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郭怀胜 《山东冶金》2009,31(6):50-51,53
分析了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宏观平衡问题,并提出了“宏观物料平衡式”,利用该方程式可预测流程中总液量的变化,确定某一时期的蒸发母液浓度,预测生产水平,还可表达生产过程的物料损失情况,反映工艺技术指标的好坏。  相似文献   

2.
董红军  李月琴 《铝镁通讯》1999,(4):17-20,16
利用计算机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旬盘存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与生产平衡状态下的有关标准量和旬初量相比较,经计算机自动分析,判断得出反映生产物料平衡的数据和有关物料量变化趋势,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搞好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的物料平衡计算,对混联法生产加液碱方案进行了论证,得出:通过往拜耳法系统加入碱对混联法系统进行补碱,与常规的通过烧结法和加纯碱的补碱方式相比,前者氧化铝产量各项技术指标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即蒸水量有所升高,碳分蒸发母液浓度有较大程度升高。如果能够解决碳分蒸发浓度升高的问题,采用液碱补方式,不失为一种提产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物料平衡计算对于分析转炉吹烁过程、提供操作依据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历来所进行的这类计算,大都是根据单一成分或少数几个成分(如铁、氧)的物料平衡进行的,因此,由于①测定值的误差;②混入的高炉渣或喷出的炉渣等无法秤量的收、支物料所产生的误差,往往使  相似文献   

5.
闫续房 《江苏冶金》2004,32(1):26-29
通过大量的物料平衡计算,对混联法生产中加液碱方案进行了论证,得出:通过往拜耳法系统加入液碱对混联法系统进行补碱,与常规的通过烧结法加纯碱的补碱方式相比,前者氧化铝产量各项技术指标水平有较大程度是高,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即蒸发水量有所升高,碳分蒸发母液浓度有较大程度升高。如果能够解决碳分蒸发浓度升高的问题,采用液碱补方式,不失为一种提产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烧结法处理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确定了矿床主要类型矿样及其混合矿样和配入少量铝土矿的矿样的烧成溶出性能,并据以编制了各矿样按两种补碱方式(苏打及混合碱)处理时的物料平衡及消耗指标,进而对之进行对比研究,并据以给出了适宜于白云山矿石组成特点,对矿床各类型矿石适应性较强的配加适量铝土矿,苏打返回配料的霞石烧结法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确定了矿床主要类型矿样及其混合矿样和配入少量铝土矿的矿样的烧成溶出性能,并据以编制了各矿样按两种补碱方式(苏打及混合碱)处理时的物料平衡及消耗指标,进而对之进行对比研究,并据以给出了适宜于白云山矿石组成特点、对矿床各类型矿石适应性较强的配加适量铝土矿、苏打返回配料的霞石烧结法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混联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实施此脱碱技术,拜耳法赤泥和烧结法硅渣脱碱后直接外排,一方面可通过回收碱降低生产能耗,另一方面物料脱碱直接外排后,烧结法系统可实施强化烧结法技术,提高熟料A/S和烧结法系统产能。本文通过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国雄 《炼铁》2000,19(1):56-57
前苏联冶金学家巴甫洛夫所定义的铁的直接还原度的计算方法在炼铁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一些重要的炼铁计算,如热平衡、物料平衡、理论焦比等的计算都离不开直接还原度计算。直接还原度的计算方法有碳氮平衡法、碳平衡法和热平衡法三种,其中碳平衡法因使用煤气相对体积进行计算,所以一直被认为是误差相对较小的一种方法。作者认为,碳平衡法计算公式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因计算公式对高炉内氢行为的考虑欠周全,使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工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其生产工艺主要为拜耳法、烧结法及拜耳—烧结联合法,工艺流程复杂,产业规模巨大,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了氧化铝工业碳排放核算现状,根据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物料衡算,以物料平衡核算法为主、排放因子核算法为辅,分别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以及并联、串联、混联三种联合法氧化铝生产工艺进行了碳排放核算,明确了相关核算公式,并选取相关数据进行了实际核算。  相似文献   

11.
针对烧结法粗液合流到拜耳法稀释槽后,溶出液αk降低影响叶滤机正常过料的问题,提出了在溶出液中加入平盘母液、拜耳法蒸发母液或蒸发原液以提高溶出αk的三种方案.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对三种调整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新老系统如何调整溶出液αk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拜耳法赤泥水热处理的渣物相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家骏  张帆 《化工冶金》1994,15(4):341-347
拜耳法赤泥用水热过程添加石灰处理回收碱和氧化铝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工作进行了在25-300℃温度范围内对水热处理拜耳法赤泥的渣物相组成的热力学分析研究。对拜耳法赤泥水热处理的渣物相的生成自由能与温度关系的计算结果指出,赤泥中的水合铝硅酸钠相在水热过程中主要是转变成为更稳定的水化石榴石相,这对碱的回收是有效的。但仍会有一部分氧分铝损失在渣中。当水化石榴石中的CaO和Al2O3被MgO和Fe2O3  相似文献   

13.
李云中  耿春革 《江苏冶金》2001,29(2):54-56,63
赤泥附损是氧化铝生产中碱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降低附损就能降低碱耗。本文从物料性能、底流L/S和混合效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和实际相比,得出降低附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拜耳法流程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对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影响,以高有机物矿石对拜耳法生产物料性质、设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主线,创新提出了蒸发浓缩结晶去除有机物,该工艺避开了传统细晶种洗涤法工艺流程长、成本高等缺点,有效解决了有机物对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影响,实现全流程有机物产排平衡。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冶金学家巴甫洛夫所定义的铁的直接还原度的计算方法在炼铁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一些重要的炼铁计算,如热平衡、物料平衡、理论焦比等的计算都离不开直接还原度计算.直接还原度的计算方法有碳氮平衡法,碳平衡法和热平衡法三种,其中碳平衡法因使用煤气相对体积进行计算,所以一直被认为是误差相对较小的一种方法.作者认为,碳平衡法计算公式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因计算公式对高炉内氢行为的考虑欠周全,使得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下面对该公式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修正后的公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系统中的碳碱被视为无效碱,长期在流程中积累,增加了单位能耗,碳碱达到平衡浓度时,以固体析出,碳碱浓度过高会对溶出、沉降、分解、蒸发等多个工序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主要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碳碱浓度升高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降低系统碳碱浓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降低系统碳碱浓度的有效经验,对其他采取拜耳法工艺生产氧化铝的企业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拜耳法外排赤泥铝硅比升高原因及抑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厂近年来“抬高工艺起点,深挖潜力,提产降耗,控制生产成本”的不断深入,整个氧化铝生产工艺已由原来的混联法逐步过渡为现在的拜耳———混联法(即部分拜耳法赤泥外排)。拜耳法外排赤泥量的加大及外排赤泥A/S升高必然带来氧化铝生产矿耗、碱耗的相应增加,影响系统的经济运行。本文根据我厂拜耳法部分的工艺流程具体情况,从物料的反应机理及实际的操作条件,详细地分析了拜耳法物料在高压溶出、稀释、分离、洗涤沉降和赤泥过滤各段的变化,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理论物料平衡和区域热平衡计算高炉炉料结构中配加废钢对生铁成本的影响结果,在柳钢5~#高炉进行配加废钢生产实践,用生产数据分析了配加废铁后的降燃料比效果。结果表明:加废钢后在冶炼强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产量随废钢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废钢比每增加30 kg/t Fe入炉时,燃料比下降3 kg/t Fe左右;试验期间对高炉炉况及冶炼过程参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母液溶出的效果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矿石的实际溶出率(η_实)随矿石A/S、苛性碱质量浓度(N_K)、配料分子比(α_(k配))和配料溶出率(η_配)的升高而升高,随石灰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现场母液与NaOH溶液溶出的效果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但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溶出矿石量是现场蒸发母液的1.71倍,循环效率则是现场蒸发母液的2.16倍;碱溶—碳分工艺预脱硅溶出的适宜条件为:矿石A/S4.0、预脱硅温度98℃、预脱硅时间6h、N_K=200g/L、石灰添加量11%、α_(k配)=1.3~1.5、η_配=90%、溶出温度273℃、溶出时间40min,此条件下A/S=8.65矿石的η_实可达87.75%。  相似文献   

20.
由于拜耳法赤泥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铝,直接将其泵送堆场,难以筑坝堆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依据拜耳法及烧结法赤泥的物化特点,制订了赤泥堆存筑坝的技术方案,即将拜耳法赤泥底流与烧结法赤泥滤饼混合预处理,探索混合赤泥堆存处理的可行性,确定拜耳法赤泥底流与烧结法赤泥滤饼的掺配比例为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