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器产品的温升是决定其容量大小的主要指标,因而温升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十分重要。本文对电阻法、温度计法和半导体点温计法、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等测温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介绍。着重介绍了热电偶法测温的原理,热电偶的选择、制造、分度、固定、测量、仪表的选择,冷端补偿的方法,暂态温度的测量,测量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低压电器温升试验时,一般采用热电偶法(除多层线圈用电阻法测量平均温升外)来测量电器零部件的温度或温升。但是测温仪表测得的是热电势E,而不是试品被测点的温度或温升,因此需将测得的热电势E的数值依据预先测好的该热电偶元件的E~θ变换曲线或E~θ变换表来换算为温度或温升。其次低压电器温升试验时,电器零部件的测温点数量有时可能很多或因试验周期长,而在同一测温点测得大量的热电势E的数据,根据E~θ变换曲线或变换表来换算将是十分繁琐、费时的工作。为此介绍应用PC-1500计算机来进行E~θ变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温升的测定是低压电器的基本试验方法之一,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电器各种零部件的允许极限温升都有明确的规定,对这种试验的方法也有具体要求,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目前都用热电偶法测量,配以电位差计或数字式电压表,得到被测点的热电势值,再对照工业用热电偶的分度表,通过查表方法直接求出测量点的温升值。我们知道,标准化工业用热电偶是用标准热电偶来分度的,因此它包含了标准热电偶的传递误差,而分度表对热电偶的热电特  相似文献   

4.
1955年NBS发布了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关系的对照标准表格。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热电势只有二或三位小数,并且没有计算公式。应用计算机时,可把完整的对照表贮存在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中,但是由于插值方法是任意的,插值不可能是唯一的,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中,存在不连续的点1968年修订了国际实用温标,把用来建立温标的各基准点温度作了必要的变动,国家管理委员会决定NBS是新的热电偶温度与热电势对照表的唯一制订者。这工作是值得纪念的,即对于七种热电偶完成了温度(摄氏和华氏)与热电势变换的经验公式和图表。ASTM发布了这些作为国家标准的对照表格,但是不包含图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等效法测量电机温升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热态电阻的计算方法,利用金属电阻与温度变化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到电机绕组温升,并与热电偶法温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无论是开关电器的元件或装置,通电流后的发热温升是其基本考核指标之一,因此温升测量是电器产品出厂试验中一项必须的测试项目。据国家标准规定,温升测量用热电偶作传感器。,利用铜和康铜材料的温差电势将被测对象温升变成电量。对温差电势的记录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常沿用的方法是用转换开关经过电位差计逐点用人工直读和记录。因使用电位差计时调节、校正等步骤较费时,此法不尽完美。近年来已逐步由电子毫伏表所取代,使用大为简便,但数据仍需由人读和记录,自动化程度低,并且会引入读数的误差。随着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温升的测定是低压电器的基本试验之一,常用热电偶法测量。WCX温升自动测试系统,是以MIC-80微型计算机与扩展PF-15型多路直流数字电压表构成数据采集系统,配以高稳定性的铁(?)康铜热电偶、L DQ 1型零度恒温器、I╱O接口电路、CRT显示与CP 80打印机。能自动定时巡廻检测100点,自动换算求出温升,自动判断发热稳定及打印试验数据表格与温升曲线。该系统的测量精度为±1℃,测温范围0~+200℃。系统软件由两部分组成,即求热电偶的热电势与对应温度关系换算系数程序与温升自动测试应用程序。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求出N次多项式方程T=  相似文献   

8.
三、电器零部件表面温升的测量电器的触头、固定的接触联接、导电部分等零部件的温升试验,主要是测量它们的表面温度。过去标准规定的温度计法和半导体点温计法,由于在测量电器零件时误差很大,在“低压电器基本标准”(报批稿)中,除极个别处允许用温度计法外,已不允许用这二种方法来测量电器的温升。现在主要是用热电偶法来测量。这是由于用热电偶来测电器零件的温升时,它尺寸小便于放置、对被测点的温升影响小、热惯性小反应快速、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光纤光谱仪,通过测量火焰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特征谱线,获得了煤粉火焰温度,并实现了实验炉上的在线连续测量.比较发现光谱法与热电偶测得的火焰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为不同原理的温度测量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测得的结果直接进行比较.对于煤粉火焰,光谱法测得的火焰温度为炙热碳粒表面的温度,而热电偶测得的是火焰中高温烟气的温度,光谱法的温度一般要比热电偶的温度高,偏差数值和火焰中气流的散热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电器设备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状态下运行,其可靠性和热有密切的关系,即发热温升是关键问题之一。由于电力设备常因电接触部位温升过高而导致故障,研发可用于高电压导体温升测量的传感器及其独立电源已变得十分迫切。现有的测温方式主要有两种:红外辐射的非接触式和采用热敏器件的接触式测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由于受环境温度、大气压的影响,使用受到很大的局限,而接触式的传感器直接与测温点相接触,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小,可实现准确、快速的温度测量。笔者主要对开关设备故障中的温升检测系统温度传感器技术做了基础性研究,并对在线检测用电源、信号传输做了相应的研究。2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2.1热电偶基本原理热电偶的测量温度范围较宽,一般为-50~1600℃,最高可达2800℃,并有较好的测量准确度。另外,热电偶已标准化,产品系列化,易于选用。各种热电偶都有相应的分度号,可以用模拟法调整电路或仪表,在工业测温中应用极为广泛。不同的导体A与B组成两个接点,形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由于两种材料自由电子密度不同,电子将由密度高的金属向自由电子密度低的金属扩散,这种扩散一直到动态平衡,从而得到一个暂时的稳定的接触电动势。该电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超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越来越普遍,例如超导电缆、超导电机等。温度是超导技术中要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已研制成功金铁——镍铬热电偶,可测得-270℃温度(分度表见附录)。但是配用二次仪表只能是用直流电位差计或自动平衡记录仪(旧称电子电位差计)测得热电势,查分度表,扣除热电偶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检测中,使用热电偶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获知温度(例如测量产品的温升、监控试验时的环境温度等)的方法。而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设备和其本身之外,其测量的准确性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为了使通过热电偶获得的温度数据更准确,我们有必要了解不同因数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大小、何如排除等。  相似文献   

13.
热电偶温度计长期以来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但是,热电偶测温在不附加其他装置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温度值仅是热电偶两端的温差值。为了得到测点的实际温度值,就必须将热电偶的自由端放入已知温源内作基准温度,然后将仪表所显示的数值再加上基准温度值。这个基准温度,过去通常用一已知的恒温源。这个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用起来极不方便,特别是携带使用很困难。本文介绍一种用热电阻端电压通过运算放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低压电器作温升测定时,一般都采用热电偶法、即用电位差汁或数字电压表测出热电偶两端的电位差,然后,通过查表,计算求得温升。在测试点数较多的情况下,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就很大,而且还存在着人为的读数误差和计算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制了温度巡回检测仪。它以TP801单板机为主体,可自动对126个测试点进行巡回检测,由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温升值,同时对该点温发是否稳定或是否越限作出相应标记。其温度测量范围为0℃~100℃,分辨率为0.025℃,采样速度每点1.5秒。  相似文献   

15.
在电工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中,电热器具的发热,电机、变压器、开关以及接插件的温升试验,都要求有准确的测温仪器来取代玻璃温度计。这些测量不同于对环境以及对液体的测量,它是测量固体的表面或其中某一点。这就需要采用接触式热电偶来感温。采用工业上常用的热电偶感温,能否制作高精度的测温仪,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热电偶的特性及其应用 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相接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接触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金属的这一物理性能制作的。由于热电偶的制造工艺简单,性能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作者设计了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测量方案,进行了油浸式变压器温升试验,对热点温度进行了估算,对比了计算值与测量值。  相似文献   

17.
姚东  姜华  梁辉 《家电科技》2009,(9):29-31
在电器产品的安全型式试验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电阻法测量绕组的温升,但该方法需要测量的数值较多且计算的公式也较复杂,这给测量结果的不确度评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风扇电机绕组温升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此类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计算方法,以供试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折射率(温度)场的先验知识,研究了用全息干涉度量术重建三维折射率(温度)场的三种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考查了数据误差和总观察角大小对重建精度的影响。作为一个应用实例,计算了火焰温度场某一截面的温度分布,并与热电偶测量的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设计轨道冷却系统,对轨道温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及仿真计算。搭建电磁发射实验及轨道温度测量系统,利用热电偶对电磁发射过程进行轨道温度的实际测量,在线获得轨道瞬态温度。在此基础上,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横截面二维模型,对发射中轨道温升这一瞬态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在电磁场与温度场耦合的情况下,求解轨道横截面的电流与温度分布。结果显示:轨道尾部的温度高于出口处,电枢起始位置附近温升最高;轨道温度在焦耳热的作用下逐渐升高,高温集中在轨道内表面。根据实验和仿真的温度分布结果,可以更加合理地设计轨道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20.
四、线圈的发热与温升的测量用温度计法和热电偶法能不能测量低压电器线圈的温升呢?我们会看到,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温升,不能真实反映线圈发热的总貌。线圈和电器其它零部件(例如触头,导电板等)不同,它是用带绝缘的导线绕制的,它有一定的厚度,并且表面还包有绝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