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装》2015,(10)
<正>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李立东教授课题组围绕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制中的关键问题,合成出了聚合物白光材料和有机小分子白光材料等两类有机白光材料,并制备出了单层白光OLED器件,最大发光亮度大于10000cd/m~2,发光效率大于30cd/A,寿命大于1500h,色温4000-7000K。该  相似文献   

2.
基于N-苯基咔唑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合成了一种N-苯基咔唑的衍生物:3-2-(3,3-二腈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苯基-咔唑(PNCa-2CN).PNCa-2CN的甲醇溶液光致发光光谱和固体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分别位于598nm和660nm.以PNCa-2CN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掺杂在Alq3中,制备了结构为ITO/NPB/Alq3:PNCa-2CN(5%)/Alq3/Mg:Ag/Ag的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峰值为600nm,在外加20V直流电压时达到2372cd·m-2的发光亮度,100mA·cm-2和20mA·cm-2其亮度分别为323cd·m-2和64cd·m-2,器件最大流明效率达到1.3lm·W-1.  相似文献   

3.
以mCP为磷光主体材料,BGIr1为蓝绿色磷光掺杂材料,MoO3为空穴注入材料,制备5种不同厚度的MoO3蓝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并研究不同厚度MoO3空穴注入层对蓝绿色磷光OLED发光特性的影响。所制器件结构为ITO/MoO3(x nm)/NPB(40nm)/mCP∶BGIr1(30nm,18%)/BCP(10nm)/Alq3(20nm)/LiF(1nm)/Al(100nm),其中18%为发光层中BGIr1的掺杂量(质量分数),x为空穴注入层MoO3的厚度。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器件空穴注入层MoO3的最佳厚度为20nm。当电压为13V时,MoO3厚度为20nm器件获得最大亮度为8 617cd/cm2,当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器件获得最大发光效率为5.7cd/A。器件在488和512nm处获得两个主发射峰,发光颜色稳定,CIE坐标为(0.19,0.21)。  相似文献   

4.
9,9′-联蒽的合成及其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蓝色有机发光材料9,9′-联二蒽的方法,在研究了此材料和黄光染料Rubrene发光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荧光染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掺杂在母体材料9,9′-联蒽中,制备了单发光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掺杂摩尔分数为1.0%,驱动电压为12V时,器件得到了近白色发光(色坐标x=0.328,y=0.342)。在驱动电压为23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7843cd/m2,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3.45cd/A。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的"D-π-D"对称型有机绿色发光分子1,4-双(4'-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萘(简称 BMABN)为发光层,在结构为ITO/NPB/BMABN/BCP/Mg∶Ag的器件中,研究了空穴阻挡层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穴阻挡层的增厚使得器件的起亮电压有所增加,但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稳定性显著增加.该器件在5V开启,18V电压下亮度和效率分别为2000cd/m2和0.4lm/W.  相似文献   

6.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蓝色有机发光材料9,9'-联二蒽的方法,在研究了此材料和黄光染料Rubrene发光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荧光染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掺杂在母体材料9,9'-联蒽中,制备了单发光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掺杂摩尔分数为1.0%,驱动电压为12V时,器件得到了近白色发光(色坐标x=0.328,y=0.342).在驱动电压为23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7843cd/m2,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3.45cd/A.  相似文献   

7.
掺杂材料对蓝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DN作为主体材料, 并且对其使用NPB、BAlq3和TBP等材料进行掺杂,制备了一系列蓝光OLED,研究了掺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NPB的器件由于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趋向平衡,其光电性能明显优于未掺杂的器件; 掺杂BAlq3的器件则具有最佳的色纯度,CIE坐标为(0.15,0.18); 而掺杂TBP的器件则具有高效的能量传递,其流明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1.43 lm/W和3.86 cd/A,发光寿命最长,并具有较窄的发光光谱,其色纯度为(0.18,0.19).这些结果说明掺杂不仅改善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色纯度, 而且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相似文献   

8.
高效稳定性有机黄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微  张方辉  黄晋  张思璐 《功能材料》2013,44(13):1936-1939
主要通过红绿磷光材料R-4B和GIr1掺杂的方法,制备了黄光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MoO3(X)/NPB(40nm)/TCTA(10nm)/CBP:GIr1 14%:R-4B2%(30nm)/BCP(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TCTA和BCP分别为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同时结合TCTA和BCP对载流子的高效阻挡作用,研究了MoO3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增加MoO3的厚度为90nm时,在较大的电压范围内,器件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色坐标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7.13mA/cm2时,器件达到最高电流效率29.2cd/A,亮度为2081cd/m2;电流密度为151.7mA/cm2时,获得最高亮度为24430cd/m2,电流效率为16.0cd/A;器件色坐标稳定性较好,当电压为5、10、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5020,0.4812)、(0.4862,0.4962)、(0.4786,0.5027)。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以及阻挡层对发光区域的有效限定。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效红色磷光OLED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晋  张方辉  张微 《功能材料》2013,(17):2465-2467,2472
使用R-4B新型红色磷光染料作为掺杂剂,制作了结构为ITO/MoO3(10)/NPB(40)/TCTA(10)/CBP∶R-4B(x)/BCP(10)/Alq3(40)/LiF/Al的红色磷光器件,结合TCTA和BCP(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通过调节R-4B的掺杂比例,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比例为6%时,得到光效和颜色稳定性较好的器件。在电压为4V时,电流密度为0.045mA/cm2,亮度为3.57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48cd/A;在电压分别为5、10和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60,0.35)、(0.64,0.34)、(0.64,0.35)。分析认为,一方面,R-4B的发光机理主要有主体材料CBP对R-4B的能量传递及载流子直接注入R-4B形成激子;另一方面,TCTA和BCP的作用为对发光层内载流子、激子的阻挡及使空穴、电子更有效注入发光层。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合成并提纯的蓝光材料Liq和黄光染料Rubrene发光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荧光染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掺杂在母体材料Liq中,制备了单发光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掺杂摩尔分数为1.0%时,器件得到了近白色发光(色度x=0.29,y=0.34),在驱动电压为24V 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2804cd/m2,在驱动电压为16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4.6cd/A.  相似文献   

11.
吴敬  刘彭义  张靖磊  侯林涛 《光电工程》2007,34(12):134-137
研究了高效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铂(PtOEP)掺杂于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体系中PtOEP、Alq3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分别以PtOEP掺杂和未掺杂的Alq3膜作为发光层制作有机发光器件(OLED),改变掺杂浓度,检测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变化.经分析,在5%、10%、20%三种掺杂浓度中,10%掺杂浓度能量传递效果最好.通过对掺杂和未掺杂器件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电压数据检测,计算外量子效率,在低电流密度(《7mA/cm2)驱动下掺杂器件外量子效率是未掺杂器件的5倍.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李立东教授课题组围绕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制中的关键问题,合成出了聚合物白光材料和有机小分子白光材料等两类有机白光材料,并制备出了单层白光OLED器件,最大发光亮度大于10000cd/m2,发光效率大于30cd/A,寿命大于1500h,色温4000~7000K。该器件可由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生产工艺简单,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另  相似文献   

13.
李天乐  李晓  李文连 《功能材料》2012,43(22):3171-3174
合成了一种红荧烯的衍生物,2-甲酰基红荧烯作为一种红光掺杂剂,掺杂在N,N-diphenyl-N,N-bis 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发射峰位于598nm,电流效率为2.1cd/A。用这个红光掺杂系统制备了一个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白光器件中,2-甲酰基红荧烯,八-羟基喹啉铝(Alq3),以及NPB分别组成了白光中的红、绿以及蓝的发光成分,获得了一个白光器件,该器件显色指数高达89.8,在11V时,色坐标达(0.33,0.33),最大亮度为5000cd/m2以及最大发光效率为4.7cd/A。这些性能参数表明这个白光器件具有潜在的照明应用。另外,还讨论了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电致发光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14.
郑华靖  陆海川  蒋亚东  阮政 《功能材料》2013,44(9):1350-1352,1358
制备以TPB3TSi为发光材料的黄色发光器件。实验表明,当TPB3TSi薄膜厚度为20nm时,器件的发光谱峰位于580nm,其双层和3层器件的最大亮度分别达到7507.6和1385cd/m2(17V电压下),但是器件的电流较大,造成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偏低,其原因是TPB3TSi材料本身的电荷陷阱(所谓陷阱指的是拥有比母体更容易接受电子或者空穴的能级的位置)较多,荧光效率低,从而降低了器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和阴极之间插入了稳定性好、有良好电子传输能力的苝酸四甲酯(TMEP)新型缓冲层,改善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和发光效率.在电流密度为200mA/cm2时,有缓冲层的器件B效率为0.82cd/A,没有缓冲层的器件A效率为0.14cd/A.  相似文献   

16.
以溶解于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极性溶剂中的三苯胺类共轭聚电解质聚[N-(4-三氟甲基苯)-4,4′-二苯胺-共-N-(4-磺酸锂基苯)-4,4′-二苯胺](PTFTS-Li)作为空穴传输层,分别以红光材料芴与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共聚物(PFO-DBT15)和绿光材料芴与2,1,3-苯并噻二唑共聚物(PFO-BT15)为发光层制备了抗侵蚀空穴传输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并与传统的苯磺酸掺杂聚乙烯基二氧噻吩(PEDOT-PSS)为阳极缓冲层和裸氧化铟锡(ITO)为阳极的器件对比,以PEDOT/PTFTS-Li或PTFTS-Li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比单一PEDOT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外量子效率的两倍还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为ITO/2-TNATA(20 nm)/NPB(30 nm)/BePP2:DCJTB(45 nm:X%)/Alq3(30 nm)/LiF(1 nm)/Al(100 nm)的白光器件结构(X为DCJTB的掺杂浓度(质量分数))。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高精度膜厚测控仪的监控下分别制备了发光层掺杂浓度为1,1.5,2.0,2.5,3.0不同器件,并对各器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DCJTB的掺杂浓度为2.0%时,平衡了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传输能力,使载流子复合形成激子的几率增加,既使载流子的传输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有效地抑制了器件的荧光猝灭效应。在12 V电压下,可以获得发光亮度最高达到9 868cd/m2,发光效率大于7.2 cd/A,且色坐标为(0.334,0.337)的较理想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18.
牛晶华  李文连  初蓓 《功能材料》2008,39(2):197-198
制备了一种电压调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为ITO/CuPc(10nm)/NPB(70nm)/MADN(30nm)/MADN:DCM(2%(质量分数),10nm)/BCP 7nm/ALQ(30nm)/LiF(0.5nm)/Al(100nm).通过调节DCM的掺杂浓度和MADN:DCM厚度,发光颜色发生了随电压的连续变化.该器件的起亮电压在3V左右,当驱动电压为16V时最大亮度达到16652cd/m2,电流效率在8V时达到最大为5.78cd/A.  相似文献   

19.
以铱配合物蓝色磷光材料Firpic作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为主体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FIrpic:CBP(x%)/BCP/Alq3/LiF/Al,其中x%为发光层主客体掺杂浓度.分别研究了主客体掺杂浓度和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当掺杂浓度为8%时,主客体间的能量传转移最充分,器件的启亮电压为5V,器件在20V时的亮度为7122.25cd/m2.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现象,为Alq3部分参与了发光,影响了发光的色纯度,改变BCP的厚度,可以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器件发光的色度坐标,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具有生物染色作用的中性红染料为主结构,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中性红衍生物2-(N-邻苯二甲酰亚胺)-3-甲基-8-二甲胺吩嗪(NRDl)和N,N'-二(3-甲基-8二甲胺-2-吩嗪)-1,4,5,8-萘二酰亚胺(NRD2).实验制作了结构为ITO/NPB(43 nm)/Alq3:dopant(20 nm)/Alq3(32 nm)/Lif(1 nm)/Al(120 nm)的发光器件,在掺杂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0%、2.3%和4.1%时,NRDl的发光峰值分别为582 nm、588 nm和594 nm,在电压为12 V时,发光亮度达到5552cd·m-2,2858 cd·m-2和1985 cd·m-2.在掺杂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时,NRD2的发光峰值为558 nm,在电压为12 V时,发光亮度达到938 cd·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