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电力设备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探究了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影响因素,从被测设备、红外仪器、检测环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设备发射率、测试距离和角度、设备负荷情况、仪器选择、大气衰减、阳光、环境辐射和风力等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对红外热像仪的测量准确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红外热像仪中发射率、环境温度、湿度、距离等参数对准确性的影响。结合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最终从检测环境和操作方法总结出了提高红外诊断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雾霾天气高频次出现、河流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及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检测是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将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环境检测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具备较强技术理论水平、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3.
开展对智能电能表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计量性能测试研究,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地区搭建低温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智能电能表试验场,试验功能包括:近、远程检测系统;负荷控制系统;保护系统以及环境监测系统。近、远程检测系统可以实现本地和远方在线检测。基于智能电能表低温环境试验基地的实际检测数据,结合Matlab和Origin等处理软件基础性地研究低温环境和运行负荷与智能电能表计量性能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会使电能表误差向负方向漂移,从而得出不同负荷下电能表误差随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一种工业环境中处理器需要获取外部输入电压信号的隔离检测电路.电路设计采取光耦隔离、 TVS瞬态抑制二极管、MELF高可靠性电阻、稳压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主要实现主控制器对外部主动输入或反馈电压 信号有无的安全检测.整个电路实现了高可靠、低功耗、宽电压、抗静电、抑噪声和隔离检测等功能指标,在工业环境 中可稳定实现对接触器、继电器、压缩机、电机等工业设备反馈信号的安全检测,在工业领域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环境温湿度检测仪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图书馆环境温湿度检测仪,实现了系统的温、湿度检测电路和LCD实时显示电路等硬件电路的设计。现场检测的试验数据与专业检测设备测试方法所得的数据比较结果表明,以所提方法为关键技术所设计的图书馆环境温湿度检测仪温度测量精度为±0.5℃,相对湿度测量精度为±1%RH,满足现场环境检测要求。系统运行可靠,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6.
电阻率作为导电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测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分布可以对材料的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或者区分成品材料的应用范围。传统的电阻率检测方法很难应用于各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也不能满足无接触检测的需求,所以迫切发展一种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无接触检测材料电阻率的检测方法。根据涡流法电阻率检测具有无接触、精度高、成本低、检测速度快、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涡流感应对导电体的电阻率进行无接触检测的系统。设计了检测系统的硬件,并利用移相技术和相关检测的算法成功实现了在涡流检测中对微弱信号的幅值、相位二维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室内环境检测系统设计方法。为了对室内不同环境(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不同参数进行实时检测,整个系统以客厅为核心,将实时检测到的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处的环境参数值传送给客厅系统,实现了对室内不同环境、不同参数的实时检测和显示。当室内环境中的CO浓度、NH,浓度、H2S浓度、煤气浓度或甲醛浓度超标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同时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温、湿度和光照度值来决定电器(如空调、加湿器、灯具)的开关状态,以达到节能的效果。该系统简单,可靠性强,成本低,可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研究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性能试验室环境温场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分析。家用制冷器具性能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可以模拟不同气候类型,是用于检测和研究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的重要装置。试验室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测量仪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等组成,主要用于测试制冷器具温度、耗电量、能效等参数。本文详细讲述了试验室环境温场的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的计算过程,希望对试验人员有一定的帮助,更好的服务企业和检测机构,以确保制冷器具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电池》2020,(4)
根据动力电池的电性能、电安全、机械安全和环境可靠性等项目,分析动力电池检测过程中潜在的危险。从管理制度、人员、设备、环境和储存等方面,提出动力电池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以降低风险,保证试验室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种小型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电缆隧道环境,采集图像、气体浓度、温度等信息的特种机器人.目前电缆隧道检测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尚无相关机器人产品投入使用.论述机器人的系统指标,提出了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的履带关节式行走方式,进而从整体角度介绍了隧道检测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特点,并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刚 《电气防爆》2012,(4):5-10
通过对常用本质安全电气系统防爆检验模式的论述及其对煤矿安全影响的分析,提出了矿用本安电气系统参数完善的整体防爆检验认证理念并分析了其特点,即在对电气系统进行整体检验认证的同时,还应对组成系统的所有关联设备和本质安全设备均应给出完善的防爆参数,以便让任何有经验的用户或专家在设备的整个使用期内,都能够通过比较这些完备的参数来分析任何议定中的电气系统本安防爆性能。依据整体概念进行的参数评定认可模式是引导今后煤矿本安系统设备认证和促进行业本安防爆技术普及提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电缆是电能传输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电力电缆诊断检测技术既包含对已发生故障的诊断、定位,也涵盖对电力电缆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电缆老化等缺陷或故障隐患,对提高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介电力电缆老化等缺陷及发生故障的机理,梳理常见电力电缆诊断检测技术并比较它们的优劣,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探讨电力电缆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器多运行于强电场环境中,其控制单元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其安全可靠性.在介绍智能化电器的电磁兼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化电器电磁兼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步骤,并简要介绍了电磁兼容性相关测试.  相似文献   

14.
防爆增安型产品的特点是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或火花的电气设备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电气设备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其温度参数的评定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防爆安全措施的可靠性,为保证温度参数评定的准确、可靠,选择一种科学、可行的温度试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电气产品的“国际化”发展,相关IEC标准不断被引入、消化、吸收,其中安全性能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相关标准的分析理解,结合实验室操作实际,针对产品电击防护、着火危险、相比电痕化指数等试验项目进行研究,为开展继电保护安全性能试验及评估奠定了基础,为相关产品安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军友 《电气技术》2013,(12):47-51
传统电气检测设备安全系数与效率低、及时性差且繁琐,信息系统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基于GPRS电气数据整合与集中式检测预警系统,通过软硬件与数据库设计,通过电气参数数据自动采集、GPRS DTU无线传送、数据中心自动处理及预警、数据库,实现对电气设备各项参数的采集和处理,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依据现有标准,到货后的每批次电能表都需要抽出6个进行性能试验。该试验若以人工方式进行,其效率过低,为此研制了一套新型自动化电能表抽样性能试验系统。分析了强电磁干扰下现有脉冲识别技术不适用于自动化抽样性能试验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抗干扰有功脉冲识别算法;同时为保证抽样性能试验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支撑全天候不间断作业,研发了无人安全防护技术。该系统已优化应用于国网某省计量中心,其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电气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项目是电气安全检测中一项重要的测试,针对检测人员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无法找准最短路径及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技术分析,介绍了运用跨接、平面翻折、作最短直线或垂直连线等方法技巧,合理选取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最优路径;再采用直接测量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计算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试中两大难点:如何选取最优路径和准确计算测量值非常精准高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the design of a cathodically protected electrical substation grounding system in which a steel ground grid and steel ground rods were used in place of the commonly used copper ground grid and copperweld ground rods. Several electrical constraints are presented which discuss common electrical utility requirements, safety considerations, and economic factors. The grounding system materials chosen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means of cathodic protection. Finally,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considerations are presented as an aid to others who wish to design a similar system.  相似文献   

20.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及其局部放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树枝化是影响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绝缘电力电缆长期安全运行的瓶颈,需要深入研究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机制,尤其是电树枝化的规律,为XLPE电缆的设计制造和现场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在线诊断提供理论支撑。设计了交联聚乙烯电缆样品和相应的试验电极装置,并搭建基于实际XLPE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能满足XLPE电缆电树枝化试验研究的要求。以15kV的XLPE电缆作为试验样品,开展常温下工频12~21kV和50~90℃下的电树枝化试验,分析了电压和温度对电树枝形态的影响,得到电树枝局部放电的统计图谱,并将电树枝的生长发展分成4个阶段,分析了电树枝在不同生长阶段局部放电的最大放电量相位和平均放电量相位的分布,提取了其偏斜度等统计特征量,结果表明电压和温度对实际XLPE电缆中电树枝形态的影响与针一板电极得到的结果趋势相同,但是电树枝生长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最大放电量相位分布和平均放电量相位分布的3阶矩随着电树枝的生长发展而减小,可作为诊断电树枝生长发展阶段的参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