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奇  陈连军 《人民黄河》1997,19(10):53-56
随着沿黄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进入90年代以来,下游山东段在春灌季节连年发生断流,且有严重发展趋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已成为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战略资源。在现有水利工程条件下,要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关键是要做好黄可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分析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市场的建立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理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山东黄河供水发展历程,从黄河水资源的有限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等诸多方面分析,探讨了与黄河河情、省情、局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增长方式以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侯涛  秦奎峰 《山东水利》2012,(11):47+58
黄河是我国重要水资源之一。担负着沿黄各地的工、农业供水,以及天津等地的远距离用水任务。济南黄河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实施了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确保了该地区的黄河水不断流,实现了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沿黄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黄河水资源危机仍然十分凸显。  相似文献   

5.
灌区多目标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及其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牧涛  王乘 《水力发电》2003,29(7):16-19
针对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以云南曲靖灌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两层递阶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模拟技术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优化模型的求解,给出了优化决策算法的程序框图,合理解决了多水源、多目标、多用户、多保证率的供水调度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灌区水资源调度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编制流域规划,1987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分水方案,1994年实行了黄河取水许可制度,1999年实行了黄河干流水量调度,2003年在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水权转让试点,在黄河流域实践了取水许可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黄河水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为确保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水调法规和“数字水调”建设力度,实行水调水价补偿机制,发展节水型经济等。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并对引黄供水产生一定影响。应进一步强化水量统一调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科学制定供水计划,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工程布局,调整供水及生产结构,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科技兴水,依法管水,发展黄河资源水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黄河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担负农业用水和非农业供水的同一渠系内实行“两水分供、两费分计”是以河养河的重要举措,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高效利用黄河水,增加供水单位效益,促进人与黄河和谐相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榆林能源基地近年来由于发展步伐的加快,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区域实际,在进行省内水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黄河干流引水工程,加大供水能力,保障能源基地建设。在采取措施增加供水的同时,积极研究各工程之间进行联网调度的可行性,提高能源基地供水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资源的调度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三门峡,刘家峡水库纺凌调度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黄河水量调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河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和调度,在保证黄河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度黄河水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今后应建立适应黄河特点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使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山东河段超标率变化、主要污染物氨氮的变化、山东河段沿程变化、超标时段分布等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得出:1999年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是黄河山东段的水质出现明显好转的转折点: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由于黄河水资源量少,山东黄河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是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区,黄河水作为最重要的客水资源,在全市工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用水量增加,而引黄指标越来越少,引黄供水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包括引水指标偏少,黄河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活、生产用水矛盾突出;引黄供水整体调度困难;水库供水污染源多,冲污造成水资源浪费;对黄河水的依赖度过高等。为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沟通,合理开发其他水资源;加大输水线路管控、加强排污管理;科学调度,用好有限的黄河水源;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资源精细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茂林 《人民黄河》2007,29(1):1-2,60
阐述了精细调度的内涵,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从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保障供水安全和贯彻《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方面论述了实施精细调度的必要性。精细调度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在线信息监测、卫星遥感墒情监测、枯水径流演进、模拟仿真、智能调控等。以近年来成功实践说明精细调度的实际效果,并对精细调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水资源管理中的有关法规、管理体制、经济效益与调节手段、机构能力建设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本文结合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的管理要求,利用水力学的基本原理,从加强引黄涵闸泄流科学管理入手,探讨了引黄涵闸泄流曲线的率定方法,为水量调度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监管各引黄涵闸的泄流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干旱枯水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田灌溉缺水问题突出,科学调度黄河干流梯级水库群对于有序应对黄河干旱、提高水库群抗旱减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黄河流域农业旱情形势及旱情分布,分析干旱枯水年份黄河来水与农业旱情需水间的响应关系,构建了以流域综合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选取黄河流域发生重旱的1994年作为典型年进行调度分析,提出了汛期(7—10月)、凌汛期(12月—次年2月)、用水高峰期(3—6月)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群的蓄补水量方案,全年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群联合补水量为37.8亿m~3,通过判别供水重要性,保证了农业用水户作物灌溉关键期供水,减轻了农业缺水程度,控制上中下游农业缺水率基本在25%左右,减轻了流域旱情。结果表明:通过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群联合调度,减轻了黄河上中下游不同地区的缺水程度,实现了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缺水均衡,提高了流域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黄河山东段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主要成效,针对限制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主要路径:一是多目标水资源协同联合调度新模式;二是理顺引黄供水水价;三是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四是健全水管体制机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工程建成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天津、唐山两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滦河流域由于持续干旱,引滦水源供需矛盾加剧。为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增加水库蓄水,实施统一调度,高效合理利用滦河水资源,可以缓解引滦供水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9.
泰来镇现状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供水工程老化、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经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将缺水2057.3万m3,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供水工程。本文对6项新增水源工程方案进行了优化与选定,结果以地下水水源为主,地表水作为后备水源的一种联合调度方案被最终选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中游引黄水量增加,进入黄河下游的过境水量逐渐减少,使得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一般年份用水高峰委节和枯水年份供水量严重不足。从灌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缺水敏感指数方面,确定出不同作物的关键灌水时间,然后制定出灌区在限额供水情况下的灌溉制度,对缓解下游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