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电镀企业的废水分流、分质治理及回用处理的具体措施,对电镀废水的低浓度碱系废水,经调节pH后可直接进入回用处理系统;对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如含铬废水、酸碱废水先经破铬后再混凝沉淀,出水进入回用水处理系统处理,不但节约了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提高回用率,而且对回用水质没有明显影响,对电镀企业的废水治理、循环回用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晓 《给水排水》2015,(2):59-61
介绍了某炼油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处理规模为6000m3/d,处理工艺采用隔油—油水分离—两级气浮—水解—A/O—臭氧氧化—BAF,废水经处理后可达《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599—2006)重点保护区最新标准[鲁质检标发(2011)35号],其中2400m3/d直接排放,其余3600m3/d经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再经离子交换两级混床后用于锅炉补给水等。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效果稳定,满足企业回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山东滨州南城污水处理厂进水以印染废水为主,可生化性差。通过分析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对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该污水厂主体工艺为"预处理+两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混凝沉淀深度处理",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大部分科研教学单位实验室废水均没有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从而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以某部属环境科研所分析实验室废水处理工程为对象,采用了“混凝沉淀—接触氧化—过滤—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一年多的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出水可用于绿化景观用水.工程实例可为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的实验室废水处理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宝钢焦化厂的二级生化出水为原水,经过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反渗透脱盐法深度处理,色度完全除去,出水完全符合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实现了焦化废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印染低浓度废水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工程处理规模为2 000 m3/d,进水CODCdr≤300 mg/L、色度≤100倍、SS≤200 mg/L、总铁≤0.5 mg/L.出水CODCr≤50 mg/L、色度≤15倍、SS≤20 mg/L、总铁≤0.05 mg/L,可回用于印染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绍兴县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前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后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探讨了该工艺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废水经水解酸化段后B/C由0.23提高至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进出水pH由9.3降至8;好氧段出水CODcr为110~177mg/L;该中试系统对色度、CODcr、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5%、80%、43%、94%,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的工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化生物滤池+连续微滤膜(CMF)+反渗透(RO)系统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与回用,将反渗透浓水通过高级氧化技术进行处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够作为企业生产循环水与补充水回用;反渗透浓水经深度处理后,水质可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企业直接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石灰沉淀-结晶法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石灰沉淀与脱磷固定床结晶法技术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表明 ,该方法处理含磷废水除磷效率高 ,出水水质稳定 ,且可回用。  相似文献   

10.
ABR-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漂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绍杰 《给水排水》2003,29(4):47-48
介绍了采用厌氧折板反应器 (ABR) +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漂染废水的工程实例。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 ,进入ABR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出水再经悬浮填料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处理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某制药企业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采用兼氧—深曝—两级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将根据废水不同浓度实行分质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之后再经曝气池—精过滤器处理系统,最终达到企业中水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连续微滤(CMF)作为反渗透(RO)的预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CMF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色度、膜污染指数值的去除率均达到RO系统进水的要求。RO系统对盐度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出水水质优于自来水,各项水质指标满足印染工艺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棉针织印染行业废水回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废水源头控制原则,结合太湖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两种回用工艺方案.方案一是对废水进行分质分流,将较清洁的废水直接回用,高污染的废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可以实现27.23%的废水回用率;方案二是将较清洁的废水直接回用,同时将高污染的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回用于印染生产过程,可实现71.45%的废水回用率.对两种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条件下,方案二比方案一具有更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蒋立先 《给水排水》2020,46(3):108-111
某纺织印染企业通过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工程,采用了混凝沉淀-两级好氧生化-气浮-砂滤核心工艺处理该纺织印染废水并达到相应再生水回用标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设计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其中COD≤80mg/L,SS≤30mg/L出水水质满足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处理问题,针对实际印染废水研究了以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在工程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染料废水采用超滤系统处理,膜出水水质即能够满足印染厂内回用水质要求;活性染料废水通过纳滤浓缩能够获得较好的染料回收效果。采用双膜膜分离系统(UF+NF)能够使两种染料废水的污染物均得到明显去除,还原性染料废水的总悬浮物、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了100%、95.21%、92.86%和100%;活性染料废水上述各项指标去除率达到100%、82.85%、98.46%和99.43%。双膜膜分离系统适用于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及染料回收,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昆山千灯印刷电路板(PCB)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特性和原废水处理厂现状,设计新建规模为8 000m3/d的火炬废水处理厂,用以处理PCB工业园区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综合考虑,新老废水处理厂相结合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艺。其中预处理主要针对酸洗、碱洗以及企业内部预处理后的络合废水,采用调节—破络—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生化处理采用以投药式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后续辅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尾水可稳定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体标准,可为今后电路板产业基地的废水综合处理及回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7.
某制药企业生产废水以中药废水为主,兼有少量合成制药废水,设计将中药废水、合成制药废水单独预处理之后,再一道进行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预处理采用了混凝气浮、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等工艺,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运行实践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介绍了本制药废水处理项目的技术方案、详细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效果,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洲中西部某国炼油厂废水水质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采用废水分质处理系统,对低浓度废水采用隔油十气浮十生化处理十过滤十深度处理的工艺达到回用标准,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对高浓度废水采用隔油十气浮十前生化处理十催化氧化十后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后排至蒸发塘.分质处理系统减轻了设备处理负荷,降低了运行成本,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了以混凝沉淀为主的石板材加工废水处理实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本实用技术,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并能直接回用于生产,同时污泥也能得到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苏南某印染废水回用工程采用水解酸化—A/O—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430~590mg/L,色度320~1 024倍,出水CODCr和色度分别为18~43mg/L和8~16倍,去除率分别为94.2%和98.7%;系统出水电导率55.3~83μS/cm,总硬度≤10mg/L,出水铁、锰均未检出。出水可达《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