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TM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ATM技术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曾被广泛关注的各种ATM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级信元传输技术是国内最早研究的下一代宽带网络技术之一。该文还介绍了解决当前ATM存在问题的思路和研究进展,并对ATM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该文的工作有助于读者了解ATM技术现状,建立ATM技术发展的全局概念,把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ATM技术及其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对我国发展和应用ATM技术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ATM在信息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M技术及ATM网络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AM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ATM建设综合信息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巍 《无线电通信技术》1997,23(5):11-13,,23,
主要结合ATM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在军用通信网络中应用ATM技术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无线ATM的技术原理及一种系统级的框架结构,探讨了有关移动ATM交换基础设施和无线接入子系统的关键设计问题。指出无线ATM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综合IP技术以及移动多媒体终端/应用。  相似文献   

6.
ATM技术是一门全新的技术,它与传统局域网的某些重要特征相互冲突,不能直接支持现有局域网应用。而现有局域网安装数量很多,应用范围较广,用户在网络硬件、软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投资,所以他们很难接受与现有局域网不相连的孤立的ATM网络。也就是说,ATM与现有局域网的互操作性如何,现有局域网能否不做大的变动就可充分利用ATM的优点,在ATM网络建成后现有网卡和应用软件等能否继续使用,这些都是ATM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CIF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将ATM技术应用到局域网的过渡技术。一、 概述CIFCells In Frame…  相似文献   

7.
说明了IP技术与AT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结合的优势,介绍了IP over ATM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模式,其中包括经典IP模式、捷径IP模式和集成IP模式,最后简要分析了IP over ATM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北京邮电大学ATM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集中了一批北邮的优秀教授,博士生、研究生,致力于ATM技术的开发。该中心的博士生,从事FPGA设计的杨志明介绍说,该中心是国内最具规模,国家投资兴建的ATM中心,主要应用FPGA进行ATM技术开发应用,如ATM交换机和数字交叉联接机等。杨志明说,他们与北京宽  相似文献   

9.
何杨  唐军林 《中国新通信》2009,11(19):54-55
本文阐述了ATM技术在WCDMA网络中的应用,通过ATM的QoS保证了WCDMA不同业务的QoS。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的概念、模型和ATM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在结论中预示了ATM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接入网概念和典型组网方式,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兴接入网的综合接入能力和组网能力,最后给出了几种典型的中兴接入网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介绍接入网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兴接入网(ZXA 10)的技术特点和设计思想,着重阐述了其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灵活的组网能力和方便的操作维护能力,最后展望了中兴公司在接入网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光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讨论了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类型,然后对近期光接入网的发展进行评述,最后介绍SDH和ATM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在骨干网和城域网应用上的技术发展趋势,并讨论了相关的主要技术问题。最后简单介绍了中兴通讯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宽带接入网技术-多业务接入传送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着重讨论基于ATMVP环的多业务接入传送平台作为新一代城域接入网建设的主要支撑 ,在接入网发展中的定位与优势 ,以及以其为骨干结构形成的宽带接入网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移动多媒体通信中无线AIM接入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振辉 《电信科学》1998,14(12):8-12
本文讨论移动多媒体通信中无线ATM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无线ATM概念,ATM无线接入,无线ATM网络,协议,信元和传输结构。研究无线信道给移动多媒体通信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郝瑞兵  吴建平 《通信学报》1998,19(11):44-48
异步传输模式(ATM)常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网络带宽瓶颈的技术,但是应用程序从ATM网络获得的带宽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通过在CERNET的ATM测试床上的实验,对基于ATMAPI的数据交换和基于TCP/IP/ATM的数据交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原始的ATM信元交换其效率是非常好的,但在不同协议栈上的应用所能获得的带宽受系统软件、传统的网络协议和端系统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应用程序可获得的带宽。  相似文献   

18.
High speed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wireless networks are assuming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a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wireless ATM system, which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the MEDIAN project belonging to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Advanc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ACTS) programme.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ims at providing a simpl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 for ATM cells from a Base Station (BS), interfaced with the ATM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B-ISDN), to ATM Portable Stations (PSs) and vice versa.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cheme is adopted in which uplink and downlink frame durations can be varied frame-by-frame, in order to fit the present uplink/downlink traffic mix. Moreover, in the uplink, a contention-free based technique is considered in which the slots are assigned to the calls depending on the present load of the PS uplink buffers. The proposed interworking with the ATM network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rcepting the ATM Signalling and Management Cells at the BS, in order to deduce from the ATM Q.2931 messages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registration, the call set-up and the MAC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9.
本线本地环路系统具有规划简单、安装方便、开通迅速、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利于向个人化和宽带化发展。它特别适合应用在地广人稀、地形特殊,以及需要解决临时性通信问题的地区。国内华为、中兴、大唐公司和国外许多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相似文献   

20.
ATM接入交换机上行链路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太网ATM接入交换机的设计方案,并对其上行链路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重点研究了负荷与信元丢失率及负荷与队列时延等的关系。针对以太网分组的特点,我们采用了Batch模型进行实际的仿真。利用该仿真结果指导了一种具体交换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