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香紫苏油中分离提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间歇精馏技术,通过变换操作工艺条件,对香紫苏油进行分离得到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产品.考虑原料的热敏性制定出适宜的分离方案:首先在操作压力为1.5kPa条件下对原料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富含芳樟醇的轻馏分和富含乙酸芳樟酯的重馏分两个原料;再分别对轻馏分和重馏分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真空间歇精馏,可以使芳樟醇的含量达到90.6%,乙酸芳樟酯的含量达到96.6%,满足两产品的不同需求.在提纯轻馏分中芳樟醇时,操作压力为5kPa,塔釜温度小于105℃;在提纯重馏分中乙酸芳樟酯时,操作系统压力为1.33kPa,塔釜温度低于110℃.此分离操作工艺,缩短了乙酸芳樟酯的受热时间、降低了分离温度以及乙酸芳樟酯因受热而异构化的趋势,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2.
以芳樟醇和醋酐为原料 ,无水K2 CO3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 :醇酐质量比为 1∶1 2 ,催化剂用量为芳樟醇投料量的 4 % ,反应时间为 2 4h ,反应温度为 116± 2℃。芳樟醇转化率大于 95 2 % ,产品中乙酸芳樟酯含量大于 94 1%。  相似文献   

3.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芳樟醇)∶n(乙酸酐)=1∶2,反应温度15℃,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0 2%,反应时间150min时,乙酸芳樟酯的收率可达73 6%。与现有工艺相比,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不使用夹带剂和乙酸芳樟酯的收率比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脱氢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脱氢芳樟酯,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方法、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脱氢芳樟醇):n(乙酸酐)=1:1.2、反应温度80℃、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3.5h时,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P18)2百花香精纯种芳樟叶油24乙酸芳樟酯10铃兰醛6新铃兰醛6乙酸苄酯8甲位己基桂醛4玫瑰醇6乙酸对叔丁基环己酯5紫罗兰酮4香柠檬油5苯乙醇5水杨酸戊酯3玳玳叶油2香紫苏油2桂花净油2茉莉净油2玫瑰净油1卡兰加油3纯种芳樟叶含纤维素20-30%,半纤维素15-20%,木素10-15%,蛋白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下乙酸芳樟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芳樟醇和醋酐为原料Na2CO3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酐质量比为1:1.5,催化剂用量为芳樟醇投料量的5%,微波功率450W,微波辐射时间120min。产品中乙酸芳樟酯含量大于96%。  相似文献   

7.
芳樟精油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树种,可用于提取芳樟精油,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芳樟人工林的开发现状,芳樟精油的成分分析,芳樟精油的提取技术,以及芳樟精油在香精香料、医疗保健、家庭卫生等领域的深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芳樟精油的提取技术、深加工利用、应用机理等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芳樟精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用芳樟的选种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樟是樟科的一个品种,其叶的精油中,芳樟醇的含量高低相差悬殊,低的仅30%,高的可达90%,直接关系芳樟基地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厂在1985年以后新建的芳樟基地中,接受以往走过的弯路,以及兄弟厂的经验教训,十分重视选择采集含芳樟醇量高的芳樟母树采种育苗,并且进行选择,严把种苗质量关,以提高芳樟基地的质量。同时,我厂还对施肥防治虫害及修剪等栽培措施做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9.
以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无水乙酸钠为催化剂,甲苯为夹带剂,采用反应-蒸馏工艺合成了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夹带剂、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芳樟醇)∶n(乙酸酐)∶n(乙酸钠)=1∶1.35∶0.10,n(夹带剂)∶n(芳樟醇)=1.6∶1,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13~15h时,芳樟醇摩尔收率大于92%。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纯种芳樟叶油、乙酰化纯种芳樟叶油与合成芳樟醇、"天然芳樟醇"、合成乙酸芳樟酯不同的香气特征和应用范围,文中列举了几个用纯种芳樟叶油和乙酰化纯种芳樟叶油配制的香精实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惠娟  殷宁  彭黎旭  何书海 《精细化工》2007,24(1):60-62,100
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以及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海南红厚壳鲜花进行精油、浸膏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分别为0.059%、0.33%、0.20%。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化学成分的异同。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共鉴定出2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w(大根香叶烯)=22.62%、w(反式-石竹烯)=12.03%、w(β-倍半水芹烯)=19.00%;石油醚浸提所得浸膏鉴定出2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w(大根香叶烯)=21.24%、w(β-倍半水芹烯)=9.07%、w(高香叶烯)=5.69%;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浸膏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w(大根香叶烯-D)=17.70%、w(反式-石竹烯)=15.43%、w(16-贝壳松烯)=11.55%、w(α-柯拜烯)=10.62%。  相似文献   

12.
神农香菊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GC/MS分析湖北神农香菊精油的化学组成 ,从精油中共检出 5 4种组分。神农香菊精油的主要成分是 :乙酸龙脑酯 ( 18.85 9% )、对伞花烃 ( 6 .4 0 3% )、1,8-桉叶素 ( 6 .14 0 % )和大根香叶烯 -D( 6 .0 5 9% )。鉴定出其中的 4 1种化合物 ,占精油含量的 92 .191%。  相似文献   

13.
刘艳清  汪洪武 《精细化工》2008,25(6):573-576
用超临界CO2萃取荷花玉兰叶挥发油,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因素用正交设计实验进行了优化。各因素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温度>压力>时间。萃取的优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0℃,时间60 min。在最佳条件下荷花玉兰叶挥发油的收率为2.92%。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荷花玉兰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28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总计占总峰面积的91.86%,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相对质量分数,下同,18.81%)、大根香叶烯D(8.13%)、β-丁香烯(7.18%)、植醇(7.18%)、大根香叶烯B(6.53%)、丁香烯氧化物(5.27%)、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4.13%)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4.09%)。  相似文献   

1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科植物黄枝油杉嫩枝中的精油,得油率为0.1%,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89.59%。黄枝油杉嫩枝中水蒸气蒸馏系列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主要有(-)-β-榄香烯(2.91%)、β-石竹烯(46.21%)、葎草烯(8.59%)、石竹烯氧化物(14.53%)和大根香叶烯(4.09%)。  相似文献   

15.
奇楠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田  彭海刚 《广东化工》2012,(4):257-258,25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手段对奇楠沉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本实验从奇楠沉香挥发油分离鉴定出3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7%,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76.31%。奇楠沉香挥发油中含有的沉香特征性倍半萜类成分白木香醛、α-沉香呋喃和沉香螺旋醇的含量分别为36.31%、3.18%和1.73%。  相似文献   

16.
汪洪武  刘艳清  严子军  韦寿莲 《精细化工》2011,28(7):668-670,697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提取鸦胆子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从鸦胆子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和37种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4.09%和94.13%。不同方法所得鸦胆子挥发油化学组成不同,但主要成分是黄樟脑、(+)-4-蒈烯、β-香叶烯、丁香油酚甲醚、2,6-二甲氧基甲苯、柠檬烯和甲基胡椒酚。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季节玉兰花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春季及夏季产玉兰叶和花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分别从夏季及春季产玉兰花和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24、25、50和33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4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6.14%、99.63%、91.30%和96.78%。玉兰叶油和花油具有相同的主要成分,它们分别是芳樟醇、β-榄香烯、丁香烯、橙花叔醇和丁香烯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汪洪武  刘艳清  韦寿莲  严子军 《精细化工》2011,28(6):544-547,57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波萃取紫苏籽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紫苏籽所得挥发油中鉴定出33、31及29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7.16%、97.38%及96.6%。不同方法所得紫苏籽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正十六酸、(Z,Z,Z)-9,12,15-十八三烯-1-醇和戊基-2-呋喃基酮。  相似文献   

19.
赤桉和本泌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赤桉叶和本泌桉叶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二者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赤桉叶精油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4.81%,主要成分为w(1,8-桉叶油素)=50.17%,其后依次是w(α-蒎烯)=8.53%、w(蓝桉醇)=5.65%、w(乙酸松油酯)=3.69%、w(α-松油醇)=3.58%;本泌桉叶精油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0.93%,主要成分为w(α-蒎烯)=31.00%、w(蓝桉醇)=15.34%、w(香树烯)=13.80%和w(表蓝桉醇)=4.86%。  相似文献   

20.
蒲桃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艳清 《精细化工》2008,25(3):243-246
为扩大蒲桃的药用部位,用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了蒲桃鲜叶、干叶、花及茎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蒲桃鲜叶、干叶、花及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9、35、34和23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87.51%、87.53%、84.24%及96.84%。4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丁香烯-5-醇、葎草-5,8-二烯-3-醇、十六酸和植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