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然气管网输配气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管网系统管理部门为了明确天然气管网的输气能力和提高天然气管网的利用率,需要对天然气管网系统的输配气量进行优化。为此,以天然气管网系统的最大流量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了管道强度、节点压力和流量限制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天然气管网输配气量优化的数学模型。在研究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二者结合构成的具有全域搜索、快速收敛和鲁棒性强等特点的混合遗传算法。结合实例,采用这一新算法求解了天然气管网输配气量优化的数学模型。实例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采用的混合遗传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能够对天然气管网系统输配气量的调度运行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建  许红川  李琦  田毅  胡梅 《天然气工业》2013,33(1):132-136
川渝地区输气管网(简称“川渝管网”)管理跨度大,产运销协调难度也较大,利用管存动态监控管理实现临时供气应急对于提高川渝管网调度应急保障能力意义重大。为此,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管存控制的基本思路及技术框架。分析认为:①管存控制的技术关键是准确预测重点保供用户用气量及用气高峰时间、储气管道储气能力的确定及其储气量的合理分配、压力控制参数的确定;②管存控制技术能成功应用的客观条件是储气管道具有足够的储气能力、具有满足输量要求和管存控制要求的气量调配方案。以A地区2010年12月14-16日气温骤降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管存控制方案:用城市燃气用气量对气温的响应特性预测气温骤降时的用气量、用气时不均匀性确定储气管道储气时间;利用TGNET软件模拟确定控制压力;最终确定了气量调配方案,满足了管存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气田地面集输管网运行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些老气田地面集输设备已运行多年,部分旧管道承压能力和集输站集输能力都有所下降,给集输管网运营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开展现有设备集输能力优化研究工作,充分利用现有集输设备的工作能力,确保集输管网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并指导集输设备的更换和改造。在分析集输管网实际运营状况的基础上,以集输管网内天然气最大流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集输站工作能力、管道承压能力以及管输系统运行工况条件,建立了气田地面集输管网运行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线性化算法求解了该优化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集输管网运行优化模型和采用的优化算法切实可行。此集输管网优化方案既可用于优化该集输管网的日常运营,又可用于指导集输管网的改造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管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供气量和用气量的变化、阀门的开关、压缩机的启停等,往往会使管网系统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加上目前管网运行中存在着区域供用气不平衡、管网服役时间长、运行环境恶劣、管线破漏频繁、事故隐患严重等问题。因此对管道系统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通过建立管道数学微分模型以及管网中非管元件数学微分模型,并用隐式差分法将偏微分模型转换为有限的差分方程,然后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有限差分方程组,最后通过自制软件对某气田管网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管道中的压力没有超过管道允许压力,管网内压降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输气量;而部分管段流量很小,利用率很低,则需要调整输气方案。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仿真精度高、求解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管网运行可靠性评估对于保障区域乃至全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全国一张网”的天然气干线管网运营机制以及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油气市场体系(“X+1+X”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方法的短周期用气量预测模型;然后基于单条管道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和各子系统可靠性先验概率等信息,结合可靠性计算失效原则和贝叶斯估计理论,提出了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性的量化计算方法 ;进而以某城市192天真实用气量数据为样本,验证了该用气量预测模型的估计误差为1%~4%,得出了基于实际天然气管道的可靠性数值分析结果。结论认为,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性结合起来,采用LSTM方法并基于多源异构海量数据进行短周期用气量预测,实现了天然气管道动态运行工况下的系统可靠性量化计算,为天然气管网的用气量估计和系统可靠性定量计算奠定了基础;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天然气管道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和验证,为后续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  相似文献   

6.
由于未来用气量是一个随机变量,过去采用点预测的方式无法客观体现出其随机性的特征,由此得到的供气可靠性评价结果也难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为了准确预测用气量,在调研输气管网供气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小波分解的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随机性用气量的供气可靠度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用气量的误差,确定用气量所服从的分布类型及参数,结合管道的最大允许输气量,以供气可靠度最高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流量分配及计算管网供气可靠度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对某一虚拟管网进行了供气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1)所建模型求解的流量分配方案优先保障权重较大/较为重要的用户,但会牺牲其他用户的供气可靠度,管网总体供气可靠度亦会下降;(2)取消权重后,管网总体供气可靠度提高,优先保障距离气源地较近的用户,若不要求完全满足用户的用气量,则在降低一定的标准后,所有用户的供气可靠度都能达标。结论认为: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结合了用气量随机的特性,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管网的供气可靠度,同时由于引入了用户的权重,在计算管网供气能力的时候能优先满足重要的用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评价结果可以指导输气管网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当天然气管网出现突发事故时,管网输量会因大型用户用气量的变化出现波动,利用TGNET软件建立管网仿真模型对事故工况进行模拟,可确定多种合理的管网调度方案。通过综合考虑气温变化、管道压力波动、压力安全指数及末段储气量对管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建立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不同调度方案进行了评价。其中,采用Aspen HYSYS软件计算含水量;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综合关联度。工程应用表明,TGNET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天然气管网工况变化,且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能够用于动态仿真方案的评价及优选,为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运行能耗费用受各气源供气量、管网内天然气量分配、各管道运行压力、能耗单价及压缩机组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天然气管网优化运行的研究。以天然气管网运行能耗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天然气管网优化运行数据库,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能耗方程组,建立管网内单条管道输气量与能耗之间的数学关系,制定优化逻辑,编制完成西部天然气管网优化运行软件,解决了天然气管网的气量优化分配问题,确定了天然气管网内各管道启机的优化方案。以西部天然气管网生产运行某日报表数据为基础,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采用该管网优化运行软件重新分配全管网气量,并确定新的运行方案,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能耗数据,能耗费用节约在1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天然气管道主干线已经相互联接,形成了环套环的大型复杂天然气管网,随着各压气站燃驱压缩机组的增加,如何实现管网的稳态优化运行已成为一个技术难题。为此,在同时考虑管网中环状结构和枝状结构对于管道流量分配的影响,以及燃驱机组耗气量对管道内流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管网模型分割思路,将黄金分割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进行融合,形成了改进后的动态规划和黄金分割混合算法。以华北地区某环状管网为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1)管网运行优化数学模型比单线管道模型增加了管道内过流量、燃驱耗气量等变量,进一步加大了管网模型的求解难度;(2)混合算法能够有效地对运行燃驱和电驱压缩机机组的包含环状和枝状小型管网的稳态运行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3)混合算法的优化方案能提高管网压气站的出口压力、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减少系统能耗,同时增加管网的管存量,提供了管网额外的应急资源。结论认为,混合算法有效地破解了复杂管网优化技术难题,可以为当前中国大型天然气管网稳态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宁天然气公司为满足主要用户的生产要求,目前采用高压输气方式向用户供气。虽然这一高压输气方式满足了用户生产时对压力的需求,但因其用气量远未达到设计压力下的供气能力,故长输管道将会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在高压低输量的参数下运行,提早承受高压的管道,无疑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在用气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输气压力将会更进一步地发挥这条长输管道的利用率,延长其输气寿命。  相似文献   

11.
蚁群算法在天然气输送管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然气输送管道优化模型中设计变量多,约束条件复杂的特点,以管道建设投资、压气站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小为原则,运用蚁群算法和MATLAB语言编制了天然气输送管道数学模型的优化仿真程序,并对管道的选型、设计压力、压气站个数、压缩比及站间距离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管道强度约束、稳定性约束、能量平衡约束及边界约束的前提下,达到了费用最小,且优化效果好于遗传算法。从而证明了蚁群算法应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的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对高含硫气液混输管道清管工况瞬态流动规律认识不足,导致管道设计压力与终端段塞流捕集器尺寸不好确定的问题,以某高含硫气田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清管过程中管道起点压力、管道终端排液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管内气相流速与原料气气液比对清管工况的影响,进而提出了高含硫气液混输管道设计压力与终端段塞流捕集器尺寸的优化确定方法:①当管内气相流速介于2~6m/s时,清管中管道起点压力超压现象不明显,清管时宜将管内气相流速控制在此范围内;②当管内气相流速或气液比减小时,清管中管道起点压力峰值和终端排液量均将增大,但不同管道的增大幅度并不一致,管道越长、高程差越大,其增加幅度越大;③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管道运行后期可能会遇到的低管内气相流速与低气液比工况参数来确定管道合理的设计压力与段塞流捕集器尺寸。该成果可为高含硫气液混输管道的优化设计与清管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清管是保证管道能够长期在设计输量下安全运行的基本措施之一,清管过程大致分为试压后清管和正常工况下清管两部分。我国大部分天然气管道分布在丘陵、山地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清管模型大多没有考虑地形起伏或高差对清管模型的影响。受力模型与管内的清管器运动有直接关联,只有建立合适的清管器运动瞬态模型,并与清管过程中输气管道受力模型相结合,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实际的应力状况并定量给出清管对管道的影响,以期指导清管作业。  相似文献   

14.
苏欣  袁宗明  范小霞 《天然气工业》2005,25(10):113-116
简介了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压降以及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公式,综述了部分国家在手册与文献中提出的管子内表面绝对粗糙度数值;分别从输量、输送距离、管径和压缩机功率这4个方面对有、无内涂层的天然气管道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涂敷了内涂层的管道输量将增加24%;压缩机站站间距离平均增长32.87%;管径也将减小;同时输气消耗功率降低15%~20%。因此,天然气管道涂敷内涂层将会改善和提高流动特性、减少增压站数量、延长清管周期、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输送动力消耗和泵输成本,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将氢以一定比例掺入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使用,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而利用现有发达的天然气管网输送混氢天然气(HCNG)至终端用户则被视为可行的方法;但由于氢气与天然气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存在着差异,HCNG有可能对燃气终端用户以及管道输送工况造成较大的影响。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HCNG作为燃料及其输送的相关标准,为此采用德尔布指数法、韦弗指数法、高沃泊指数与高热值法分别对天然气在不同混氢比下的燃气互换性和燃烧特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同时基于HYSYS软件和相似原理建立管道模型,分析了氢气的混入对天然气管道和压缩机运行工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混合气体中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燃具的热负荷下降,燃气的火焰传播速度急剧增大,燃具发生回火的风险增大,并以此确定对于天然气管道供应系统来说混氢天然气的最大混氢体积比不应超过27%;②氢气的混入虽然能提高管道的输气能力,但当管网和压缩机联合运行时其平衡工作点对应的压力和流量都将减小,反而会降低管道的输气能力。结论认为,该成果为天然气管道输送混氢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湿气集输管网运行过程中,积液会降低管输效率,加剧管道腐蚀,引起管网节点压力升高。针对某气田集输系统建立管网积液模型,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管网输气量、气体质量含液率、集气站出站温度、集气末站进站压力对管网积液量及积液分布的影响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运行参数对积液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输气量的降低、气体质量含液率的增加、集气站出站温度的降低和集气末站进站压力的上升,均会引起管网积液量和积液管段数量增加。运行参数对积液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网输气量、集气末站进站压力、气体质量含液率、集气站出站温度。输气量对积液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将为积液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吴长春  杨廷胜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27-130
“西气东输”管道全长3900 km,设计输气量为120×108 m3/a,设计压力为10 MPa,外径为1016 mm,采用带内涂层的X70钢管敷设,管道沿线分布着10座压气站和11条分气支线。在“西气东输”管道达到120×108 m3/a的设计输气能力时,全线投运的压气站和压缩机组数目较多。利用笔者自行研制的“西气东输”管道优化运行专用软件,计算了在多种条件下的稳态优化运行方案,并从输气工艺角度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西气东输”管道优化运行的基本规律,对该管道投产后的运行调度及后期的增输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湿天然气输送管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积液问题,基于OLGA软件的清管工艺瞬态仿真方法,建立了积液在湿天然气管道中的发展过程预测模型,对积液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受环境温度、运行压力、介质组成以及管道流速等的影响,湿天然气管道中的液相从凝结析出到发生沉积直至积液量达到稳定的时间往往会持续数天到数月不等;在其他运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湿天然气管道中的积液量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运行压力的增大以及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管道积液发展持续的时间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含水量的减少以及管道流速的减小而延长。其中,含水量和管道流速是影响湿天然气管道积液量以及积液发展持续时间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9.
高建  董秀成 《天然气工业》2005,25(9):139-141
为了探讨引进国外天然气特别是管道天然气的购气合同价格条款,首先分析引进国外天然气的影响因素和购气合同中计价、支付货币选择与风险规避的原理,在具体研究欧、美、亚3个天然气市场天然气购气典型定价方式和国内天然气销售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提出了引进国外天然气购气合同的现行天然气定价原则与方法及便于实际操作的暂定天然气购进定价方案,最后依据国际天然气贸易惯例对天然气贸易合同中的结算方式、货币选择、付款时间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对引进国外天然气的购进价格条款制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腐蚀作用下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的失效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效概率确定是管道定量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为此,针对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特点,通过建立管道失效概率模型,利用可靠性理论得出了腐蚀作用下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失效概率随服役年限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管道失效概率的随机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管道投入运行初期,腐蚀对管道失效概率的影响较小,其余参数的相对影响随工作压力大小而变化,当工作压力小于2.5 MPa时,竖直荷载是影响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失效概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竖直荷载影响失效概率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材料屈服强度、管道壁厚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而工作压力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当工作压力达到4.0 MPa时,对管道失效概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材料屈服强度、工作压力、竖直荷载和管道壁厚等;随着管道服役年限的增加,腐蚀对失效概率的影响增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管道运行后期,影响管道失效概率的主要参数是腐蚀指数、腐蚀乘子和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