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这是《条例》区别于现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特点,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战略决心,反映了全流域1.5亿人的心声。条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规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蚌埠召开第一次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在国务院领导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淮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在监督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8日经李鹏总理签署发布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1.5亿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治理淮河水污染的战略决心,标志着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条例》明确规定了两个阶段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相似文献   

4.
△1995年 8月 8日,国务院发布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明确提出“ 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治理目标。这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 治法规。该《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 9月,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江苏省连 云港市召开了第二次淮河流域 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要求,尽快制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西方 《治淮》2001,(1):28-29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的要求,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要实现淮河水体变清。但从目前淮河流域水质形势来看,离变清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一、近几年淮河流域水质概况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于 1995年 8月 8日由国务院发布实施。该《条例》共43条,规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是: 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为保障水 污染防治目 标的实现,《条例》规定,成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有:负责协调、解决有关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行使国务院授予的其他职权。领导小组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沈哲松 《治淮》2000,(10):19-20
淮河流域是我国“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也是我国第一个按流域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其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淮河水变清,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国务院颁布、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与计划》)的要求,2000年是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年。本文在回顾几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针对淮河水体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排污的情况,对早日实现淮河水变清的目标,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金立新 《治淮》1998,(1):4-6
一、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1、省界河段水质状况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规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监测。1994年6月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31条跨省河流中大部分省界断面水质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明显  相似文献   

9.
《治淮》1999,(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淮河治理列入“三河二湖”治理之首,提出“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到2000年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的战略目标。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使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轨道,经过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  相似文献   

10.
郁丹英  贾利 《治淮》2009,(8):45-46
一、淮河流域水污染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问题,淮河也成为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大江大河,被列入了“九五”、“十五”国家治理“三河三湖”的重点。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逐步得到控制,水质也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治理的成效与国务院确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淮河水在本世纪变清所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康 《治淮》1994,(8):14-16
世界正面临着大尺度的水污染和水质退化,新鲜水的量与质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条件。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日趋严重。1992年九条干流和一级支流超过Ⅲ类水标准的河段达到70%,二、三级支流大多成为排污沟,对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国务委员宋健在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上指出:“淮河流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影响了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已经到了非下决心彻底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否则,我们愧对淮河流域1.5亿人民,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向历史交待。”他还郑重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淮河水变清的目标。”国务院将对会议提出的目标正式作出决定,成为淮河流域全体人民、流域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各部门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本人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朝晖  宗岗 《治淮》1998,(5):12-12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后,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6月开始,对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开展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系列水质资料,对当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决策、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是实现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关键年,为检验治理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大了监测力度和密度,本文就1997年“达标”年省界河段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客观反应淮河流域省界水质状况,加强省界水质监督管理,本文对照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确定的省界水质目标,对2005年淮河流域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对省界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水质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国家确定的25个省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贾利  万一 《治淮》1999,(9):10-11
进入9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召开了淮河流域第一次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提出了要使淮河水到2000年变清的目标;1995年8月,国务院第183号令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提出了1997年底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COD最大允许排放量为89.02万t,实现污染负荷削减40%的第一战役目标。到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承载能力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2000~2006年的水质资料、污染物人河量和水质达标状况,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问题严峻;闸坝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最后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程绪水 《治淮》2004,(12):10-12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大江大河,列入了"九五"、"十五"国家治理重点.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序幕,经过10年努力,淮河流域严重水污染局面得到了初步控制.10年后,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今年7月淮河中下游出现的水污染过程,反映出淮河治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讲话中指出,淮河流域的总体治理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水污染,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再造一条山清水秀的新淮河.这不仅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也是对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金立新 《治淮》1994,(4):34-35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分析了淮河流域水质,水污染现状和污染损失情况,并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情况和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水质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鹏程 《治淮》2002,(11):22-24
一、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淮河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至1995年底,全流域80%以上的河流和水域已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1994年和1995年汛期初发生的水污染事故,使淮河中游300多km的河段受到污染水体的冲击,给沿淮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根据1995~2000年全流域149个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资料,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相似文献   

19.
一、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宗旨。本次淮河流域水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就是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以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为目标,综合考虑与水质有关的水量、污染源、技术、经济等诸方面的关系,寻求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用较小的代价维持河、渠、湖、库水质良好状态。根据国家提出的总的环境目标,结合淮河流域的水质现状,编制本次规划的目标是:淮河干流、大运河及其一、二级支流河口和省  相似文献   

20.
於军成 《治淮》1998,(3):14
自1994年5月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倍受世人瞩目。按照实现2000年淮河变清目标的时间表,1997年12月31日是第一阶段治理行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期限。在此之前的近四年时间里,国务院环委会、法制局,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财政部等各有关部委,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院等,都做了大量艰苦的努力,先后于1995年和1996年出台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