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高固含量、高级分子量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浓度,共聚单体配比以及油水体积比对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阳离子型絮凝剂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高分子质量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絮凝剂。文中对共聚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絮凝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复合引发剂APS/SS/AIBN,油水体积比1.5,单体浓度为46.5%时,阳离子型絮凝剂特性粘数[η]较高。该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反相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水溶性阳离子型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该聚合体系以煤油为分散介质,以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油相/水相(V/V)为30/70、水相单体浓度为60%、DMDAAC∶AM为1∶1、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用量为0.2%、聚合温度为30℃的条件下聚合12小时,聚合物的特性粘数达2.56dl/g。该反相乳液聚合用水溶性引发剂,其聚合机理与典型乳液聚合不完全相似,在乳化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静态条件下 HP(MA-VAc-MMA)多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HP(MA-VAc-MMA)多孔载体静态状况下固定化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效果优于活性炭、活性污泥,固定化效果受单体组成、致孔剂、交联剂等的影响显著。当MA/VAC/MMA为4/5/1,用DVB与EGDA混合物为交联剂,PVAC与BAC混合物为致孔剂,用量分别为10%,20%,水解度大于30%,粒径40-60目的多孔共聚物栽体,固定化厌氧微生物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纹织CAD/CAM技术在纹织生产过程中的意义,然后详细叙述了纹织CAD/CAM技术的内容:1.纹CAD/CAM系统的硬件接口;2.电脑意匠和纹板处理;3.软件的功能特点;4.自动纹板冲孔;5.电子提花与无纹板织造技术。最后介绍了运用纹织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纹织CAD/CAM技术在纹织生产过程中的意义,然后详细叙述了纹织CAD/CAM技术的内容:1.纹CAD/CAM系统的硬件接口;2.电脑意匠和纹板处理、3.软件的功能特点;4.自动纹板冲孔;5.电子提花与无纹板织造技术。最后介绍了运用纹织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示差折光仪(DR)、紫外光谱仪(UV)联机,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组成分布(CD);建立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对共聚物分子量影响的理论,并对联机测定结果进行修正;针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原理,提出共聚物分子量模型;运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转化率等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可转位刀片槽型CAT与CAD/CAM集成系统,在CAT与CAD/CAM两大模块之间建立了数据处理与接口模块,实现了测量数据与CAD设计数据的文件转换,初步解决了刀片槽型CAT/CAD/CAM集成系统中的数据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直接酯化法制备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单体和富马酸双混合醇酯单体,游离基事合成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OF-CO-VA)及富马酸双混合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BF-CO-VA)。单体及共聚物用IR、^1H-NMR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聚物对几种高蜡、高粘原油及渣油的降凝、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具CAD/CAM/DNC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具设计与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和CAD/CAM集成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CAD/CAM/DNC集成化环境。基于三维建模的CAD/CAM技术和主模型技术,在建立模具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CAD/CAM/DNC一体化,用实例论述了模具CAD/CAM/DNC一体化的过程,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GMA),共聚反应所得共聚物中凝胶含量的变化,反应体系中加人调节剂叔十二硫醇(t-DDM),异丙基二硫化黄原酸酯(DIX)能降低凝胶含量,共聚物在干燥及塑炼过程对凝胶量也有一定影响,文中对共聚物中环氧值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热分析仪(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CAPP是工程设计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沟通CAD与CAM之间的桥梁.为了实现零件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通过统一的零件信息建模技术来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它为CAD/CMP/CAM的集成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特征技术作为CAD/CAM集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在CAD/CAM系统集成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是在目前的特征产品定义模型中,缺少零件加工特征的映射关系,以及CAD/CAM集成设计的能力,不能满足CIMS环境下的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特征基产品定义模型应用于CIMS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面向CAD/CAM的宏特征定义方法,并讨论了宏特征的构造和映射关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纹织CAD/CAM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纹织CAD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提花织物设计特点,对此系统的使用及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航天部CAD/CAM一体化系统工程某重点应用工厂CAD/CAM一体化环境下CAP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外部信息流程,内部信息流程,总体结构及接口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实体模型的CAD/CAM系统的Undo/Redo操作实现技术.它支持多层次嵌套的CAD/CAM建模环境.因而当用户在CAD/CAM系统环境中建模时,可以方便地对模型进行Undo/Redo编辑操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实体模型的CAD/CAM系统的Undo/Redo操作实现技术。它支持多层次嵌套的CAD/CAM建模环境。因此当用户在CAD/CAM系统环境中建模时,可以方便地对模型进行Undo/Redo编辑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研究开发的冲载模CAD/CAM软件系统PDCADM的特点,给出了软件及硬件环境,论述了研究的新方法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硫酸高铈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DMDA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在讨论引发剂浓度、PH值、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影响的前阶段工作基础上[1],研究淀粉与DMDAAC比、反应物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红外表征,并评价了接枝共聚物的粘土防膨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并尾工程的分布式产品设计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面向并行工程的分布式产品设计系统-MABCAD。MABCD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支持多学科产品开发团队与并行设计。MABCAD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采用ObjectARX,Visual C+=,SQL Server为开发工具,实现了产品设计,BOM自动生成,产品信息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