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特征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地层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对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有机质丰度下限、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和成烃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一般跨越了多个构造期,呈现了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的特点,在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地质评价中主要应关注中新生代以来有效的生烃史。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煤成气烃源岩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发育暗色泥岩和煤.根据烃源岩的生烃史、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煤成气可分两个期次.其中二次生烃是主要的成藏期次。在文23气藏成藏.时间大约在35~20Ma之间,户部寨-卫城气藏成藏时间大约在40~30Ma之间。  相似文献   

3.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特征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石生  王飞宇 《勘探家》1996,1(2):25-32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地层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对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有机质丰度下限、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和成烃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一般跨越了多个构造期,呈现了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的特点,在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地质评价中主要应关注中新生代以来有效的生烃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岭断陷东岭斜坡带烃源岩埋藏史、地温史、有机质成熟度史、生烃率演化、累积生烃量演化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火一段烃源岩分别在火石岭组沉积末期和盆地坳陷期发生过2次大规模生排烃作用:第1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内部形成大量自生自储型岩性、地层油藏;第2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及上覆各套断陷期地层中形成大量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和气藏。这2个排烃期对应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归纳为断陷期隐蔽油藏成藏模式和坳陷期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根据该成藏模式指出长岭断陷中西部的残留洼陷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古生界构造演化历史与构造风格,烃源岩特征,生烃原因,油气藏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了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归纳了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并进行了勘探靶区选择。认为中原地区古生代以来经历了5次构造运动,4个成盆演化阶段,归纳了生界埋藏史的6种类型,指出本区古生界以第三纪二次成烃作用形成的古生古储原生油气藏为主。临清坳陷堂邑凸起南堂邑构造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优越,是重要勘探靶区,可作为渤海湾盆  相似文献   

6.
Bongor盆地Baobab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Baobab潜山油藏是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的主力油藏。以Baobab C-2井潜山油藏为例,从烃源岩生排烃史、构造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特征、显微荧光与测温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油气成藏史。埋藏史的分析结果表明,Baobab地区Mimosa组+Prosopis组主力烃源岩在约90 Ma开始生烃,并于约80 Ma开始排烃,晚白垩世末约66 Ma达到生排烃高峰期,之后由于构造抬升作用,生烃作用停止。Baobab C-2井潜山油藏经历了晚白垩世80~55 Ma的原生油气充注阶段和古近纪约30 Ma的次生油气成藏事件。在晚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度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开始于晚白垩世80 Ma的石油充注事件以较低成熟度原油为主,而发生于约70 Ma的第二期石油充注事件则以成熟油气为主,该期充注事件是形成现今油气分布格局的主要贡献者。古近纪发生的次生成藏事件代表因构造作用而引起油气调整。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比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条件,二者在上古生界烃源岩厚度、有机质类型等方面差别不大,只是渤海湾盆地存在二次生烃,而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只有一次生烃;二者的上古生界储集层都属于低孔低渗类型,盖层对生成的油气都能起到很好的封盖作用,认为二者成藏模式十分相似。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主要储集于岩性圈闭中,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在渤海湾盆地未来的勘探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摘要:勘探实践表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复杂性极大地影响了油气勘探进程。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烃史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该盆地分别在中-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了4次生烃过程,且第一次生烃量小、可忽略不计,第二次生烃量也不大,主要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而6口井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成果揭示,上古生界分别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了3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油气成藏过程,第一期成藏发生在141.9~95.7 Ma,第二期成藏发生在51.0~33.1 Ma,第三期成藏发生在19.7~0 Ma,且每期成藏均起始于叠合盆地拗陷阶段,终止于构造抬升阶段。储层有机包裹体观测表明,第一期充注油气几乎全被破坏成残留沥青,第二期和第三期充注的油气有可能在以北西向断裂分隔的中央洼陷上古生界地层-构造圈闭聚集成藏而成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的一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恢复了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研究表明:大庆区块烃源岩在埋藏上具有“早期沉降小、中期振荡缓、晚期沉降大”的特点,在成熟演化上具有下古生代源岩演化进度慢、上古生界源岩演化进度快的特点.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烃源岩具有两次主要生烃期和3次排烃期,相应地油气成藏期有3个阶段.各成藏期由于油气进入的生储盖组合不同,保存条件和分布范围不同,在勘探中应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南华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之一。在较全面收集和补充实测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最大热解峰温(Tmax)、孢粉色变指数等古温标数据,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呈不均一性,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结合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古构造演化分析、裂变径迹和岩浆岩测年等,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与生烃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早期生烃型、早-晚期生烃型和持续生烃型3种生烃热演化类型。上古生界有机质早期主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是局部热演化异常增高的主要原因;中生代中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是太康-济源古生界区域性高热演化形成的主控因素。从热演化研究的角度考虑,寻找具备二次生烃和成藏、保存条件的上古生界,是南华北具现实意义的勘探方向,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凹陷的较深部位,如倪丘集凹陷中部、谭庄-沈丘凹陷中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