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杜云武  邓晓钦  王茜  王亮  曾奕 《辐射防护》2021,41(4):335-342
基于2015—2017年中国核动力院外围空气中7Be、40K、60Co、131I、137Cs监督性监测数据,对综合楼、南坝工会和木城水厂监测点附近居民组三种途径的有效剂量进行了粗略估算。结果表明:随距核设施距离增加,60Co、131I、137Cs平均年摄入量和所致年有效剂量减小;综合楼附近居民组中成人、青少年、儿童、幼儿、婴儿经吸入7Be、40K、60Co、131I、137Cs平均年摄入量分别为29.25、26.48、20.16、11.49、6.79 Bq/a;综合楼附近居民组中青少年、儿童、成人、幼儿、婴儿,经吸入、浸没和地面沉积途径60Co、131I、137Cs所致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33.58、130.98、128.61、120.20、118.61 nSv/a,60Co所致剂量分数达到95.6%,其次是137Cs;地面沉积途径所致剂量分数达到54%,其次是吸入;综合楼附近居民组中青少年组成员60Co、131I、137Cs所致有效剂量最大为133.58 nSv/a,但此有效剂量也仅占评价剂量目标值(0.25 mSv)的1‰以下。由此可以得出,核基地核设施正常运行工况下,60Co、131I、137Cs对核基地外围空气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γ能谱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对大亚湾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周围海域及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核电液态流出物排放对附近海域海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早期由于异常排放导致附近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显著高于本底水平,此后恢复至本底水平;阳江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49~4.77 Bq/m3;台山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11~2.21 Bq/m3;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62~2.52 Bq/m3。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在本底水平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3.
采用γ谱测量和低本底β谱测量的方法对济南微堆退役场址中137Cs、60Co、65Zn和90Sr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终态检测。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65Zn;水池中60Co的最高值在原堆芯正下方的池底,达49.3 Bq/kg,由中子活化而产生;其他检测单元中,137Cs、60Co和90Sr的最高值分别为5.7、6.8和8.1 Bq/kg,分别出现在运输通道、堆厅和土壤中,这些核素可能为退役活动污染所致。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放射性水平均低于基于年有效剂量为10 μSv所导出的清洁解控水平和可接受水平,其中大部分样品接近本底水平。检测方法对137Cs、60Co和65Zn的探测下限分别为1.1、1.0和1.3 Bq/kg,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33.0%,标准物质GBW08304a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是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受人类扰动较少,能较好地反映全球大气核试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长白山地区沉降的137Cs量。为调查137Cs经多年衰变和迁移后在长白山土壤中的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就地HPGe γ谱仪测量分析了长白山主峰北坡、南坡及西坡的高山荒漠带、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等土壤中238U、232Th、40K和137Cs的活度浓度。结果表明,火山灰覆盖的区域,土壤中的238U和232Th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最高值分别为112 Bq/kg和154 Bq/kg;植被茂盛、地势平坦区域137Cs活度浓度较高,最高为1.07×104 Bq/m2。  相似文献   

5.
以去离子水为释放环境,研究核电厂废树脂和浓缩液水泥固化体被完全浸泡情景下核素90Sr、137Cs、60Co的浸出行为。分析中以有效扩散系数表征浸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中的核素累积浸出份额不超过4%,137Cs浸出最快,90Sr其次,60Co最慢;同类废物体的抗压强度越大,核素浸出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γ谱仪主要用于主冷却剂水样中典型核素的现场辅助识别及其活度浓度的测量分析。为确定典型核素特征峰净面积和水样中该核素活度浓度的关系,必须进行源峰效率刻度。本文通过测量133Ba、137Cs、60Co 3种核素的混合溶液得到效率刻度曲线,然后对不同活度浓度的137Cs标准溶液、131I标准模拟溶液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谱仪均能正确识别137Cs、131I核素,活度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均<10%,初步满足元件破损监测精度和灵敏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便捷、灵敏的海水放射性测量,建立了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GeTHU的海水直接测量方法。使用GeTHU直接测量了分别来自西太平洋及上海、青岛、厦门近岸海域的4个体积均接近8.8 L的海水样品,约18小时的直接测量能够探测到40K及来自238U、232Th天然放射系的一些关键放射性核素。基于GeTHU的直接测量方法对人工放射性核素同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57Co、131I、134Cs、137Cs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经过12小时的测量可以降低到25 mBq/L以下,其中137Cs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在48小时的测量后可以达到约8.6 mBq/L。GeTHU将会被持续用于海水放射性的直接测量,尤其是用于需要测量大量样品的紧急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海水中137Cs的监测方案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给出了电站投运后137Cs通过气态途径与液态途径的排放量以及2004—2015年的监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果与本底调查结果及海水水质标准规定的数值进行了比较。监测结果表明,电站运行前后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与本底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监测结果远小于海水水质标准规定的数值。  相似文献   

9.
在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元件检验中,完成了4根完整元件棒、4根破损元件棒的γ扫描测量,元件燃耗分布在9600~45000 MW•d/t(U)之间,获得了完整元件轴向相对燃耗分布、破损元件137Cs分布及迁移流失情况。结果显示,破损元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s迁移流失,破口处存在137Cs计数突变(降低)。破损元件134Cs/137Cs原子比分布与相邻完整元件基本一致,表明134Cs、137Cs流失比例近似相等,可用134Cs/137Cs原子比表征其相对燃耗分布;破口处可通过低挥发性核素154Eu计数水平判断燃料芯块是否缺失。检验结果可为燃料元件破损原因分析及堆内行为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开展农作物对干沉积放射性气溶胶的截获和易位行为研究,对于公众辐射剂量估算以及旨在降低农产品放射性污染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至关重要。选取我国代表性果菜类作物——茄子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开展了典型裂变产物90Sr、137Cs在茄子不同生长阶段的截获和易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截获份额和易位因子随植株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开花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截获份额分别为0.14、0.21,结果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截获份额分别为0.17、0.26;开花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易位因子分别为1.6、4.7,结果期茄子对90Sr、137Cs的易位因子分别为2.3、5.9。就不同核素而言,不同生长阶段试验植物对137Cs的截获份额和易位因子均高于90Sr。  相似文献   

11.
12.
以去离子水为初始释放环境,考察了1年释放周期内,两类典型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在被水完全浸泡情景下,3种关键核素60Co、137Cs、90Sr的向外释放行为。使用平均有效扩散系数作为表征参数。多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3种核素向外释放表现出规律性的趋势,即137Cs最快,60Co最慢, 90Sr相比居中。对于不同的核素,起始活度对释放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借助SEM探讨了废物体微观结构对核素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子诱发铀裂变时低产额裂变产物156Eu和161Tb产额测量的精度,需获得放化纯的156Eu和161Tb样品。本工作建立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除铝、氟化钙共沉淀法除铀、TRPO萃取法提取稀土元素、阳离子交换色谱法从混合稀土元素中分离Eu和Tb的流程,可用于大量铀、铝和裂变产物中微量Eu和Tb的分离。在待分离样品中含2 g铀、0.65 g铝和裂变产物的条件下,该流程对Eu、Tb的化学回收率均大于80%,对U、239Np、95Zr、103Ru、131I、132Te、140Ba、140La、141Ce、147Nd等主要干扰物质的去污因子达到106。该方法可满足中子诱发铀裂变时156Eu和161Tb产额精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核电厂关键核素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通过静态批式实验获得三种沉积物对核素90Sr、137Cs、54Mn、60Co的吸附动力学曲线,采用多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以下结论:90Sr、137Cs、54Mn、60Co在三种沉积物上的分配系数(Kd)分别为1.8~3.0、71.5~128.0、23.1~167.0、160.0~188.0 mL/g;采用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所得Kd与实验所得Kd较为符合,说明4种核素在三种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由一级吸附点位进行表征;获得了各样品的吸附动力学关键参数,包括吸附速率常数、解吸速率常数及单位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