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这里格的快速加热是将工件放在比正常淬火温度高出100~200℃的盐格或电阻炉中短时加热,使工件要求淬硬的表面达到所需的淬火温度,然后淬火淬火介质中的一种热处理方法。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在盐浴护或电阻炉中进行快速加热有下列优点:(1)提高加热速度能使相变点升高,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2)当工件表面达到淬火温度时,工件心部还处在相变点以下,因而淬火后变形较小。(3)与感应淬火相比,还具有硬化层均匀,不易淬裂的优点。(4)快速加热淬火可获得较普通加热淬火大的淬硬层深度,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5)在盐炉、电阻…  相似文献   

2.
针对感应加热工件淬火质量和生产过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台达PLC和MCGS组态的感应加热工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详述了感应加热工况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下位机PLC控制程序及MCGS组态软件设计。实现了工件淬火工序的时序与逻辑控制,并集控制、操作、显示、输出于一体,提高了感应加热工件淬火效率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实现了工件淬火质量追踪,性能安全可靠,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用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FLUENT和ANSYS软件的优势,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提出减少薄壁壳体淬火畸变的工艺措施。结果表明,改进淬火夹具结构,将底板上导流孔的分布与工件放置位置结合起来,并在底板上放置工件的中心位置增设大孔,提高壳体下部的对流换热效率,使工件外表面淬火畸变减小约24.4%;淬火装夹方法采用悬挂方式时,工件淬火过程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工件外表面淬火畸变减小约33.4%。采用改进淬火夹具结构来减少淬火畸变的工艺措施更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1 淬火油着火原因及安全措施 淬火油作为热处理生产中最常见的冷却介质之一,其比热较低,在工件加热出炉后的淬火冷却过程中因工件温度传递使油温升高,当油温超过淬火油闪点时,产生的油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随后又被高温下的工件点燃,发生淬火油着火.这其中还包括高温工件进入油槽和淬火压床所产生的随后自行熄灭的火焰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淬火油着火.  相似文献   

5.
所谓高频淬火,是指给靠近工件的加热线圈(以下简称感应圈)通高频电流,由感应电流将工件表层急剧加热,当达到规定温度时,再喷射淬火液使工件急剧冷却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其特点是硬化深度比其他表面淬火方法容易控制,并能得到较厚的淬硬层。高频淬火工件内部的(加热)温度分布取决于高频感应电流的发热量及热量向四周传导的情况,也受电源频率及工件材质的物理性能(比磁通率、  相似文献   

6.
金属工件淬火时,需要将它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随即快速冷却。为了使金属工件快速冷却,必须有快速吸收工件热量的介质,称它为淬火介质。淬火介质有三大类: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介质有静止的和压缩的空气;氢和氨分解气等还原性气体;氮等中性气体和氩;氦等惰性气体。液体介质有清水、无机盐或碱的水溶液和有机物水溶液;植物油、机械油、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一种2Cr13钢异形模锻件淬火回火后批次性表面开裂的问题,从复查工艺过程入手,通过计算机模拟工件淬火过程中表面应力状态变化,观察开裂工件显微组织及裂纹形貌,分析工件淬火开裂原因,并通过热处理试验验证了淬火制度对工件表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Cr13钢异形模锻件淬火后出现表面裂纹与锻件形状、淬火加热方式以及淬火温度有关,可通过增加锻件过渡区余量、采用到温入炉以及较低的淬火加热温度的方式降低淬火开裂风险。采用1000 ℃淬火,到温入炉作为产品优化后的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麦克斯威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进行分解化简 ,得到计算无限长轴对称工件的电磁场、感生涡流和温度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基于这些方程在ANSYS软件上实现了对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的计算机模拟计算。计算了加热、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过程中 ,工件温度变化和加热功率变化 ,预测工件淬火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计算中考虑了工件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 ,实现了对连续感应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分析 ,而且找到了一种对连续感应热处理设备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配置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作时车床主轴锥孔装卸配件频繁,锥面易拉毛磨坏,影响接触精度。通常要求其硬度≥45HRC,本厂要求硬度46~51HRC。目前内锥孔淬火多采用感应加热淬火。163A主轴内锥孔中频淬火本厂1986年以前生产的主轴内锥孔尺寸为直径80,锥度1:20,长170mm。采用的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该感应器的加热特点为纵向同时加热而后再喷水冷却.其不足之处是:(a)靠工件旋转加热内锥面,加热时间长,能量损失大,加热完毕后再喷水冷却,不易达到硬度要求。(b)绝缘材料需具有耐高温和耐急冷的能力,货源较少,不易购买。(c)对硅钢片…  相似文献   

10.
通常可控气氛多用炉均采用一个淬火油槽,但我公司需要热处理的产品除了可控气氛渗碳淬火、保护加热油淬火外,还有部分工件需要保护加热后水淬火。根据这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渗碳是在奥氏体状态进行的。渗碳的作用只是使渗层碳含量与高、中碳钢相当,而心部成分保持不变。工件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才能使渗层和心部的力学性能达到预定的要求。渗碳后的淬火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淬火。直接淬火就是渗碳工件出炉后直接淬人冷却介质的淬火方法。这种淬火方法通常只用于气体渗碳及液体渗碳工件。气体渗碳时,如果未在炉内进行预冷,出炉后应在空气中预冷,目的是减小工件与冷却介质的温度差、从而减小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形状畸变。工件在炉中预冷时,出妒温度应高于钢材的Ar3,以免心部组织中出现先共析铁素体,致使心部强度下降.这个温度常高于高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工件淬火后表层组织中可能含有较多残留奥氏体,使表面硬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生产汽车半轴专业厂 ,生产中经常会碰到工件淬火硬度不均匀出现软点、软带现象 ,通过攻关均有明显改善 ,在此愿与同行交流。1 缺陷特征从热处理角度讲 ,在同一工件上淬火部位出现局部硬度低于公差值 1~ 3 HRC,我们通常称之为硬度不均匀 ,有软点、软带现象 ,如图 1 a、b、c所示。图 1 汽车半轴感应加热淬火硬度不均缺陷示意图2 缺陷成因分析及预防2 .1 加热不均 (特别是整体感应加热 )(1 )感应器原因 :由于感应器形式及结构制作精度等因素 ,在整体感应加热过程中通过的电流、磁损耗不均 ,会使工件局部出现欠热现象 (有暗带 )而…  相似文献   

13.
感应淬火后进行回火,可以让淬火应力得到释放同时又不使淬火硬度有明显的下降1 淬火与应力的关系 当对零件进行淬火加热时,被感应圈所加热之部分产生膨胀,该处直径比初始值稍大。假定淬火液喷射到工件已加热表面上(如图1中箭头所示,数字3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第一个薄层),此时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这一薄层上。温度降低,该薄层体积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裂工件的外观分析及跟踪生产过程,发现造成40Cr螺杆调质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设备(主要是热电偶)的原因,也有技术人员设计金加工工艺不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淬火介质浓度较低、加热温度过高、工件冷的过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激光表面淬火。激光加热是用光辐射加热工件,激光是单色性和方向性极佳的强光源。激光束在工件表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扫描方式快速加热工件表面,激光束扫过后靠工件自身冷却加热区,实现淬火的效果。为了提高激光吸收率,处理前工件要作黑化处理,即在工件表面涂磷酸锌盐膜、磷酸锰盐膜、碳黑和氧化铁粉等吸光效率高的涂料。激光表面淬火的特点是加热快,不用淬火剂,可自淬火,能得到超细晶粒;复杂形状工件也可以局部淬火,如拐角、窄槽、齿条、齿轮、深孔和盲孔等表面进行淬火;几乎没有变形。  相似文献   

16.
<正>常用的淬火冷却方式主要有:①单介质淬火:工件只浸入一种冷却剂中,冷却到底。②延时淬火:工件在浸入冷却剂之前先在空气中降温以减少热应力。③双介质淬火:工件一般先浸入水中冷却,待冷到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附近,立即取出浸入油中缓冷,在水中的冷却时间一般按工件的有效厚度以3~5 mm/s的冷却速度进行计算。④分级淬火:工件先浸入低温熔盐中冷却,其停留时间一般等于总加热时间的1/3~1/2,最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⑤热浴淬火:工件只浸入150~180℃的硝盐或碱中冷却,停留时间等于总加热时间的,最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等温淬火:工件浸入等温熔盐中进行冷却,熔盐温度和在熔盐中的停留时间由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多功能淬火油槽在齿轮热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本厂是机械工业部定点齿轮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机床、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及汽车齿轮。生产的齿轮都需热处理。以前主要注意加热设备、控温系统及检测手段等方面,对淬火冷却系统不太重视。淬火过程是采用电葫芦吊工件入油完成。油槽外带水冷套,内有蛇形管,搅拌能力差,经常出毛病。油槽没有加热、控温系统,冬天油温低、需用废工件预加热,夏天油温高,水套冷却能力不足,给生产带来了极大不便,由此经常造成质量事故,而且不安全。本厂齿轮多数采用渗碳淬火工艺处理,设备为井式渗碳炉,工件在炉内密集挂装。齿轮因淬火有先有后,常…  相似文献   

18.
齿轮淬火,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整体加热淬火;另一种是齿面加热淬火。齿面加热淬火大都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其特点是加热速度快,工件淬火变形小。但因其设备昂贵,且还需其他配套辅助设施,占地面积大,  相似文献   

19.
45钢工件感应淬火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雪峰  赵敏  吴金富 《金属热处理》2005,30(Z1):152-155
本文讨论了感应加热有限元分析中温度场与电磁场耦合、工件材料物理参数温度依赖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圆柱工件的感应淬火过程,得到了工件的温度分布状况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应用工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感应淬火电磁-热耦合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出发,导出了轴对称感应加热工件的电磁场、感生涡流和温度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并以电磁场和温度场有限元分析为基础,建立了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耦合计算流程,对实际的工件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中考虑了工件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形象地描述了感应加热中明显的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试验工件的电流透入深度大约为3 mm.仿真温度分布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吻合,说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感应淬火热处理加工过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