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渐开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厚测量方法有公法线长度、量柱(或球)距、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四种方法。后两种方法是测量单个齿,一般用于大型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也常用分度圆弦测量法;公法线长度测量在外齿轮上用得最多,内齿轮也可用,大齿轮测量因受量具限制很少用;量柱距测量主要用于内齿轮和小模数齿轮。  相似文献   

2.
张卫东 《机械制造》1994,32(7):24-24
在测绘斜齿圆柱齿轮时,为了保证强度和几何尺寸都与原件基本吻合,需要反复凑算,十分不便。为此,我们总结出一套精密计算的方法,效果很好。 1.初定参数 (1)目测大、小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_2、z_1; (2)测定一齿差公法线长度,按W_(k+1)-W_k=πm_ncosa_n确定法向模数m_n和法向齿形角a_n; (3)计算螺旋角。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确定齿轮精度等级,或实测齿轮副的啮合侧隙J_n。 测量大、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并按精度等级或实测的侧隙J_n对两公法线长度加以补偿修正,使之尽可能地接近零件的原始理论值,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选择适当的跨测齿数,使千分尺与齿面中部相切,要注意千分尺进出时的手感。  相似文献   

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厚测量中,尤其对齿数较少且变位系数较大的齿轮,测量公法线长度、分度圆上的弦齿厚或固定弦齿厚有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如果测量齿高中部附近圆上的弦齿厚有时可以避免这些制约因素。下面介绍渐开线圆柱齿轮任意圆上的弦齿厚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齿轮设计或制造、刀具设计、还是齿轮测量等工作,均需确定齿轮的分度圆弧齿厚。在一些场合,零件图上已直接标出该值及上下偏差,或给出一定弦高处的弦齿厚及偏差,这可方便地得出分度圆处的齿厚。但在许多情况下,零件图上通常给出公法线长度、跨告数或量棒距及量律直径,间接地反映分度圆的弧齿厚。如何由公法线长度或棒距值来计算分度圆弧齿厚,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由公法线长度计算分度圆弦齿厚众所周知,渐开城圆柱外齿轮(以下简称齿轮)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k是由基圆弧齿厚Sb及基节Pb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由…  相似文献   

5.
渐开线斜齿轮公法线测量可用于计算齿轮的模数、齿厚等参数.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如:齿轮齿数太少,或齿宽太窄,或塔轮距离很近或短齿(如渐开线花键)等等,使得斜齿轮的公法线测量难以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以及目前斜齿内齿轮尚不能进行公法线测量.这时可用本文推导的公式,通过跨棒(球)测量计算解决之.与此同时还可以获得基园螺旋角参数.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用公法线测量蜗轮齿厚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导出跨齿数及公法线长度的近似计算公式,由此来确定蜗轮的模数和齿厚。  相似文献   

7.
渐开线齿轮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公法线长度大多应用于中小齿轮的测量,弦齿高和弦齿厚主要应用于大型齿轮的测量。对于小模数齿轮和内齿轮,多采用测量跨棒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齿轮检查中,公法线长度的测量不需要测量基准,不必严格控制测量基准和避免了由基准误差带来的测量误差.公法线长度的变动量表明齿轮的运动偏心——评定运动精度;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能保证齿厚和控制侧隙:相差一齿的公法线长度的差值就是基距.它可以确定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影响公法线长  相似文献   

9.
渐开线锥形齿轮的许多精度项目(如端截形齿形精度、周节累积误差、基节偏差、齿向误差等)都可以和圆柱齿轮一样测量。但渐开线锥形齿轮的左、右侧面不对称,基圆半径不同,无法直接测量公法线,只能通过间接的测量来控制渐开线锥形齿轮的齿厚。罗马尼亚的Chioreanu,V.曾提出对这种  相似文献   

10.
提出用AutoLISP语言开发程序,模拟范成法切削,生成齿轮的三维模型。齿轮模型由切削而成,其齿形部分的渐开线和过渡曲线与实际齿轮完全一致。获得的齿轮模型的齿厚可以有最小减薄量,并可对齿轮模型的公法线长度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1.
Point-line meshing gear is a new type of meshing transmission. It possesses the merit of involute gear that can be manufactured easily and separately. It also possesses the feature of high contact strength of arc gear wheel. Thus it has greater power, lower noise, and higher efficiency to bear the weight. Not only has single point-line meshing gear (similar to single arc gear wheel) and double point-line meshing gear (similar to double arc gear wheel) been developed, but also a small tooth number of point-line meshing gear which can be only two or three. In this article, the meshing theory, design calculation, sealing graph of the parameter selection, manufacturing, bearing ability test and the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places are introduced. The point-line meshing gear can be processed in common works, which process the ordinary involute gears, such as rolling tooth processing and milling tooth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2.
DELIBERATlONTOTHEDEFINITIONOFTOOTHTHICKNESSFORINVOLUTEHELICALGEARININTERNATIONALSTANDARDISO1122/1DELIBERATIONTOTHEDEFINITIONO...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齿轮副正常的安装与啮合,需通过对齿厚控制参数及其精度进行设计以保证最小侧隙。在设定最小侧隙的情况下,推导了法向齿厚、法向弦齿厚、公法线长度和跨棒尺寸等齿厚控制参数及其精度设计公式,借助通用CAD系统进行实例应用分析,解决了生产实际中齿厚控制参数计算繁琐、复杂和工作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点线啮合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修正了大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在公未中增加大齿轮弯曲强度提高倍数.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点线啮合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并得出点线啮合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比渐开线圆柱齿轮至少要提高15%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根切,根据点线啮合齿轮、特点及啮合的基本定律,研究了点线啮合齿轮通用无侧隙啮合方程、直齿点线啮合齿轮和斜齿点线啮合齿轮最小变位系数计算公式。以一实例来阐述点线啮合齿轮中大齿轮变位系数的计算过程,整个计算过程通过软件完成。得出点线啮合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及最小变位系数计算同渐开线圆柱齿轮类似、点线啮合齿轮应计算最小变位系数、只能在封闭图中才能准确地确定大齿轮变位系数和螺旋角等3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算轮齿弹性共轭接触迹,确定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各个位置的压力角、齿廓接触长度以及接触位置等参数。并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制作了一个精确计算齿轮弯曲强度有限元分析的软件。运用此软件对相同参数的渐开线齿轮与点线啮合齿轮进行弯曲强度的有限元精确计算,得出点线啮合齿轮比渐开线齿轮弯曲强度提高11.7%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参照渐开线圆柱齿轮静强度计算方法,提出点线啮合齿轮短期过载的强度计算方法.在短期过载最大接触应力计算中,提出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修正了短期过载最大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增加了考虑凹凸齿廓接触情况的两个系数(凹凸齿廓接触线长度变化系数和单对齿C点载荷系数).修正了大齿轮的短期过载齿根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在公式中增加大齿轮弯曲...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变齿厚渐开线啮合副变位系数沿轴向变化的特点,其啮合角、锥角、重合度、不同端截面齿顶圆上的压力角、滑动率等参数与普通渐开线啮合副不同,其啮合效率计算也与普通渐开线啮合副有所区别.分析了变齿厚齿轮啮合副效率的计算特点和影响因素,如变位系数对变齿厚齿轮副重合度和啮合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效率计算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宏微观啮合性能及各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传动副数学模型,推导出啮合几何学方程,研究了螺旋角、传动比、法向模数及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选取优化设计参数并进行传动副样件加工,通过传动副对检试验考察了接触斑点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环面蜗杆喉部中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螺旋角、较大传动比、较大法向模数和较大压力角会获得优异的接触线分布、接触区域和较优的微观啮合质量;右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优于左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传动副样件接触斑点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右侧齿面接触斑点分布更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AutoCAD VBA技术,当输入齿轮的基本参数后,采用B样条拟合方法,实现了齿廓曲线的自动生成;在此基础上,用AutoCAD绘制出齿轮全图,从齿廓分度圆处作基圆的切线,并延长到另一轮齿的不同侧,直接从图中数出跨越齿数、量出公法线长度。图解法揭示了公法线长度数学计算的实质,校验了计算数据的可靠性,方法有效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