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化学沉淀法对高浓度含氟废水进行处理,以CaCl_2、CaO、Ca(OH)_2单独或联用作为沉淀剂,研究其对于F-去除效果与沉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aCl_2和CaO,Ca Cl_2和Ca(OH)_2混合沉淀剂可以有效去除F-,同时有较佳的沉淀效果。其中CaCl_2和Ca(OH)_2联用,两种物质与理论值比例为1∶1时,可将F-浓度由30 000 mg·L~(-1)降为7.1 mg·L~/(-1),沉淀效果达到25 mm/60 mm(沉淀层厚度/总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研究了沉淀剂[Ca(OH)_2、CaCl_2及Ca(OH)_2/CaCl_2]、pH及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含氟废水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a(OH)_2/CaCl_2混合沉淀剂+PAM的联合处理方法,pH为8.0~9.5时,可使含氟废水的ρ(F-)降低到6 mg/L,达到GB 31573—2015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煤气化所产浓盐低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钙盐化学沉降法进行除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同离子效应单纯提高Ca~(2+)的投加量除氟效果不明显;调节废水pH至强碱性是有效提高除氟效果的关键步骤;采用Ca(OH)_2作为除氟剂时,其投加量的调节应满足调节废水pH至10左右,然后投加适量的CaCl_2以提高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负硬度矿井水脱碱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某矿井水处理站供水碱度过高,导致碱度严重超过回用水水质指标,采用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去除碱度。试验结果表明:Ca(OH)_2-CaCl_2脱碱法中Ca(OH)2最佳投加量为350 mg/L,CaCl_2最佳投加量为400mg/L,去除率达86.1%,药剂成本为0.549元/m~3;NaOH-CaCl_2脱碱法中NaOH最佳投加量为350 mg/L,CaCl_2最佳投加量为850 mg/L,去除率达87.9%,药剂成本为1.555元/m3;氯型树脂脱碱法的出水脱碱率可达到99.9%,药剂成本为0.423元/m3。综合考虑出水水质和药剂成本等因素,可选用氯型树脂脱碱工艺处理矿井水。  相似文献   

5.
污水厂污泥量日益增加,所含的有机物可用于厌氧发酵产甲烷,但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多为低有机质污泥。本文围绕低有机质污泥投加不同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对污泥溶解性物质变化及厌氧发酵规律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不仅有助于有机物[可溶糖、可溶蛋白和TVFA(挥发性有机酸)]的溶出与生成,而且有助于后续厌氧发酵产甲烷。在本实验所研究的低温热水解(污泥含固率为8%,热水解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24 h)及药剂投加量[NaOH:0.018 g·(gDS)~(-1)、Ca(OH)_2:0.016 g·(gDS)~(-1)、CaCl_2:0.0375g·(gDS)~(-1)]的条件下,有机物溶出与生成的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其中热水解联合NaOH中可溶糖、可溶蛋白和TVFA浓度分别达到3051 mg·L~(-1)、10686 mg·L~(-1)和5740 mg·L~(-1)。对于产甲烷促进效果为NaOHCaCl_2Ca(OH)_2,其中投加NaOH后最大累积产甲烷量可达到101.9 ml·(gVS)~(-1)。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试研究了混凝法预处理不锈钢电解抛光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PAC和Ca(OH)2都能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废水中的TP随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PAC和Ca(OH)2投加量达到4 g/L时,继续增加投加量TP下降不明显,因此采用单级混凝法很难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分别采用PAC/PAC/Ca(OH)2和PAC/PAC/PAC三级混凝法处理电解抛光废水,结果表明,三级混凝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PAC/PAC/PAC工艺优于PAC/PAC/Ca(OH)2工艺,其优化投加方案为8 g/L(一级)+5 g/L(二级)+2 g/L(三级)。  相似文献   

7.
《煤化工》2018,(5)
针对德士古煤气化废水硬度高、碱度高的特点,进行了降低废水硬度的研究。以安徽华谊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废水为对象,采用加药混凝沉淀法,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Ca(OH)_2、NaOH、Na_2CO_3等药剂对废水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投加石灰的情况下,废水硬度去除效果不明显;投加Ca(OH)_2后,硬度与投药量、搅拌强度及搅拌时间无明显关系,较好的去除率在30%左右;改用NaOH和Na2CO3组合投加,废水的硬度由865.18 mg/L降至98.22 mg/L,去除率达88%以上。实际生产中可优先投加NaOH、Na_2CO_3等药剂,以取得较高的硬度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煤在我国能源供应方面的主力军地位,以山西朔州怀仁矿区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工艺,研究了工艺处理过程中SS的去除效果以及混凝过程中需投加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相比进水,SS浓度在调节池变化,经混凝池后SS浓度增大较多,SS的去除主要是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这两个反应池内SS的去除率分别为55.36%和96.47%;当添加PAC或者PAF为混凝剂时,煤矿废水总硬度和SO_4~(2-)的去除率随投加的Ca(OH)_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Ca(OH)_2浓度为1g·L~(-1)时为最佳投药量;随PAC和PAF浓度的增加,废水中总硬度和SO_4~(2-)的去除率逐渐增大,当PAC和PAF投加量均为35 mg·L~(-1)时为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某钻井作业场地泥浆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混凝剂(FeSO4、PAC、PFS)、混凝剂投加量、初始pH,助凝剂PAM的投加对混凝处理后上清液浊度、TOC和泥浆沉降比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混凝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PAC对泥浆废水混凝处理的效果优于FeSO4和PFS,当PAC投加量为200 mg/L,废水初始pH为10.0时,混凝处理静置30 min后,上清液浊度可降至38.3 NTU,TOC去除率可达91.5%,处理药剂成本约为0.52元/t,具有较好的应用可行性。此外,虽然PAM的投加能够降低泥浆沉降比,但会造成上清液浊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增加溶出物中还原糖的含量,使其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基于Ca(OH)_2固态温和预处理的条件,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NaOH与Ca(OH)_2进行组合,考察组合碱配比对秸秆预处理效果及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Ca(OH)_2处理条件为:60℃、Ca(OH)_2投加量10%、处理48h,溶出物中还原糖含量最大,为234.81mg·L-1;最佳组合碱处理条件为:60℃、碱投加量8%[NaOH与Ca(OH)_2的质量比为75∶25]、处理48h,溶出物中还原糖含量为244.17 mg·L-1、累积产气量为3 701mL、单位产气量为289.25mL·(g VS)-1、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3.69%和3.21%。  相似文献   

11.
章小芬 《化工时刊》2012,26(3):29-31
研究了一种制备聚合氯化铝的新工艺。该工艺为以硫酸铝、氯化钙和氢氧化钙为原料制备聚合氯化铝;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熟化温度、熟化时间以及pH值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制备聚合氯化铝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Al2(SO4)3·18H2O)∶n(CaCl2)∶n(Ca(OH)2)1.00∶2.75∶1.20,加入CaCl2时的温度为95℃,加入CaCl2时间为20 min,加入Ca(OH)2的温度为50℃,加入Ca(OH)2时间为20 min,熟化反应温度为60℃,熟化时间为4 h。对产品进行了水处理实验,考察产品对废水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与浊度的去除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藻化工中以氢氧化钙作为钙化剂的新型钙化工艺,使用氢氧化钙+氯化钙作为褐藻酸钠的钙化剂替代传统的单一氯化钙。确定的双钙钙化工艺条件:每升褐藻酸钠胶液(褐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添加氯化钙溶液29.0 mL(质量分数为5%),添加氢氧化钙溶液13.75 mL(质量分数为5%),复合钙化剂中氯化钙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比为1.19∶1。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钙化工艺褐藻酸钠的产率未有明显变化,得到的褐藻酸钠粘度稍有降低,粘度由275.1 mPa·s降低至241.3 mPa·s;氯化钙使用量降低40%以上,总钙添加量减少19%。双钙钙化工艺实现了对钙化废水的再利用,废水中钙质量浓度经处理由483 mg/L降到20 mg/L左右,电导率由6.84 mS/cm降至4.28 mS/cm;经脱钙处理的钙化废水回用后对产品褐藻酸钠的产率和粘度没有显著影响。新工艺操作简单,不仅有效减少了钙化废水中离子的引入,同时可以实现低成本地脱钙,脱钙后的废水可以作为冲稀水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为海藻化工行业的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会  周燕 《广东化工》2011,38(6):157-15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生物絮凝剂,所产絮凝剂命名为F-12。将F-12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研究了F-12加入量、助凝剂、pH、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等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2对染料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优脱色条件为:1 L废水中加入0.2 mL F-12和0.2 g CaCl2、体系pH 6.0,200 r/min搅拌1 min,60 r/min搅拌3 min,静置10 min。在此条件下,F-12对氧化铁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5.02%。  相似文献   

14.
王会  周燕 《广东化工》2011,38(2):139-140,15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生物絮凝剂,所产絮凝剂命名为F-12。将F-12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研究了F-12加入量、助凝剂、pH、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等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2对染料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优脱色条件为:1L废水中加入0.2mLF-12和O.2gCaCl2、体系pH6.0,200r/min搅拌1min,60r/min搅拌3min,静置10min。在此条件下,F—12对氧化铁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5.02%。  相似文献   

15.
助凝助沉剂在矿山酸性废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铜矿山酸性废水为处理对象,综合运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助凝助沉剂加速絮凝物沉淀的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废水pH=8.0,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AM的投加量为1.6mg/L,助凝助沉剂用量为2.5g/L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絮凝沉淀效果,沉淀速度较快,沉淀物粒径较大.  相似文献   

16.
氟化铝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氟化铝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级中和沉淀法和二级中和二级沉淀法均不宜用于氟化铝生产废水的结果,理想的处理方法是碱过量中和酸回调法,辅加氯化钙的石灰乳中和法也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17.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废水治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法钛白粉废水含有大量的废酸,通常利用石灰制成的氢氧化钙乳浊液进行中和处理.电石渣是氯碱行业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理论上可以替代石灰作为硫酸法钛白粉废水治理的药剂使用.实验通过对比石灰和电渣处理硫酸法废水的效果,分析电石渣替代石灰的技术可行性,为废物的利用寻求一个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钙盐-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工业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钙盐-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工业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钙盐-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工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Ca2+)/n(F-)为1~2,电流密度为1~5mA/cm2,电解时间t为10min,pH值为6~9,投加的钙盐以CaCl2最佳。现场试验钙盐-电凝聚法处理含氟工业废水比传统药剂混凝好,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豆制品废水磷含量高的特点,提出对传统钙法的改良。实验探讨了不同含钙离子试剂的投加量和投加比,对处理出水磷含量和pH值的影响。改良钙法(即联合Ca(OH)2和Ca CO3),通过控制两种试剂的投加比等试验找到使得豆制品废水的出水pH值在允许的排放范围内、改善沉降性能的工艺参数:在pH值为6.5且磷度为15.21 mg/L的豆制品废水情况下,投加0.5 mL浓度为5%石灰溶液投,反应10 min后,再投加2.5 mL饱和碳酸钙溶液,反应10 min。添加混絮凝剂,静置沉淀后上清液的磷去除率可达99.01%,此时出水pH值为8.43,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边侠玲 《应用化工》2010,39(8):1212-1214
对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的双氧水氧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恶草酮生产废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氧化前添加Ca(OH)2的效果优于NaOH,且Ca(OH)2的添加量在1%~3%(w/v)范围内,废水COD下降值基本相同,而超过3%(w/v)时,不降反增;在双氧水处理240 min之内,废水的COD呈线性递减,而后几乎不变。采用优化的工艺:添加1%的Ca(OH)2预处理后,加入5%(v/v)H2O2氧化4 h,并用适量Ca(OH)2控制pH为5,而后添加适量的活性炭;恶草酮生产废水的COD由38 000 mg/L降至18 000 mg/L左右,COD的去除率约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