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催化分馏塔结盐与顶循环换热器腐蚀是重油催化特有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某些炼厂催化装置平稳操作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武汉、济南等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分馏塔均有结盐堵塞问题,顶循环回流换热器腐蚀严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催化装置分馏塔顶循换热器的腐蚀泄漏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设备腐蚀的原因,从优化生产操作和设备材质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原油品质不断劣化,延迟焦化装置原料油品质也相应下降,原料油中的盐含量日益增加,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造成焦化分馏塔上部塔盘、顶循系统结盐,导致焦化分馏塔出现塔盘效率降低、侧线产品馏程重叠、冷却器管束腐蚀泄漏及顶循泵抽空等问题,影响装置的正常安全运行。结合实际生产问题对焦化分馏塔顶循结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处理方法;对新增顶循除盐装置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馏塔结盐是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会引起分馏塔压降增大、顶循环泵抽空、汽油干点升高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分馏塔冲塔。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结盐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生产运行及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效果,主要包括:(1)催化原料脱盐;(2)分馏塔在线水洗;(3)分馏塔顶循流程优化;(4)分馏塔顶循回流脱水;(5)添加铵盐分散剂,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能有效缓解或解决分馏塔的结盐问题,对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延迟焦化装置原料盐含量高,造成分馏塔顶部结盐严重,影响装置处理量并使设备腐蚀加剧。现有分馏塔除盐方法是装置降量对分馏塔进行水洗。利用除盐新技术不再进行水洗操作,该技术投用后,设备运行安全平稳。在原油脱盐连续超标、减压渣油盐含量持续高的情况下,分馏塔顶部未出现结盐现象,顶循备用泵未出现结盐堵塞,运行泵未出现机封结盐泄漏和叶轮损坏等现象。进出除盐设备顶循油氯含量分析表明,经过在线连续脱盐,油中氯含量降低,含盐水中氯含量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分馏塔顶循和塔顶油气系统结盐、腐蚀不同程度存在于催化裂化装置,以油水分离器、混合器为主要设备,根据无机物(H2S、HCl、NH4Cl、NH4HS)都具有可溶于水的特性,引出1股顶循环油,用水对此类无机物进行水洗萃取,生成的含盐污水自压进含硫污水罐,从根本上消除分馏塔顶循和塔顶油气系统结盐、腐蚀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分馏塔顶循系统出现的结盐及腐蚀现象,从结盐及腐蚀机理着手,使用湍旋混合-顺流萃取-油水深度分离的组合方法,进行局部抽出分离,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延迟焦化装置原料的重质化、劣质化,原料中的含盐量越来越高,造成分馏塔上部塔盘、顶循系统结盐,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本文就顶循结盐的原因及危害做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顶循结盐的几种处理方法,特别是新型除盐技术的应用,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9.
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结盐影响装置平稳运行,会导致分馏塔压降增大、汽油干点升高、分馏系统操作紊乱。分析分馏塔结盐的原因,并对生产过程中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包括优化操作条件减缓结盐、在线水洗除盐、添加结盐控制剂除盐、顶循回流脱水除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有效缓解或解决分馏塔的结盐问题,保证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焦化分馏塔顶塔盘结盐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州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顶塔盘结盐(主要成分为NH4Cl)的情况,分析了原因,指出在线水洗是分馏塔顶塔盘结盐较为有效的解决的方法,应对结盐的其它措施包括提高塔顶部返塔物流温度、在顶循泵入口添加结盐控制剂、分馏塔顶更换为有自洁作用的塔盘、减小吹汽量或缩短吹气时间等。  相似文献   

11.
分馏塔顶循环油换热器管束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环油换热器管束腐蚀穿孔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换热器管外壁的腐蚀主要是H_2S-HCl-NH-3-H_2O型的全面腐蚀,管内壁主要是氯离子及氧的去极化引起的点蚀。腐蚀穿孔是由管外壁开始,并向管内壁发展,而管内壁的点蚀则加速了换热器管束的腐蚀穿孔。通过对换热器管束进行消除应力处理、采用相关“工艺防腐蚀”措施以及选用合适的耐蚀材料使腐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装置的主分馏塔一般有2~3个循环回流,下部塔段中段回流的取热温位较高,能量利用价值大。运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研究了塔顶循环回流(顶循)、第一中段循环回流(一中)取热量变化对分馏塔的影响。当主分馏塔的顶循、一中取热量增加时,该塔的气、液相运行负荷增加。在分馏塔顶循取热量不变情况下,增大一中取热量,会增加油浆下返塔取热量,降低油浆上返塔和油浆总取热量;同时会略微增加柴油产量,降低油浆产量。顶循取热量增加,会使顶循以下塔段的气相、液相负荷变大,重组分的分离负荷上移,汽油、柴油产品的重组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洛阳石化总厂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顶循换热器 (E12 0 5A~D)因腐蚀多次发生泄漏 ,分析表明 :H2 S -HCl-H2 O酸性环境对换热器的腐蚀 ,是造成频繁泄露的主要原因。同时 ,从优化操作和设备材质升级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应尽量减少进入系统的蒸汽量 ;将分馏塔上部的固舌塔盘更换为浮阀塔盘 ;在塔顶系统加注缓蚀剂 ;将换热器管束更换为渗铝钢管或 316L钢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由于操作条件和原料油性质的变化,引起催化分馏塔下部高温硫和环烷酸腐蚀加剧,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某设计规模为240×104 t/a催化裂化(FCC)装置为背景,采用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建立催化裂化反应油气分馏过程模拟模型;采用夹点分析和?分析方法对FCC装置的分馏及换热过程用能进行分析评价,找出过程用能瓶颈,对分馏与换热过程?损失偏大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节能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主分馏塔回流取热比例,合理提高高温位回流取热量,过程?总量32.71 MW增加到34.03 MW,?效率提高了4.0%;经换热网络优化后,装置多产压力为3.5 MPa的蒸汽流量约13.4 t/h,吸收稳定系统节约压力为1.0 MPa的蒸汽流量约11 t/h,产品油浆高温热量回收0.81 MW,过程低温余热回收增加2.91 MW,换热过程?总量从24.83 MW增加到27.70 MW,过程?效率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16.
对催化裂化油浆的性质及掺炼油浆对延迟焦化装置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延迟焦化装置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催化裂化油浆与减压渣油相比具有黏度低、密度大、康氏残炭小、氢含量低、芳烃含量高、胶质含量低等特点。某新建1.20 Mt/a延迟焦化装置掺炼25%的催化裂化油浆后,石油焦收率增加2.7百分点,轻质油(汽油+柴油)的收率下降5百分点,焦化蜡油收率提高2百分点,总液体收率下降3百分点,焦化蜡油的残炭和芳烃含量、石油焦的灰分和挥发分均增加。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颗粒在换热器、分馏塔、加热炉、泵及管道内造成磨损和沉积结焦,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通过对换热器折流板形式、加热炉炉型、炉管厚度、清焦方式及分馏塔流程等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减少催化剂颗粒在分馏塔及换热器内沉积,减缓加热炉炉管结焦,延长装置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7.
炼厂低温热利用的实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层次探讨了炼厂低温热利用方案。首先从区域优化角度提供以催化裂化顶循环油和轻柴油作为接力热源,建立催化裂化和气体分馏MTBE装置上下游多热源、多热阱大系统的能量利用方案,能节省10t/h的1.0MPa蒸汽。其次从炼油厂系统整合优化角度探讨除盐水在除氧环节以及除氧水在升温环节低温热利用的途径,通过技术改进和系统低温热利用相结合,探讨芳烃精馏塔实现回收低温热和消除装置瓶颈的可行性,提出利用区域除盐水集中升温除氧以及区域除氧水先集中升温再进汽包产汽的芳烃脱庚烷塔低温热利用方案,不仅能回收67%的低温热,产生的1.4MPa低压蒸汽(10t/h)还可代替连续重整装置脱已烷塔重沸器的中压蒸汽。通过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对歧化、异构化和连续重整等芳烃装置进行类热高分改造方案,并对回收低温热的潜力进行科学评估。对目前对二甲苯(PX)装置低温热回收中最难环节-抽出液和抽余液塔塔顶油气低温热利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与评估,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加工高含硫原油后,中压加氢裂化装置的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先后出现高压换热器管束腐蚀穿孔、分馏塔加热炉进料线大小头腐蚀减薄、石脑油塔顶空冷器管柬腐蚀穿孔和脱硫后干气H2S超标等问题。针对上述腐蚀情况和腐蚀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装置实际应用情况,阐述了解决方案并简要提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催化裂化主分馏塔建模方法。基于油品的蒸馏数据 ,利用炼油工业中已积累的一整套经验图表和经验关联式 ,开发了一个快捷的催化裂化主分馏塔模拟系统。具有较快的模拟速度 (模拟时间不到 1min ,奔腾 13 3主机 )和满意的模拟精度 (主分馏塔温度模拟误差小于 6% ) ,为过程优化和决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催化分馏塔塔顶结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油催化裂化分馏塔塔顶出现结盐这一情况,阐述了出现结盐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加工原料重质化,氯、硫、氮等杂质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强"一脱三注"工艺管理、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完善腐蚀监控措施可防止结盐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