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静武  韩颜卿 《轻金属》2000,(12):15-17
针对现有种分工艺中存在晶种循环量大,晶种未分级的问题,分析论述了晶种进行分级的优点和不分级的弊端及大量不经分级洗涤的晶种在流程中循环对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在现有种分工艺的基础上,在每个分解槽搅拌管与分解槽内壁之间套一直筒割口型空心套筒,同时采用双液流现料的工艺改进方案。通过控制溢流和底流固含及其出料比例,达到利用种分槽自身进行晶种分级、保留晶种、减少晶种循环量的目的。改革后的工艺流程,可大量地减少晶种循环量,不需使用专门的分级设备;能获得较高的产出率和粒度较粗、均匀的氢氧化铝产品,并能减少晶种种附液对种分分解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减少或消除种分槽发生沉淀事故的机会。本改革方案,投资极少,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的混联法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分解所用晶种的制备方法,是将分解完毕的氢氧化铝浆液全部予以过滤,滤饼氢氧化铝除部分送去做成品外,余者全部返回种分槽当作晶种使用。由于单位时间要向种分槽内输送大量的晶种,所以设备投资和处理费用较高,也给种分工艺带来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混联法生产氧化铝中的连续碳酸化分解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金水 《轻金属》1992,(11):15-20
本文论述了现行的间断碳酸化分解存在的缺点。并针对过去连续碳酸化分解工业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下列改进措施及改进后的效果。如将原挂链式机械搅拌平底槽改为空气搅拌锥底槽,以解决槽内浆液中Al(OH)_3分层现象,避免了Al(OH)_3浆液在出料过程中液固比前期小后期大,给后面工序作业带来的困难;由于采用了锥底槽空气搅拌连续分解工艺,不存在沉积于槽底的Al(OH)_3的颗粒被搅拌钢轨压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Al(OH)_3对杂质的吸附量及槽底氢氧化铝结疤增长速度;槽内分解液,采用流槽过料方式,解决了以前连续分解工业试验中分解液不能跳槽严重影响其产能问题;将间断碳分改为连续碳分,其碳分槽产能可以提高两倍,故可减少大量的建设投资及占地面积;碳分Al(OH)_3用作种分晶种,不仅使产品质量均匀,且其中SiO_2在种分过程中部分被溶解,从而改善了产品质量;连续碳分的出料,可直接压送到浓缩沉降槽,省掉了出料泵,不仅节省了电力且避免了Al(OH)_3颗粒被泵叶轮打碎;此外,由于工艺简化,操作简单,故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种分分解制度对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连续种分生产的氢氧化铝粒度呈周期性波动;采用两种子连续种分分解获得粒度稳定的种分玛瑙氢氧化铝.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种子加入量:循环种子300g/l,细种子8g/l;温度:45℃~75℃;时间24h.  相似文献   

5.
种分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变化规律关系到氢氧化铝的质量和碱耗,通过测定溶液浓度和电导率、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和粒度分布以及分析粒子形貌,研究种分氢氧化铝中碱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浓度高、球磨晶种循环、种分温度低、初始分解速率快或产品比表面积大都会导致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升高;在低硅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粒子的附聚得到抑制,超细氢氧化铝中碱主要以晶格碱形式存在,以钠硅渣形式存在的碱含量极低;同时,升高初始分解温度,晶种老化,降低分解速率,延长种分时间,都有利于产品中碱含量的降低。结果还表明:种分过程中,Na+Al(OH)4离子可能对产品中碱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段种分法生产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齐  张磊 《轻金属》2002,(10):15-17
二段种分法首先在第一级分解槽中加入铝酸钠溶液和特种晶种进行分解 ,其次将一级种分浆液和新铝酸钠溶液注入二级分解槽中进行二级分解 ,最终产出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铝生产规模为1 600 kt/a,分解分级工段为两条生产线,分解分级单条线氧化铝产能为800 kt/a的拜耳法氧化铝厂为例,通过对新型分解分级中间降温工艺技术进行热平衡计算及设备选型计算,分别就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两方面将新型分解分级中间降温工艺与传统中间降温工艺进行对比。阐述了一种新型拜耳法氧化铝厂分解分级工段中间降温工艺技术,采用在中间降温段的每台分解槽内设置加热管束式分解槽换热器,代替传统分解槽外置换热器的方式,取消了中间降温料浆泵。加热管束式分解槽换热器内的循环冷却水通过间接换热方式与分解槽内氢氧化铝浆液进行热交换,将分解槽内氢氧化铝浆液温度降低到生产所需温度。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氢氧化铝沉降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禄军  刘宝仁  程旭 《轻金属》2003,(11):63-6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用于氢氧化铝沉降分离的沉降槽,其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的诸多原理,合理的设计了槽体结构,达到提高沉降能力和完善其它技术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碳分晶种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结合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存在氢氧化铝粒度均匀、粗大,但强度较差;拜耳法生产的氢氧化铝强度好.但粒度存在周期性爆发细化的问题.系统研究了碳分晶种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种分过程加入一定比葫的碳分晶种可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稳定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显著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工业生产中间物铝酸钠溶液为原料,添加种子液诱导剂作为晶种进行种分生产超细氢氧化铝的工艺,并利用SEM、XRD对产品超细氢氧化铝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1.
晶种活化强化铝酸钠溶液的种分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方法活化氢氧化铝晶种,可以强化铝酸钠溶液的种分分解。晶种在沸腾的蒸馏水中蒸煮后得到活化,实验研究了活化晶种对铝酸钠溶液种分附聚过程以及全过程的强化分解作用及其对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在种分附聚实验中,对于苛碱浓度比较低的铝酸钠溶液,晶种活化0.5h就能有效地提高溶液的分解率,而活化时间超过0.5h对分解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于苛碱浓度比较高的铝酸钠溶液,晶种活化2.0h以上才能较明显地提高溶液的分解率。在种分全过程实验中,溶液分解率的提高在10h以后出现并逐渐增大。晶种被活化可能是因为晶种表面被有机杂质吸附封闭的活性点被活化后重新显露,活化晶种及原始晶种在溶液中种分1.0h后的形貌初步证实了这种设想。种分附聚产品的粒度分布结果显示,只要晶种活化时间合适,产品的粒度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醟=1.40、温度75 ℃、Na2O浓度140 g/L、搅拌速度140 r/min、晶种添加量为80 g/L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五元杂环类添加剂用量和种类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产品氢氧化铝表面形貌及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分子杂环上羟基个数的增加,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作用由明显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产品氢氧化铝表面形貌变化显著,粒度逐渐减小,细化现象明显;但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分产品的晶型不产生影响,仅产品的结晶度发生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13.
种子分解工序是决定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但是当前人们缺乏对晶种分解机理和分解行为的准确本质分析,导致各氧化铝生产企业很难摆脱分解氢氧化铝粒度周期性细化影响,造成过滤效果变差、产能下降、氧化铝产品质量降低。本文利用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对种分粒度细化爆发情况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经过生产运行数据验证,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能够为氧化铝生产企业提供种分氢氧化铝细粒子量在未来100天的变化趋势,为生产争取调控时间,减少晶种粒度细化爆发的程度和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4.
《轻金属》2014,(6)
以高铝粉煤灰烧结熟料为原料,经溶出、深度脱硅和分解(碳酸化分解或晶种分解)得到高白氢氧化铝,利用XRD、SEM和低温氮气吸附法等手段,对比了两种分解方法制得的高白氢氧化铝的物性。结果表明:种分氢氧化铝的结晶度比碳分氢氧化铝好,其晶体结构致密,晶型结构完善。氢氧化铝的等温吸附曲线属于III型,氢氧化铝以微孔为主,碳分氢氧化铝还存在一定数目的介孔和大孔。关联了碳分铝酸钠精液硅指数与高白氢氧化铝白度的关系,氢氧化铝的平均孔径和氢氧化铝吸油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第一阶段碳酸化分解和随后的搅拌分解之后,氢氧化铝溶液便送到碳酸化分解工段的过滤机上。这时在碳酸化分解槽中剩有10米~3乳状氢氧化铝晶种。乳状氢氧化铝是流质的,从碳酸化分解槽送往过滤机的数量不够。因此一个班需要处理8~9个碳酸化分解槽。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作业,而且要排送大量往往是额外的母液和洗滌液。由于有一半成品氢氧化铝是在第一阶段碳酸化分解之后就提出了,因而氢氧化铝的质量下降了,只有70%的氧化铝达到一级品。在有10米~3晶种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轻金属》2016,(8)
超细活性氢氧化铝晶种制备是拜耳法生产高白氢氧化铝微粉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比了不同引发剂制备超细活性氢氧化铝晶种的效果,以碳酸氢钠作为引发剂制备出粒度细、形貌规整、活性好的氢氧化铝晶种,将其应用于中美铝业万吨级高白氢氧化铝微粉工业生产中,通过料液环形布料、高剪切传质等技术进一步强化了晶种活性,获得了各项指标良好的氢氧化铝微粉产品。  相似文献   

17.
用种分法研制超纯和细粒氢氧化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适用于非冶金工业的氢氧化铝,是用铝酸钠溶液种分法来制备的。在不同温度、不同晶种量及变化溶液中氧化铝、苛性钠浓度的条件下进行种分,其晶种通过球磨将氢氧化铝粉碎至d50 9~14μm。除研究产能之外,还研究了粒度、表面积、杂质(Fe O_3、SiO_2、Na_3O)等特性。获得了细而纯的氢氧化铝,其颗粒的中位径d50为4μm Fe_2O_3与SiO_2的含量小于0.006%。  相似文献   

18.
崔丽文 《轻金属》2004,(12):54-57
对干作业机械成孔灌注桩,在试验目的,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及测试设备,加载量的确定和荷载分级,桩顶沉降测读时间。终止加载条件及最后承载力的判定。以满足种分槽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轻金属》2017,(4)
铝酸钠溶液两段法晶种分解工艺中,细晶种的沉降性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种分母液浮游物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细晶种浮游物的危害,考察了温度、苛碱浓度、固含、絮凝剂用量等因素对细晶种沉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晶种的沉降速度随母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母液苛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固含增加而降低;絮凝剂添加量影响沉降速度,最佳添加量为62g/t-细晶种。  相似文献   

20.
超细氢氧化铝晶种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太昌 《轻金属》2003,(6):9-11
用一种含Al2O3的非晶质浆液与烧结法铝酸钠精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使溶液具有极大的过饱和度,从而自发分解产出平均拉径在0.5μm以下、高分散性、其具有极为发达表面和甚多活性点的超细氢氧化铝晶种,以此超细氢氧化铝作晶种用种分制取粒度和化学组成都符合指标要求的超细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