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2.
王朝晖  宗岗 《治淮》1998,(5):12-12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后,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6月开始,对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开展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系列水质资料,对当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决策、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是实现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关键年,为检验治理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大了监测力度和密度,本文就1997年“达标”年省界河段水  相似文献   

3.
趋势探求和区域均一性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肯达尔趋势检验和区域均一性检验方法,对淮河流域省界河段和区域的水质污染趋势进行了检验,并结合汛情综合分析,以了解近年流域污染治理的成效,其最终目的是把检验结果同环境管理结合起来.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采用淮河流域25个代表性站点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累计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淮河流域多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但中间多年都保持下降的趋势,突变起始年为1965年;在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上游、中游多呈现上升趋势,下游多呈现下降趋势。对淮河流域时空上的降水量的趋势特征和突变特征分析,可以为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淮河干支流中氯化物浓度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河流中氯化物浓度趋势的分析与盐碱地的变化结合起来,通过河流中氯化物浓度趋势的定量计算及相应的成因分析,反映河流控制区域内盐碱地土壤氯化物的分布、和变化,其数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家肯达尔(Kendall,M.G.)的统计理论,考虑水质序列的非正态分布、季节性变化,与流量相关、出现漏测值等特征,定义了一种检验水质系列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方法并应用该法对淮河干、支流1981至1986年间56个代表性的水质监测站月氯化物系列的趋势及成因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流域内氯化物浓度上升趋势的观测站多于下降趋势的观测站,河流中氯化物来源于盐碱地土壤,氯化物浓度趋势与盐碱地分布和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官厅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1年官厅水库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采用内插法分析了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官厅水库营养盐浓度较高,水体水质为Ⅳ类(总磷、总氨不参评),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为29.27 ppt(未超过国标规定标准限值),富营养化参数平均赋分值(EI)为60.08,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另外,水质趋势结果分析表明,官厅水库水体2001-2010年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变化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肖清芳  李天淳 《治淮》1998,(7):28-29
江苏省水利部门根据水利部和淮委部署,组织力量对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实施调查核实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取得了江苏省入河排污口所排放污水量和各种污染物总量的宝贵资料,为检验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成效,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淮河流域水质监测资料质量评比工作会议于4月28日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出淮河水质监测中心主持,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等4省水文总站的汇编人员参加,会议在每年例行的水质监测资料整编的基础上,进行了淮河流域首次资料质最审查评比工作。  相似文献   

9.
水质污染趋势研究是水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来估算河流水质污染变化趋势,都因影响水质的因素很多和非正态分布等原因,不能明确地给予定量判断。文章采用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方法,根据2004-2009年实测水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湾水库水质发展趋势,并对这种趋势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选择喀什市境内三条河流、两座水库、一个湖泊的水环境监测资料进行季节性肯达尔趋势检验分析,该方法为水质资料在历年间相同月(季)间的比较,提供了不同方面了解和判断喀什市地表水中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的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年限范围内喀什市境内水库湖泊水质比较稳定,吐曼河水环境呈现出好转趋势,而克孜河部分支流出现了水质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25a来天津市海河干流水质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1986—2009年的5项重要水质指标(氯化物、DO、COD、BOD和氨氮),采用距平法、LOWESS平滑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方法对其水质变化趋势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近25 a来海河干流水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这4种方法及其结合为水质趋势分析和水质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不同方法之间可相互验证、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水质的演变规律;②近25 a来,海河干流大致满足其为"备用饮用水源地,工业水源地,市区景观娱乐用水"的水功能区划,5项指标中仅COD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3 mg/(L.a),氯化物含量和BOD呈上升趋势,DO和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都不具有显著趋势。海河干流水质总体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郑华 《治淮》2012,(2):19-20
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淮河干流2个站1951 ~2009年59年的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是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贾利 《治淮》2000,(5):14-15
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几年来,通过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四省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997年底基本实现了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1998年部分河流水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目前,距离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水质现状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水质目标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本文根据1999年的监测资料,对淮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分析和掌握河南省新乡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基于新乡气象台站1951-2014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解、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近64年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55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新乡市近64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未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54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几乎吻合。  相似文献   

15.
开展省界河段水质例行监测,既是落实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关于加强流域机构监督、监测作用的精神,又是淮河流域的首创。本文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布设情况,并依据1994年6~11月的6次监测资料,对流域省界河段的水质进行了综合回顾性评价.评价结果指出,淮河流域的省界河段污染相当严重,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污染治理,才能保证2000年淮河水变清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将相对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水质监测站网的设计,并将此方法运用于淮河流域上游的一个子流域颖河流域的水质动态监测站网的合理性分析。结合排污负荷应用流域形心的方法来确定水质监测站的宏观位置,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指定测站的采样频率,对于优化设置站网和增加资料代表性的可靠程度是一种新的十分有效的尝试。本文还提出了颖河流域实际动态监测站网设置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对某中型水库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3种不同评价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作趋势分析,将结果与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结果作比较。得出3种方法水质趋势评价结果与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水质类别判定上侧重点不同。因此,水库作水质趋势分析时可根据不同需求引进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分析,为水库的管理治理提供更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太湖无锡水域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蓝绿藻密度和入湖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呈好转趋势,除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达到了国家Ⅲ类水标准;②各湖区比较发现,2012年以后,湖心的总磷浓度明显上升,其他指标平稳或有所下降;③藻类密度与pH值(r=0.685)和总磷(r=0.677)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氨氮(r=-0.536)和总氮(r=-0.548)呈显著负相关(P 0.05);④入湖氮污染物是太湖主要污染来源,太湖总氮、氨氮浓度随入湖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蓝绿藻密度与pH值、氨氮、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氨氮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蓝绿藻密度的变化趋势较总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十年回顾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十年污染治理,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水质达标率由1994年治污初期的23.5%提高到2003年的40.8%.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2014~2019年洱海干季水质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选用2014~2019年1月和11月GF-1号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以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富营养化指数这3个指标为研究标的开展洱海水质反演。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4~2019年洱海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逐年降低,透明度逐渐增加,洱海干季水质呈好转趋势。(2)空间上,洱海2014~2019年11月份整体上呈现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北部低、南部高,透明度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水质较好,南部水质偏差的趋势;1月份整体上呈现叶绿素a浓度中部较高,南、北部偏低,北部水质较好,透明度由北向南递减,富营养化指数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3)洱海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均与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透明度与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