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科  唐鸣放 《建筑节能》2011,39(4):35-37
建筑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均有影响,而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影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与窗户遮阳存在必然联系.采用DOE-2软件计算方法分析遮阳系数变化时室内温度降低的分布情况,说明夏季设置外遮阳对室内热环境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窗是建筑能耗的薄弱环节,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室内的舒适性。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外窗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指出提高外窗遮阳性能的重要性。同时对比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遮阳技术及性能,并采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对3种外窗的遮阳效果进行了能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普通中空窗相比,低遮阳系数的Low-E中空窗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常见水平遮阳形式,提出了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和产品弊端的扇形外遮阳装置,并在建立上海地区典型建筑理论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扇形外遮阳装置的适宜尺寸,搭建了可模拟带遮阳装置和不带遮阳装置接收太阳辐射强度的建筑遮阳效果实验台。通过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二者建筑外窗受外遮阳装置的影响差异,并验证扇形外遮阳装置的遮阳效果。结果显示,实测带遮阳装置的建筑外窗可有效遮挡9:00~16:00的太阳光辐射,降低室内温度;窗墙比为0.34时,进深为1.1 m的扇形外遮阳可遮挡37.4%的太阳光辐射,使夏季冷负荷降低10%以上,达到建筑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窗是太阳辐射热进入建筑室内的主要途径,要降低夏季建筑能耗、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外窗遮阳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现有建筑外窗遮阳装置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遮阳、外遮阳和玻璃自遮阳三种;根据遮阳装置的可调节程度,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可收缩式三种.该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现有各种遮阳技术都存在一定缺陷,而理想的遮阳设施应做到遮阳比例灵活可调,遮阳与采光、通风兼顾,早晚可收起,抗风雨,无高空坠落风险,安装维护方便,费用经济可行.要满足这些要求,应从多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协调处理好建筑遮阳、采光、通风、建筑安全、建筑美学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新型的建筑外窗结构——排风隔热窗,其由3层普通白玻璃、内置的遮阳百叶及玻璃之间的气流空腔构成。排风隔热窗是将室内空调排风通过玻璃间的气流空腔排到室外,利用空调排风低品位的冷量/热量减少外窗在供冷/供热季时形成的空调负荷,达到排风热回收的效果,同时它可以根据供冷/供热季的不同切换其排风通道。通过建立传热数学模型,对该结构和2种常规外窗结构在典型夏热冬冷气候条件下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排风隔热窗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侧玻璃表面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减少外窗形成的室内负荷,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关外窗节能指标分析,对内遮阳和外遮阳、活动式外遮阳等主要遮阳类型的利弊进行对比,说明活动式外遮阳是住宅建筑外窗适宜采用的形式,以期帮助建筑设计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适宜的遮阳系统,并提供在节能降耗、改善室内居住环境、丰富建筑形象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外墙和外窗保温性能与热舒适性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于所建模型,研究表明:外墙传热系数减小,室内热舒适性提高,但是减小到某一数值后,室内热舒适性变化不再明显,该数值在0.60 W/(m2·k)附近;外窗传热系数减小,室内热舒适性提高.外窗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大于外窗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太阳辐射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外窗遮阳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建筑外窗的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芹  刘翼  戚建强  蒋荃 《门窗》2011,(9):58-60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要求100%为绿色建筑。建筑遮阳因其对建筑节能、室内热舒适与视觉舒适的效果显著,而成为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生态城大量的建筑采用了外遮阳技术,本文选择部分典型的标志性建筑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屋面温差和宽度对砌体屋顶墙体温度裂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雪梅 《山西建筑》2010,36(22):153-154
介绍了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得出屋顶墙体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研究归纳了顶板宽度和顶板温差对温度应力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墙体温度应力的几点建议,以期为现实的工程建设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尼格隧道属长大深埋隧道,兼有高水温与高岩温,最高水温达63.4 ℃,最高岩温达88.8 ℃,最高气温达56.4 ℃。为了研究隧道地温特征并进行地温预测,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地温测量方案,研究成果表明:灰岩段表现为高水温,水温>气温>岩温,水温与气温随着隧道进深及埋深呈现上升趋势,出水量及水温在接触带附近达到高值,洞内气温受水温、隧道出水量、积水量影响大;花岗岩段表现为高岩温,无水,岩温与气温随隧道进深及埋深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差值约为25~30 ℃;超前钻孔在孔深>2 m时岩温达到稳定;一个完整施工循环的施工环境气温呈现4个阶段:气温下降阶段(打钻施工环节),气温骤升阶段(爆破施工环节),气温快速上升阶段(新爆围岩散热),气温缓降阶段(出渣施工环节),出渣环节由于车辆及挖机等机械作业影响,气温出现多处异常高值;施作二衬后,二衬内外壁温差约3.4 ℃;利用热量传递理论、地热成因理论预测的最高地温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该工程案例颇为典型,本文研究对西南高地热区隧道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虑梁温差滞后效应的超长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毅  邹道勤  干钢 《工业建筑》2007,37(7):39-43,84
施工及使用阶段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并不是一致的,针对目前对超长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中整个结构温度分布相同的假定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考虑梁温度变化滞后效应后,楼板的温度应力会有较大的提高,各个构件的内力及位移也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张红帅  鲍安红  陈明龙 《山西建筑》2009,35(33):139-141
论述了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场的研究,得出产生温度裂缝的两大要素:温差和约束应力,还分析了温度裂缝形成的内在原因,详细阐述了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以解决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龙 《山西建筑》2003,29(4):30-31
温度裂缝是建筑房屋中常见的裂缝形式,对常见温度裂缝特征、混合结构房屋的温度裂缝类型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常见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宜万铁路某预应力混凝土高墩T构桥,选取了合适的主梁和桥墩温度场模式,建立了全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主梁产生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孙伟宾  丁洁民  陆秀丽  孙海 《工业建筑》2005,35(Z1):328-330
详细分析了某学校大门在温度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并以简单模型为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详细地分析了拱结构在不同支座形式、不同跨度、不同矢跨比情况下,结构受力的变化,并将温度荷载下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一般普通荷载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温度效应主要与约束形式和结构自身的刚度有关。对于大跨拱结构,尤其应该注意中间支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制冷换热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测的温度观测资料,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计算和分析未采取保温措施以及采取保温措施之后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在寒潮期间表面及棱角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由此产生的棱角和表面温度应力关系进行了分析.该分析成果可为在西北严寒地区混凝土保温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五号线炎热季节混凝土拌合物温度综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炎热季节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对预拌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不大于28℃),通过原材料进厂温度控制,配比优化,科学调度、合理选择浇筑时间段,尽量避开高温施工等措施,在驻站监理的监督下.最大可能降低了混凝土出机温度及温度损失,满足了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