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韩彧  黄娟  赵雯 《石油实验地质》2015,37(4):473-478
通过分析墨西哥湾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油气地质特征,及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盐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进一步认识到墨西哥湾盆地上侏罗统牛津阶—第四系更新统发育了4套优质烃源岩和多套性能优越的储集层,封堵性能良好的局部和区域盖层遍布整个新生界层系,断层提供了运移通道,构造和地层圈闭发育,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盆内中侏罗统发育一套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很多大型油气藏均与该盐岩相关。盐上和盐下储层中均有可观的油气发现,随着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盐下油气藏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勘探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双河地区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及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赵凹—安棚地区主要形成成岩物性封堵、上倾尖灭及透镜状浊积砂体油气藏;下二门地区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边界大断裂附近发现少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和基岩潜山油气藏。控制该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有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等,其中,断层作为油气的疏导体系是影响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7-303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突破为例,介绍了找油的勘探思路及油气成藏地质务件。指出该区为——巨厚中斯生界地层与海相地层叠置的复合盆地.早期NE向控凹断层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古储式成藏类型及古潜山式勘探目标是我们寻找重大油气突破的首选对象。白垩系红层是最具潜力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以点带面论中扬子区的油气勘探方向,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着眼于上覆有白垩系——下第三系沉积箕状凹陷与下佚叠置中古生界地层的区块上,在其上升盘中寻找断块型油气藏和古“潜山式”的油藏。松滋——枝江和沔阳——洪湖两区块是目前优选出的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5.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多、时代跨度大,各地区主力含油气层系明显不同,理清含油气层系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构造演化历史和地层层序发育特点综合研究为基础,分析该盆地含油气层系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认为:(1)构造演化历史是多含油气层系形成的首要控制因素,决定了纵向油气分布的总体特点。构造演化历史相似的凹陷,一般具有相同的主要含油气组合,该组合探明油气储量占全凹陷的70%~80%。(2)盆地外围隆起是主物源区,凹陷与盆外隆起的空间配置关系,对纵向层序组成和生储盖岩系发育特点有重要影响,进而控制含油气层系分布。(3)断裂带明显的走滑作用,可提高断层的封闭性,使较多油气聚集在下部层位中。(4)油气资源丰度高的凹陷,含油气层系时代跨度大,资源丰度较低的凹陷,主要油气藏分布在成熟生油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藏形成及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坳陷已在5个层系(组)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从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指出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且多沿断裂和不整合面分布。油气聚集受盆地构造格局、区域盖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基底性质相似,同属于陆壳之上的刚性基底,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地宏观构造形态相耦合;盆地发育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类似的迁移规律;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均以构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反的反向断层;伊敏组沉积末期,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形成了大量早期伸展中期压扭晚期反转的断层。分析已钻探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根据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盆地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套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间油气呈互补分布,其中以南一段为主的下部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油藏类型以反向断层遮挡的油气藏为主;平面上受控于控藏断层,下部油气主要沿反向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上部油气大多靠近反转断层聚集。分析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的控藏机理,认为研究区发育反向断层背靠低隆起油气成藏和反转断层控制次生油气成藏2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立足国内、发展海外,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积极探索勘探新领域、新层系,保持良好的勘探成效和较低的作业成本,探明地质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开创了海洋油气勘探新局面。中国海油通过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及发展了复杂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深层潜山油气藏、深水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攻关海上中深层地震勘探、复杂地层高效钻井、海洋勘探装备等关键技术;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海外战略布局。“十四五”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油气藏、深水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核心区,力争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相似文献   

11.
酒东,酒西盆地的异同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都是祁连褶皱系为山前盆地,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育,有很多相似性。酒西盆地自3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批浅层油气藏,酒东盆地多年勘探却无重大突破。分析二者的异同,认为:(1)盆地边界条件不同,导致局部应力作用方式有别,酒西盆地逆冲-褶皱变形强列,酒东盆 构造变形微弱,中浅、浅层断裂少;(2)主要是油源层都是深部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3)酒西盆地的深部油气以断裂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获重大勘探突破,凹陷的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和原型盆地备受关注。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析凹陷深层地震反射和构造特征,厘定盆地性质,结合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石炭系—新生界均有发育,由老至新地层展布范围逐渐扩大,厚度中心整体具有继承性。该凹陷具有裂谷盆地的断拗二元结构,以侏罗系底为界,其下为断陷结构,可见原型盆地的边界断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小,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其上为拗陷结构,断层不发育,沉积厚度小,范围大,发育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沉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与局部地质结构特征,四棵树凹陷的演化可分为断陷和拗陷2个阶段,断陷阶段可能相对独立,拗陷阶段与准噶尔盆地主体连接为湖盆。高泉断裂属于裂谷盆地边界断裂之一,为同沉积正断层,持续活动,晚期遭受挤压反转。受裂谷盆地控制,断陷期二叠系—三叠系泥页岩和拗陷期侏罗系煤层,是四棵树凹陷超深层的重要烃源岩,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ر��������ɲ������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北部工业氦气藏主要分布层位是中部含油组合的萨尔图油层,下部含油组合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深部含气组合登娄库和侏罗系地层.氦同位素显示盆地内氦气为壳源和幔源混合成因,其中幔源氦的比例在1.3%~38.2%,该比例与埋深和储集层位无关而主要与分布区有关.中部、下部和深部三套工业氦气层分别主要受嫩江组一、二段泥岩、青山口组一段泥岩和泉头组一、二段泥岩共三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交叉分布的两组深大断裂为氦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气源通道,断裂发育区控制了氦气藏的分布范围,断裂的发育规模影响氦气藏的形成及气藏中氦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藏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焉耆分地是新疆地区一个侏罗系含油气盆地。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已成为焉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断层涂抹系数,结合断层活动历史研究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几条重要断层的封闭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和断层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乍得Doseo盆地经历多家国际油公司30多年勘探才获得重大突破.基于大量地震和钻井新资料,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优选有利区带指导勘探实践.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湖相裂谷盆地,为受北部边界走滑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具有两坳一隆一斜...  相似文献   

17.
明确油气的成因及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目前石油成因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构造学、石油地质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各种石油成因假说进行梳理、融合和集成创新,形成了石油的双机(有机—无机)耦合成因假说框架。其主要观点是,石油(或天然气)是一种多成因的可再生资源,储量巨大。石油的形成与分布是盆地与地幔隆起、深部流体与浅部流体、有机生烃机制与无机生烃机制、深大断裂与封盖条件4对成烃成藏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双机耦合程度越好,油气越丰富。盆地及其基底以下区域是耦合程度最好的领域,其次是盆地周边区域封盖条件较好的深大断裂发育区;深大断裂与封盖条件的匹配是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长期、多期或近期活跃的深大断裂发育区封盖条件好的大型圈闭,是最可能取得重大勘探突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泛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马格达雷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白垩世La Lula组海相灰岩和泥页岩为主力烃源岩,新生界陆相砂岩为主要储集层,油气成藏组合为下生上储式,发育构造圈闭及复合圈闭;盆地油气主要富集于区域性古隆起、断裂和不整合上下的始新统-渐新统Chorros-Chuspas群砂岩中,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南部和东部边缘的逆冲褶皱带、中部隆起断裂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西部斜坡的地层、岩性尖灭圈闭也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楚凸起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巴楚凸起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海西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油气藏形成十分重要。通过对其构造发育史、构造单元和断裂体系的详细研究,认为,巴楚凸起油气分布以复式油气藏为主体,其形成与断裂、储集岩体、不整合面三个基本因素的相互配合有关;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7 000 m以深持续发现大型油气聚集,但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与演化特征,仍需进一步加强油气成藏研究。位于塔北隆起西南部围斜的跃满地区发现了埋深在7 100~7 600 m之间的超深油藏,通过对该油藏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厘定了超深油藏成藏的有利条件:深大断裂一方面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生,导致一间房组大规模层间岩溶的发育与断溶体圈闭的形成、并与上覆吐木休克组和桑塔木组有效盖层组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另一方面作为流体运移的优势通道,为来自寒武系—奥陶系烃源的油气运移提供了便利条件;油气成藏后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快速深埋条件下,由于时间与温度的补偿效应不足,原油未发生裂解,以单一油相保存。跃满地区超深油藏成藏演化过程揭示了深层仍具有巨大的液态石油勘探潜力,勘探目标以具有串珠状强反射的断溶体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