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8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各校准机构校准比重瓶并没有统一的校准方法,从而造成不同机构之间的校准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系统介绍了衡量法校准李氏比重瓶和附温比重瓶两种常见比重瓶的容量校准过程,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文中根据测量模型计算得到比重瓶在20℃下的实际容量,用绝对示值误差表示比重瓶校准点的容量误差,符合比重瓶行业标准要求,便于人们对其实际值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纤维包芯纱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不锈钢丝纺纱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不锈钢纤维包芯纱环锭纺工艺的优点,认为采用包芯纱环锭纺方法可避免将不锈钢长丝进行牵切的工序,而且缩短了工艺流程,成纱包芯效果和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模拟喷气涡流纺气流加捻过程中自由端纤维的运动轨迹,针对喷气涡流纺气流加捻过程中自由端纤维柔性体的动力学特点,基于弹性细杆单元建立纤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喷气涡流纺气流加捻腔内流场的气压、速度分布特征,确立自由端纤维柔性体有限元动力学微分方程,遵循力学平衡、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等原理,解析自由端纤维柔性体有限元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待定系数,数值模拟自由端纤维在加捻腔内高速旋转气流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利用示踪纤维法对有限元模拟纤维运动轨迹的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弹性细杆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对于模拟纤维运动轨迹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 黑、1 白3 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色粗纱作为示踪对象,黑色粗纱作为背景对象,借助数码显微镜对黑白混色纱 连续采样,并用MatLab 处理图像,得到单张图像中白色纤维像素点数量,即白色纤维面积;改变白色粗纱的喂入位置,采用图像法计算得到其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结果表明,Z捻向纱白色纤维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为约为36.84%、30.95%、32.21%,S 捻向纱约为32.09%、31.00%、36.9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数码混色纱纬编针织物的外观色彩及纹影的模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得到剔除细节的模糊图像,在Lab 空间下运用彩色图像硬聚类算法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得到混色纱主体图像,获取其左右的边界和中心线信息;然后在经典的Pierce 线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混色纱主体图像的廓线信息完成由纱线到线圈圈弧和圈柱的映射;最终根据不同组织的圈弧和圈柱的覆盖关系,得到基本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果表明,提出的纱线映射线圈算法,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及密度可模拟混色纱纬编织物的混色色彩及外观纹影。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竹节纱生产装置的品种适应性,开发竹节纱新品种,根据纺制竹节纱时喂入粗纱根数、牵伸机构组成、罗拉变速方式、牵伸比调控方式的不同,将现有竹节纱生产装置分为单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单通道中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双通道中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双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三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共5种装置,系统分析了不同竹节纱生产装置形成粗细节的机制,构建了竹节纱可变线密度的计算公式。以调控线密度和混纺比变化为目标对5种装置纺制竹节纱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利用三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纺制了粗细和混纺比均变化的彩色竹节纱。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混色织物的颜色及有色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0.896,平均比例误差为2.84%;利用相对值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1.35,平均比例误差为3.04%;与相对值法相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可更好地预测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及混色纤维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薛元  易洪雷  陈伟雄  曹艳 《纺织学报》2006,27(10):92-95
重点研究了刚性长丝、柔性长丝、弹性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在环锭纺纱机上纺制短纤/长丝复合纱的工艺技术。先回顾短纤/长丝复合纱的分类、组合方式及其结构,进而分析刚性长丝、柔性长丝、弹性长丝的退绕条件、纤维转移机制,优化了复合成纱的工艺参数,提出以制备芯鞘型刚性长丝包芯纱、柔性长丝包芯纱、弹性长丝包芯纱为目标的复合纺纱工艺技术和纺纱工艺参数。并对刚性长丝复合纱、柔性长丝复合纱、弹性长丝复合纱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及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杨瑞华  薛元  王善元 《纺织学报》2007,28(12):30-33
纺纱方式的不同使得纱线的结构和性能也不同。通过将转杯轴中心开孔,借助转杯负压的作用引入长丝的方法纺制转杯纺复合纱;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的方法纺制sirofil复合纱。测试分析这2种复合纱在相同规格和纺纱条件下其纵向形态、起毛性、毛羽、纱线表面纤维抽拔力和强力等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转杯纺复合纱表面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能好,其强力稍低于sirofil复合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