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东省引江引黄调水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越来越重的年调水任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水效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进行自动化调度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调水工程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以适应调水工程的长期运营发展需要,为受水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文章分析了调水工程智慧信息化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已开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和胶东调水工程,建立了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按照现状年、2010年和2030年共3个水平年的6个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探讨了山东省当地水、黄河水和长江水联合运用和优化配置。为新时期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东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供水管理体系,加强供水管理的与监督,实现供水调度优化组合,编制操作性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实行限水、轮灌、调水等具体的优化调度措施,以缓解山东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黄河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德州市城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并且处于全市引水的最下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用水需求,需要采用工程调水。文章阐述了城区水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全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蓄水工程、闸坝联合调度科学引水、河系互联互通的城区水生态建设方案以及保障该方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学预测区域水资源供需变化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多未合理考虑区域的生态需水量。本文以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城市生态建设及河流生态需水,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模拟预测了山东省2015-2030年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动态变化,利用支撑度构建水资源短缺预警等级,并进行预警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从重视经济、节水、开源、综合协调4个角度提出发展应对方案。结果表明:当前山东省生态缺水严重,至2030年水资源供需差额将达90×108m3,并有10×108m3会影响到当地生产生活,全省将处于Ⅲ级缺水状态;重视经济和节水型方案均不利于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而综合协调型方案将建立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淮》2021,(6)
正山东水之源水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业务范围涉及区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配置、论证;水土保持规划、方案、监测、验收;防洪除涝规划、评价;灌区续建与配套工程、河道治理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工程、水库工程、水生态景观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山东水利学会、济南市生态学会、山东省水利职工技术协会理事单位。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治理、水资源类、防洪类、水土保持类等项目共570余项。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山东境内主干线投资11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120亿元,治污投资80亿元。需完成19个单项工程,同时山东境内还要完成总投资27.9亿元的胶东输水工程。为解决山东省内投资问题,根据党中央有关领导“大幅度提高水价,建立调水基金”的指示精神,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大幅度提高水资源费与实行城市水价改革配套相结合的水价改革机制,为南水北调、胶东输水两大工程筹措资金,该方案已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为保障调水水质在输水干线实施截污导流工程。截污导流工程中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将产生大量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中水,水量稳定。对中水进行适当处理,可成为多种用途的水资源。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节水、保障调水水质极为重要。一、山东段截污导流情况南水北调山东段27个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中,17个控制单元共设21项  相似文献   

9.
《治淮》1993,(10)
一、统一调配城乡水资源,增强城区供水《水法》中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解决城区供水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山东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几年努力已有122个县(市、区)实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占全省总数的91%。近几年,山东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开展了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规划、水长期供求计划和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等工作,把解决城区供水作为重点,采取多种调水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山东省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供水、用水、治水、管水、兴水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重要水问题研究初见成果。厅党组确立全省水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建设完善现代水网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权制度改革、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7项重点课题,全面开展调研并基本完成。编制完成《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海河流域环境用水与南水北调配水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名列前茅。海河流域水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尽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海河流域现状和未来水资源短缺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量、建设和运营以及地下水库参与水量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阐述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背景和内涵,分析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措施。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黄河流域水网将形成以黄河干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支流和供水工程为目,以干流7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结的布局。黄河流域水网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不到全国人均值的30%,只有狠抓节水与开源,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在工业上重点抓防污与治污,在农业上重点抓灌水技术与渠系防渗,在生活上重点抓用水器具改造与创新,尽快把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从610m3降到150m3。开源有两种类型:一是开辟新水源,主要指海水代用、海水淡化、海冰利用;一是调节地区内或地区间的水资源,从时空上增加可供水量。文章重点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从长远看,中线应延伸至三峡水库;由于中线水源得到强化,东线可考虑不再过黄河;西线应进一步优化线路,扩大后备水源,要把调水与“西电东送”及长江、黄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通过调水逐步形成全国水网,合理配置长江、黄河的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朱彩琳  董增川 《人民长江》2018,49(16):47-52
以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受水区——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调水前后关中地区的用水结构及水资源的空间匹配情况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调水后,水资源量与各要素的基尼系数均有所下降,说明调水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与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等要素间的协调发展;(2)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基尼系数均有所下降,农业用水的基尼系数有所上升。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调水工程可以改善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而使农业用水空间分布更为集中,有利于促进关中地区整体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关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农业用水集约化,对优化关中地区的产业格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一个物理概念清晰、简单实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并以海河流域为对象,应用该计算模型对海河流域近20年来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资源整体上处于持续超载状态,且超载度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根据预测模型的计算,对海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海河流域承载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蒋晓辉  刘昌明 《水利学报》2004,35(12):0077-0083
本文根据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评判条件,提出了水资源量再生能力评判系数及计算方法,并在水库合理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黄河干流水资源再生能力的评判和调控模型。模型对不同需水水平年黄河干流水资源量再生能力进行了评判,并从维持水资源可再生性角度,考虑了南水北调及降低需水水平对黄河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黄河干流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合理控制阈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太平溪方案受益区涉及湖北省11个地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依据2019年国家最新节水要求,基于节水进一步论证湖北省关于引江补汉的用水需求,从而为计算工程规模提供依据。本文对受益区规划水平年基于节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以保证受益区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松贵 《中国水利》2011,(23):108-111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紧缺、水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措施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基于未来水资源形势变化,提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至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前后三个阶段水资源配置方案.指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城乡居民饮水、能源基地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水量,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近期必须采取强化节水、加强调度管理、兴建干流调蓄工程,远期实现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浙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杭州湾南岸,而且其中的萧绍宁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浙东引水工程是解决萧绍宁平原及舟山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系统水利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是浙东引水专项工程,该工程不仅可向上虞、余姚、慈溪提供优质的曹娥江径流,还可明显改善引水工程沿程河网的水环境。在建立河网水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改善该区河网水质为目的,根据环境远期目标,推荐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