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Knothe模型是岩层移动动态预测最常用的时间函数模型,但该模型与岩层移动动态演化过程客观规律并不完全相符.通过分析Knothe模型岩层移动预测缺陷,增加表征时间影响函数变化和岩层移动非线性特征的双参数,建立了Knothe时间函数改进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充填开采岩层移动的小挠度弯曲变形薄板模型;将Knothe函数改进模型与建立的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岩层随时间移动的动态演化过程函数表达式,并将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期、活跃期及衰退期.以新汶矿区翟镇煤矿2205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实测数据为样本,开展了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动态过程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2.9个月,地表最大下沉点的下沉速度达10.526mm/月;岩层总移动时间为38.9个月,其中初始期为20.5月、活跃期为5.1月、衰退期为13.3月.基于Knothe改进模型构建的岩层移动动态演化过程的函数表达式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岩层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的客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综采放顶煤地表移动规律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分析了兖州矿区鲍店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普通综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时地表移动更加剧烈,地表危险移动范围增大,超前影响范围超过常规分层开采约40%,下沉活跃期占总移动时间的71.4%,活跃期下沉量约占总下沉量的95%.研究还表明,采厚是控制超前影响角和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表充分采动区存在的残余变形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峰峰矿区地表移动实测资料对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地表点的移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对采动过程中走向主断面内地表下沉速度分布及移动变形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Verhulst模型模拟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费尔哈斯模型的特点,把少量的原始数据作各种处理并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建立灰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求得地表移动的时间响应模型,用生物生长过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对预防开采沉陷,对减少地表构筑物的损害及保护地面设施,对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在杨庄煤矿8608工作面岩移观测研究中,通过地表和巷道岩移联合观测的方法,探讨了任意点、任意剖面线形式布设测站的观测内容、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的改进,为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Verhulst模型模拟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费尔哈斯模型的特点,把少量的原始数据作各种处理并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建立灰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求得地表移动的时间响应模型,用生物生长过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对预防开采沉陷,对减少地表构筑物的损害及保护地面设施,对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以一个规范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完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人为地缺失某些测点,用误差检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测点缺失对地表移动规律和参数分析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使国内大量测点缺失的观测站恢复使用价值。本文还对观测站的设置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西山矿区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西山矿区开采沉陷规律与沉陷环境治理》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求取了相应于西山矿区地形、地质与开采条件的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及预计参数,这些参数对类似条件的矿区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应布设为网状形式,研究了网状现测站的平差计算方法,并研制了其数据-图形处理软件,实现了地表移动变形值计算、移动变形曲线图绘制及预计参数求取过程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位移反分析方法,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地表移动监测网的网形和观测误差对力学模型参数反演结果的影响,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现代地表移动监测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厚煤层分层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峰峰矿务局建筑物下厚煤层分层冒落条采试验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厚煤层分层冒落条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条带的合理尺寸以及进行地表移动予计时所需的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东乡铜矿排上村 -75 m以上岩层及地表移动与变形分析 ,得出尽管伴随顶板岩层崩落过程 ,地表会产生较大的移动、开裂和其他变形 ,但岩层崩落不会达到地表的结论 ,并通过实践证明给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  相似文献   

13.
时序分析法在岩层与地表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多次观测得到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值看成是一系列时刻得到的时间序列,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模型识别、参数估计及预测预报.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4.
盾构施工引起土体位移的空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隧道的修建会引起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土体的位移,对土体位移进行较准确的计算对于控制隧道周围土体位移量和减小过大位移对已有建筑物及管线带来的危害十分重要.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是由地层损失引起的,并且跟注浆量有很大关系.根据地层损失及注浆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镜像方法原理,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对隧道推进过程中由地层损失和注浆产生的位移进行空间分析,得到隧道周围土体的空间位移分布.计算结果与天津地铁施工过程的现场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地铁四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考虑地表沉降的时空关系,将地表沉降划分为无影响阶段、前期沉降阶段、通过阶段、盾尾空隙沉降阶段、工后沉降阶段,并给出了各个阶段的大致范围及其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比值。通过对Mindlin解引入时间参数,针对不同阶段地表沉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前影响距离范围内,盾构机与土体的摩擦力和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占优,在后影响距离范围内,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起到了绝对的控制作用,前期沉降阶段的土层隆起与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有关,而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和注浆压力导致了工后沉降阶段的土体回弹,由此获得了实时地表沉降预测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能较好的吻合,该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预测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6.
镜像法在隧道施工土体位移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地下隧道的修建会引起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土体的位移,对土体位移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对于控制隧道周围土体位移量和减小过大土体位移对既有建筑物及管线带来的危害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地层损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镜像法原理,首次采用数值积分法,对隧道推进过程中由地层损失产生的位移场进行空间分析,得到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分布.计算表明,镜像法的计算结果与巴塞罗纳地下隧道、泰国Bangkok污水隧道的实测结果吻合良好.为计算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薄基岩条带开采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兖州太平矿区内赋存有薄基岩的地层条件,以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的工程地质机理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薄基岩条带综放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破坏范围及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既有单桩在邻近基坑开挖作用下的水平向响应规律,提出基于虚拟镜像技术的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单桩水平向响应解析解. 发挥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易于实测的优势,借鉴虚拟镜像技术,考虑土体位移的实际情况,修正土体的等量径向移动模式,推导出土体非等量径向移动模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水平位移场. 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引入修正地基反力模量以考虑埋深效应,利用两阶段法,将土体水平自由位移场视为外荷载施加于邻近单桩,建立在邻近基坑开挖扰动下既有单桩的水平向位移控制方程. 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既有理论解及已发表案例的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及适用性. 参数分析表明:提高地基反力系数和单桩抗弯刚度有助于减小单桩最大水平位移;当桩与基坑间距较远时,单桩最大水平位移几乎不再受自身抗弯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