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正> 我厂生产的煤矿DZ-22单体液压支柱,其中油缸和活柱筒属于长筒形工件,其尺寸为油缸φ114×10×1050毫米;活柱筒φ95×10×1050毫米。这二种零件均需进行调质处理。过去,我们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工件垂直整体入水的淬火工艺,但因工件较长,淬火后的弯曲变形较大,90%以上可达1~4毫米,超过了工艺要求。因此,还需增加校直和时效工序,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工时、成本。限制了大批量的生产。为此,我们自制了一台热压淬火机床,用这台机床,和中频感应加热相配合,在淬火的过程中,控制油缸和活柱筒的弯曲变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枪管的原材料规定为50AE钢,其化学成份和调质处理后的机械性能指标按YB481—80规定。该零件最终热处理按产品图规定为局部淬火,要求从大头端面起70~80毫米以内淬火并回火的硬度HRC40~45。技术条件要求内膛光洁度经毛刷擦拭后线膛达到?9。原工艺采用铅炉淬火,问题较多。为了解决铅炉淬火存在的问题,我们改用高频光亮淬火——即高频感应加热,同时给零件浸涂酒精保护线膛的一种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自行设计的某产品中一个采用35CrMnSi钢制造的主要零件,要求很高的强度和硬度(σ_b=149~200公斤/毫米~2,淬火后的硬度为HB=415~555),要求焊接后不产生较宽的局部软化区使硬度下降而降低抗弹性能。因此,焊接过程中,在保证设计的强度和硬度的前提下,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防止焊接裂缝的产生,二是使焊接  相似文献   

4.
我厂生产的弹链(材料50AZ,厚度0.9毫米冷轧钢带,零件外形尺寸76×32×25毫米),表面要求光亮,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 49~53,热处理过程中不允许有脱碳和氧化现象。过去该零件一直采用三十年代的油炉进行淬火加热,回火用硝盐炉一篓一篓地进行,全部为手工操作,工艺落后,生产效率很低,仅热处理一道工序就需半个多月,而且劳动强度大,工人要在800℃的高温炉旁,每三分钟就得进出炉一次,黑尘飞  相似文献   

5.
<正> 枪身形状复杂(如图1),厚薄相差较大,最厚处12毫米,最薄处0.4毫米。枪身材料为50BA,经多次化验其含碳量0.50~0.52%,硼含量0.002~0.0028%,其它元素含量符合YB481-80标准。热处理后要求硬度HRC32~38;金相组织为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弯曲变形量≤0.05毫米。  相似文献   

6.
通过穿甲试验,研究装甲钢硬度与抗弹性能之间的关系;由弹坑解剖分析了装甲钢板穿甲破坏形貌以及弹坑表面的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硬度装甲钢抗弹性能好;装甲钢板为混合穿甲形式破坏;弹坑表面的变形带和相变带是由非常细小马氏体板条组成,其硬度非常高,远远高于装甲钢板的基体和淬火硬度。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厂CY80型摩托车起动轴的螺纹滚花刀是用W18Cr4V制成的,硬度要求为HRC60~62,其尺寸为外径18mm,内径6mm、长25mm。 该起动轴材料为20CrMo和15CrMo、硬度在HRC20左右。因此,滚花刀对疲劳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就比硬度和耐磨性重要。按常规工艺淬火和高温回火,一副滚花刀寿命仅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属于薄壁筒形件,热处理很易变形,而且由于焊缝较多,采用盐浴加热淬火存在残盐腐蚀问题。为了根除腐蚀问题,确保产品经长期贮存之后的使用安全,我们对燃烧室作了真空淬火、回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真空淬火、回火无氧化,无脱碳,完全避免了残盐腐蚀问题,产品的机械性能符合质量要求。变形量虽比盐浴等温淬火的大,但比气体保护加热淬火的变形小,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可以取代盐浴加热淬火。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及特征,对高速冲击后的中碳Ni-Cr-Mo钢进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检验及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的产生通常伴随着明显的组织变形,继续发展就会产生裂纹。绝热剪切带发生相变硬化,而变形区则只发生由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绝热剪切带的硬度远高于变形区及基体的硬度。另外绝热剪切带为淬火马氏体组织,其位错密度明显高于基体。  相似文献   

10.
42CrMo钢激光淬火组织和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YLS-3000型光纤激光器对42CrMo钢进行表面熔凝淬火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维氏硬度计的观察与检测,分析淬硬层组织、硬度、深度及其与激光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淬硬层深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和扫描速度的降低而增大,随激光功率的减小和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硬度的变化不大。激光熔凝淬火后表层出现深约0.3 mm的熔化区,其硬度比内侧稍低,淬硬层深度可达2 mm以上,硬度约为660HV,但熔化区域中心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行熔凝淬火时需预留0.2 mm的加工余量。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厂生产的大直径(?180~?250mm)单、双角度铣刀是用高速钢材料制造的,淬火后的硬度要求为HRC63~66,其外形如图1所示。 该刀具由于几何形状复杂,尖角多,厚薄差别大(最厚处为34mm,最薄处为1~2mm),所以,历年来在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开裂的比例很高,废品率一般高达40~50%。因此,角度铣刀淬火开裂问题一直是我厂热处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淬火零件都希望得到均匀的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而且变形小,不易开裂。但是,热处理技术发展到现在,从电加热、盐浴加热、保护气氛加热、真空加热以至于激光加热等各种形式的现代加热技术都用上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热处理车间冷却设备简陋,冷却介质也是常用的水和油。但是,真正适合于水、油淬火的钢种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前言 我厂生产的某些50AZ钢零件,成品热处理要求表面光亮,淬火硬度≥HRC56,回火后硬度为HRC49~53,热处理过程中不允许有脱碳、氧化现象。过去采用油炉淬火,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采用乙醇裂化作保护气氛,不但改善了劳动条件,消除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厂所用的热挤模具均采用3Cr2W8V钢制造的。考虑到模具工作条件,要求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3Cr2W8V钢模具的热处理规范为:一次预热450℃ 2分/毫米→二次预热850℃ 0.3~0.4分/毫米→淬火加热 1140~1150O℃ 0.3分/毫米→油冷(油温<80  相似文献   

15.
<正> 决定钢淬火质量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它的冷却规范。同时,研究两个临界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条件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域(600~500℃),另一个是马氏体转变区(M_H~M_K点)。在前一温度范围内,必须冷却得快而且均匀。因为冷却速度快,能保证淬火后硬度高和淬透性高,而冷却均匀则可以减少变形。因为这时钢的组  相似文献   

16.
<正> 本工作中试样尺寸为15×30×90毫米。所用钢种为35XГCA、36Г2C、34XH3MФ、35X5BMФC、45X6M2ФC、5XHM、5XB2C、60C2XФA、6XГHMФ和12X18H10T。这些试样在奥氏体化后在压力机上进行镦粗,变形量为40~50%。在变形温度下于电炉中保温停留(等温保持)或在空气中冷却(在淬火前稍降温),接着在水中或油中淬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环件内齿圈在生产中遇到的几个主要的工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包括:高频热处理时的淬火机床,高频淬火时的冷却介质的选择;高频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的分析,以及防止和纠正的措施,其中提出的椭圆冷校夹具,工作可靠,操作方便省力,是对付大环件椭圆校正的有力措施;对环件插内齿时产生的导致零件加工质量不良、甚至报废的波纹进行了分析,并作了金相、硬度和扫描电镜方面的检查,确定波纹的产生原因既不是偏析存在硬质点,也不是热处理硬度不均引起的,而是由于设备、装夹的振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频电阻感应加热自冷淬火方法对45、40Cr和35CrNi3Mo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仿形性淬火带,硬度可达HRC54~59。金相检验和透射电镜观察,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钢个别区域有片状马氏体,45钢有少量的下贝氏体,试件淬火后基本不变形,也无需回火。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频电阻感应加热自冷淬火方法对45,40Cr,35CrNi3Mo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仿形性淬火带,硬度可达HRC54-59。金相检验和透射电镜观察,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钢个别区域有片状马氏体,45钢有少量的下贝氏体。试件淬火后基本不变形,也无需回火。  相似文献   

20.
在精密卧式磨床M7132A上对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试验,研究磨削淬火强化层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强化层厚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强化层主要是由板条状马氏体组成,显微硬度达到771.8HV,与基体相比提高3倍以上;强化层厚度是以最小值t1为有效使用值;与调质态基体相比,磨削淬火强化层的耐磨性提高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