPa、缩聚反应时间2.5 h、缩聚反应温度160℃。  相似文献   

3.
以二苯硫醚为起始原料,经磺化、氯化和还原三步反应制得目的产物4,4’-二巯基二苯硫醚.分别考察了各步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二苯硫醚):n(氯磺酸):n(三氯氧磷)的摩尔配比为1∶2.3∶2.2,反应温度为100~110℃,反应时间为5 h.得产品4,4’一二氯磺酰二苯硫醚(2).n(锌粉):n(2)摩尔配比为9∶1,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3 h,产物总收率60.1%.产物结构经IR与1H NMR证实.  相似文献   

4.
对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ZJ-701)和环己烷为原料,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CuCl_2·2H_2O为催化剂,通过O-烷基化反应合成1-环己氧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n(ZJ-701)∶n(TBHP)∶n(CuCl_2)∶n(环己烷)∶n(乙醇)=1∶9.6∶0.25∶13∶35,反应时间为9h,反应温度约65℃,较理想的提纯工艺为硼氢化物还原-减压蒸馏-重结晶。在以上条件下,目标产物的含量为98.49%,分离产率为52.0%。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含量及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L-酪氨酸、乙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乙酰-L-酪氨酸,再和乙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的氯化亚硫酸乙酯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乙酯,产物结构经IR、1H NMR确证.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乙酰-L-酪氨酸乙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L-酪氨酸)∶n(氯化亚砜)∶n(乙醇)=1∶1.3∶10,加热温度75℃,加热时间2 h.该工艺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周期短、产物易分离的特点,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利用相转移催化法,以对苯二胺和咪唑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双咪唑化合物1,4-二(1-咪唑甲基甲酰胺基)苯,通过元素分析、1 H NMR及13 C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n(咪唑)∶n(氢氧化钠)∶n(1,4-二(氯甲基甲酰氨基)苯)=2.2∶2.2∶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三乙基苄基溴化铵为催化剂,摩尔分数为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4-二(1-咪唑甲基甲酰胺基)苯的收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7.
以草酰乙酸二乙酯钠盐和间氟苯胺为原料,经亲核加成、环合两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7-氟-4-氧代-1,4-二氢-2-喹啉羧酸乙酯,考察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第1步反应在n(草酰乙酸二乙酯钠盐)∶n(间氟苯胺)=1∶1.6,反应时间为15 h,温度为55℃的条件下产率最高,为54.52%;第2步反应在反应温度为265℃,反应时间为15 min时产率最高,为79.88%.产品总收率为43.55%.目标产物结构以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1,4-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以γ-氧化铝(γ-Al2O3)为载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不同硅含量的γ-Al2O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2吸脱附等表征了焙烧温度对γ-Al2O3形貌、孔结构的影响.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2O3-Al2O3和CuO-Al2O3,考察了负载不同金属的γ-Al2O3对1,4-丁二醇脱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γ-Al2O3的催化活性与其前驱体的焙烧温度相关,催化剂前驱体在500℃进行热处理时得到的 γ-Al2O3对1,4-丁二醇反应的催化效率最高;铜元素的加入会降低γ-Al2O3的催化能力,负载金属为铁时1,4-丁二醇的转化率和四氢呋喃的收率明显提高.在反应温度以60℃/h的速率升至200℃、催化剂用量为5.0%(相对于1,4-丁二醇用量)、反应时间为7 h的条件下,γ-Al2O3对1,4-丁二醇反应的催化效率最高,1,4-丁二醇脱水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9.
以对苯二酚和异丙醇胺为原料,并以乙醇为溶剂直接合成2,5-二(2-羟丙氨基)-1,4-苯醌.实验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和异丙醇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4,在50℃下反应3h为最佳实验条件,产率达到65.31%,产物为红色针状晶体.对产物结构用红外、紫外、核磁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 9-四氢吡喃 - 2 -基 - 9H-嘌呤、丁基锂和 I2 等为主要原料 ,四氢呋喃 ( THF)为溶剂 ,合成了 8-碘 - 9-四氢吡喃 - 2 -基 - 9H-嘌呤。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 78℃ ,n( 9-四氢吡喃 - 2 -基 - 9H-嘌呤 )∶ n(丁基锂 )∶ n(碘 ) =1 .0∶ 1 .5∶ 1 .5 ,反应时间 2 h。此条件下 ,产物收率 >90 %。同时 ,采用 1H- NMR、13C-NMR和 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二乙醇胺和硼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中间体硼酸二乙醇胺酯(DEAB),再与三氯氧磷反应合成新型的集磷、氮、硼于一体的阻燃剂聚磷酰氯螺环硼酸二乙醇胺酯(PPCSDB).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通过TGA评价其热稳定性,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初始分解温度为195℃,800℃残炭率为34.8%.同时探讨反应条件对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合成的较佳条件为:物料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10 h,以乙腈为溶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本文以苯基膦酰二氯(PPD)、3-氨基-1,2,4-三氮唑(TA)为原料,四氢呋喃作溶剂合成了新型含磷阻燃固化剂PPDTA,通过红外光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确认。同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TA与PPD摩尔比为2.2∶1时,在惰性气氛下PPDTA的产率可达到86.4%。将产物用于固化环氧树脂,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直燃烧(UL-94)测试表征材料的阻燃性能,当环氧树脂体系中磷的质量分数达到2.5%时,LOI值达到32.7%,并通过V-0等级,证明材料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Bisphenol A bis(diphenyl phosphate)oligomer(BDP)is prepared successfully from the reactants consisting of phosphorus oxychloride(POCl3),bisphenol A and phenol with a Friedel-Crafts catalyst.The resultant products were examined wi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Thermogravimetry data shows that BDP decomposes at 375 ℃ when 5% weight lost.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catalyst is preferably AlCl3 and the amount of it is preferably 1% relative to bisphenol A by mole.POCl3/bisphenol A mole ratio is preferably about 5∶1 to 6∶1.Experiments unclosed that a seal apparatu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properties of product.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对苯二甲酰氯与丙二胺通过低温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PPTA)成炭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产率和比浓黏度的影响。确定了PPTA的最佳合成工艺:预聚温度0℃,单体摩尔比(丙二胺∶苯二甲二酰氯)1.05∶1,助溶盐CaCl2用量4 g/100 mL溶剂,单体浓度0.7 mol/L,聚合时间4 h。用傅里叶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热失重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以PPTA为碳源,聚磷酸铵(APP)为酸源的膨胀型阻燃体系(IFR)对ABS的成炭阻燃效应。结果表明,PPTA的热分解性能与ABS的分解温度较为匹配,可显著提高ABS/APP阻燃体系在高温下的残炭量和阻燃性能。SEM形貌显示PPTA的加入能促进阻燃体系在燃烧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五氧化二磷、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乙二醇为原料,乙醇为调节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低聚有机膦酸酯阻燃剂.讨论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该阻燃剂的结构.确定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DMMP):n(P2O5)为1.5:1,反应温度80~90℃,反应时间2—4h,产率达到93.8%.反应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能使产品的颜色及黏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三聚氰胺为原料经3步合成了膨胀型阻燃剂双(1-氧代-4-亚甲基-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磷酸酯三聚氰胺盐(Melabis).重点对第一步反应的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第一步反应的溶剂为1,4-二氧六环,缚酸剂为三乙胺,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04:1,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95%.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84.0%.同时采用元素分析、IR等分析方法证实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三氯氧磷、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分步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三源一体"的膨胀型阻燃剂,以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苯丙乳液涂层。阻燃测试结果表明该膨胀型阻燃剂对苯丙涂层有着很明显的阻燃效果,当苯丙涂层中阻燃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9%和28%时,水平燃烧测试分别达到FH-3级和FH-1级,垂直燃烧测试分别达到V-2级和V-1级,并且在50kW.m-2功率条件下的锥形量热仪试验中形成炭层,使得苯丙涂层的峰值热释放速率从740kW.m-2分别下降到400和310kW.m-2。  相似文献   

18.
阻燃剂磷酸双(2,3-二溴丙基)二氯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氧磷、环氧氯丙烷和2,3-二溴丙醇为原料合成了阻燃剂磷酸双(2,3-二溴丙基)二氯丙酯,并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条件,从而使产品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阻燃性能,以1,3-丙二胺(DPAN)和苯膦酰二氯(PPDC)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磷氮反应型阻燃固化剂(PPDPA),对合成化合物的组织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以不同比例PPDPA为固化剂,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磷含量的阻燃环氧树脂,并对其进行热性能分析和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PPDPA的环氧树脂体系的500 ℃残炭明显高于EP/DPAN体系,且残炭表面磷碳层具有明显的发泡现象.当磷的质量分数达到2.12%时,EP-2样品成功通过UL94 V-0阻燃等级测试,LOI值达到28.3%,PPDPA在环氧树脂材料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0.
硼酸锌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机阻燃剂.为了优化制备硼酸锌的反应条件并研究其阻燃性能,以七水硫酸锌和硼砂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硼酸锌(4ZnO·B2O3·H2O),通过XRD、SEM、TG-DTA进行表征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测试.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锌与硼砂物质的量的比为1∶1.2,固液质量比为1∶10,140℃下微波水热反应时间为10min.该条件下所得硼酸锌的失水温度高于415℃,形貌呈不规则片状,厚度约为100nm;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该样品于木屑中,400℃时的残碳率与纯木屑样品相比高约27%.在制备硼酸锌过程中,添加硬脂酸钠或含有硬脂酸钠的复配修饰剂后,改性效果均较好,所得样品亲油疏水,且样品形貌有变化.其中同时添加硬脂酸钠和聚乙二醇所得样品为分散较均匀的纳米棒,直径为50~8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