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科学城某工程的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的相关问题,根据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检测标准,对该项目混凝土后锚固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GFRP拉结件形式对其与混凝土锚固性能的影响,以拉结件形式为参数,设计制作两组试件。通过拉拔试验考察板式及棒式拉结件与混凝土的锚固性能,获得两组试件的破坏现象、荷载及位移变化。结果显示,棒式拉结件从混凝土中被拔出后拉结件表面呈现纤维断裂,而板式拉结件被拔出混凝土时拉结件表面相对完好。棒式拉结件试件组极限荷载平均值Nu为7.4kN,极限位移平均值为8mm;板式拉结件试件组Nu为11.1kN,极限位移平均值为5mm。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棒式较板式拉结件锚固区应力集中作用明显,板式较棒式拉结件与混凝土锚固性能更优异;板式较棒式拉结件与混凝土锚固强度增幅达50%;棒式与板式拉结件试件均为延性破坏,且棒式较板式拉结件试件延性提高60%。  相似文献   

3.
用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一种微破损检测技术,它具有精度高、对构件损伤小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法是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植入锚固件,待胶粘剂固化后,根据锚固件拔出的力值推定混凝土的强度。它适用于混凝土试件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不一致、对试件检验结果有怀疑、  相似文献   

4.
张波  杨利容 《四川建筑》2010,30(1):127-128,13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真型试验,对500kV输电线路插入式角钢基础承栽力机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荷载可通过角钢与混凝土的粘结以及锚固件的锚固作用可靠地传递到混凝土基础中,同时其极限承栽力与插入角钢的类型、埋置深度、有无锚固件以及锚固件的布置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康定—崇州500kV双回线路插入角钢锚固试验结果,分析了插入角钢主材及其上抗剪锚固件和混凝土间的粘结机理,探讨了角钢锚固件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插入角钢主材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塔机在安装附墙结构时,会在建筑混凝土结构建造时以锚固件的方式和钢筋混凝土浇注在一起,然后用耳板销轴联接对塔式起重机进行附着,增加其稳定性、刚度及抗倾覆性。预埋锚固件混凝土的校核是验证附墙结构是否满足塔身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本文以举例的方式详细讨论附墙锚固件的校核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混凝土翼板外伸锚固的梁柱端板连接半刚性组合边节点力学性能,设计了3个足尺试件,其中两个混凝土翼板外伸150mm,厚度分别为140mm和200mm;另外一个为混凝土翼板未外伸的对比试件。采用柱顶水平位移控制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锚固对该半刚性组合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翼板外伸锚固(尤其是外伸锚固部分加厚)能够提高该半刚性组合边节点的稳定性及其抗震能力。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尽可能锚固。  相似文献   

8.
在夹心保温外墙中,一般拉结件无法满足耐久性要求。为此设计一种塑料钢筋拉结件,并对其进行在砂浆和混凝土试件中的粘结试验,得出塑料钢筋拉结件应采用机械锚固,以满足较高锚固承载力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型钢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传力机理,以混凝土强度、横向配箍率、保护层厚度、型钢锚固长度和抗剪件设置部位为变化参数,设计12个试件进行静力推出试验,观察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裂缝发展形态,获取各试件加载端和自由端的荷载-滑移全过程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对型钢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传力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各变化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型钢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其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截面的横向配箍率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有效提高型钢高强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强度;当型钢锚固长度满足一定值后,增大锚固长度对提高极限黏结强度并不明显;对高强混凝土而言,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界面极限黏结强度却有所降低;通过设置抗剪件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界面黏结传力性能;型钢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传力的组成中,化学胶结力占比重最大,摩擦力次之,机械咬合力最小。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锚固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锚固剂把螺栓及钢筋种植于建筑体或岩石等基础上的技术(也叫化学锚固)属于后加固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锚固剂高强度、高粘结性等理化性能,使得钢筋(或螺杆)与混凝土、岩石等基础产生强大的锚固力,从而达到预留效果;其产生的高负荷承载力、不易移位、不易拔出等良好的性能不亚于结构钢件预埋。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  相似文献   

11.
高温后普通混凝土与细晶粒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8个普通混凝土与细晶粒钢筋粘结锚固试件的拔出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高温后粘结锚固的特点和影响粘结锚固强度的主要因素。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受热温度分别为20,200,400,600℃,冷却方式为空气中自然冷却,加载方式为单向拉拔。试验考虑了锚固长度、配箍率以及温度的影响,分析了各种参数对高温后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高温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和粘结锚固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高温后混凝土抗拉强度和粘结锚固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理论对无机材料后锚固植筋拉拔法试验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凝土结构无机材料植筋拉拔技术的影响因素,为混凝土无机材料后锚固植筋拉拔试验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齐敬 《福建建设科技》2011,(2):50+22-50,22
建筑幕墙是通过预理及后锚固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来承受荷载,预理及后锚固件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幕墙的安全使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对预埋及后锚固件质量隐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具有损伤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论述JGJ/T 208—2010《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发布实施五年来,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情况,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解决高强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密集区混凝土无损检测的难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检测时所选取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相关规范的学习研究,本文就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非破坏试验适用方法展开讨论,最终提出了不同的锚固件(拉结筋、植筋、锚栓)进行后锚固非破坏试验时所选取的规范和试验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筑幕墙是通过预埋及后锚固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来承受荷载,预埋及后锚固件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幕墙的安全使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从设计、施工等角度对预埋件及后锚固件(本文仅指化学螺栓)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刚  罗国强 《特种结构》2007,24(2):9-11
作者在学习、执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J407-2005的过程中,发现该《规程》7.0.3条关于锚栓(化学植筋)最小有效锚固深度比在一般情况下偏大,实际基材混凝土厚度难以满足《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对基材混凝土最小厚度的构造要求。为此,作者对确定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比的原则、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抛砖引玉,以求得安全、经济、可行的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比。  相似文献   

18.
针对FRP束锚固件在砌体材料(实心黏土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相比植入FRP束的混凝土试件,实心黏土砖的体积较小,因此其锚固性能会有明显不同。首先通过拉拔试验对FRP束与实心黏土砖的锚固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了相关重要参数对其锚固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浸折叠式FRP束能有效提高锚固强度、预钻孔尺寸对锚固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对试验结果和现有混凝土锚固强度模型的分析,确定锚固强度和破坏的有效投影面积相关,提出了两个针对FRP束与砌体材料的锚固强度模型,两者均能较准确的预测FRP束与砌体材料的锚固强度。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有机、无机材料锚固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二者的优缺点比较,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的编制的条件下,表明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将在今后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借鉴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提出了一套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夹片式碳纤维板锚具,对该型夹片式锚具的锚固过程和锚固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型夹片式锚具能较好地满足锚固碳纤维板的受力要求,通过该型夹片式碳纤维板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拉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锚具具有较好的锚固夹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