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石太伟 《土工基础》2014,(2):39-42,162
以昆明广福路下穿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圆形与矩形盾构隧道方案研究,介绍了矩形盾构隧道的优缺点及其施工工艺。与圆形盾构隧道相比,矩形隧道埋深浅、空间利用率高、开挖面积小,能更好地保护地下空间资源,降低综合成本。矩形盾构隧道常用的施工工艺有偏心多轴式(DPLEX)盾构、摆动型盾构(WCS)、MMST工法、以及大断面矩形隧道现浇衬砌同步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选择盾构工法的一些考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选择盾构工法的准则及避免盾构工法施工事故的措施。指出盾构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是正确地选定盾构工法,而决定盾构工法的关键是准确可靠的土质条件的调查。此外,覆盖土的厚度、隧道线形、掘进距离、工期、竖井用地、邻近构造物等调查也至关重要。文中还就施工中易引起事故的土质问题、邻近施工问题,逐一给出杜绝事故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1825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下首次采用盾构法掘进道路隧道,断面为11.6 m×6.4 m的矩形.但由于圆形断面具有结构受力好、易拼装、施工方便等优点,以后的盾构法隧道99%采用圆形.近20年来,日本在矩形、椭圆形、马蹄形等异形盾构隧道技术上开发应用了许多新工法.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星港街隧道从上部近距离穿越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对SMW工法桩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盾构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基坑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纵横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变形与SMW工法桩桩施工扰动、施工机械荷载有关,SMW工法桩施工期间下卧盾构隧道逐渐下沉,尤其是隧道两侧工法桩施工阶段下沉速率较大,隧道正上方施工期间隧道变形很小,围护加固结束后隧道变形稍有回弹;加固区内盾构隧道受影响比加固区外大,盾构隧道在横断面上呈竖向压缩、水平方向伸长状态,隧道变形轮廓为长轴近水平方向的椭圆。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盾构工法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盾构工法与传统的钻爆法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同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对城市居民和建筑物的影响小、在软弱地层中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陷、安全性高等优点。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盾构工法的成功应用,使此项施工技术在我国日臻完善。在总结广州、南京、深圳的地铁盾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盾构穿越竖井施工为例,传统工法由于盾构机的进、出洞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工序繁杂。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竖井回填、地层加固及带压换刀技术的盾构穿越竖井施工工法,并结合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赵家条站~黄浦路站区间隧道下穿中间竖井施工工程对上述工法进行实际应用,为盾构下穿竖井施工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州地铁18号线沙溪站盾构始发工程为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始发加固工法进行比选,研究不同工法下盾构始发引起的地表沉降和衬砌结构应力的变化规律,选取最合适的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工法。结果表明:采用深层搅拌桩法加固的工况下,盾构始发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小,衬砌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也更良好,说明深层搅拌桩法更适用于类似的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始发端头加固。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地层中泥水盾构施工技术是首次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施工并总结的针对在不采取地面处理情况下,泥水盾构快速安全地穿过花岗岩地层的盾构施工工法,该工法实用性强,施工效果优良,能够适应大部分花岗岩地层的盾构施工,并且对于对地面沉降要求高的地层中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盾构工程在始发和到达施工中需要进行端头加固,如果市政渠箱妨碍了地面加固,则盾构工程可能面临涌水涌砂的风险。文中介绍了水平注浆工法,该工法有效加固端头土体,既保护了市政渠箱,也保证了盾构安全到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平MJS工法在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MJS工法具有成桩质量好、可全方位加固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盾构端头地层加固,不仅加固效果良好,而且无需地面加固场地,该技术在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