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渤海入海口的滩涂采集泥沙,采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梯度稀释法与划线平板法作为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出1株可降解石油的菌株SI-JHS。经过16S rDNA测序及Biolog 95种碳源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 sp.)。通过改变pH值、温度、盐度和石油含量等实验对SI-JHS进行石油降解试验。研究表明,菌株SI-JHS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盐度3.5%,pH值7.0,温度35 ℃,在该条件下,SI-JHS对石油降解率可达75.71%。  相似文献   

2.
张黎  魏炜  冯思琦 《辽宁化工》2010,39(2):122-125,186
对采自某印刷厂的污泥进行驯化、富集、筛选,得到一株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该苯酚高效降解菌进行固定化包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固定化小球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固定化的该高效苯酚降解菌在对苯酚的降解率与对苯酚的耐受程度均高于游离细胞,经30 h,1 200 mg/L的苯酚可以完全降解,固定化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范围30~35℃,最适pH范围为7~9,最适摇床转数为120~150 r/m in。  相似文献   

3.
苯酚降解菌的固定化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苯酚降解菌进行细胞固定化,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较佳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0%、CaCl2质量浓度4.0%、湿菌体量0.4 g/10 mL海藻酸钠溶液;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值7.0、NaCl质量浓度低于2.5%,该菌株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苯酚能力和耐受苯酚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800 mg.L-1苯酚降解48 h,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细菌降解氰化物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钙法对9撑细菌进行固定化。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的最优组合,并利用此最优组合固定细菌,对氰化物的降解进行研究。考察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氰化物浓度、菌量、重复利用等对氰化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最优操作条件为:海藻酸钠3%,CaCl23%,钙化时间4h,菌量5mL,固定化细菌培养20h后氰化物降解率可达93.92%。固定化细菌最适降氰条件为:pH6.0,温度34℃,菌量9g。随着氰化物浓度的增加降氰率逐渐降低。固定化小球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其氰化物降解率仍迭92、29%。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PVA)共混材料为基质,添加少量二氧化硅,包埋硝化菌制备固定化小球并通过正交实验探索得出其优化制备条件;探究了固定化硝化菌小球对模拟景观水中氨氮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比游离菌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硝化菌处理NH_4~+-N的质量浓度10 mg/L的模拟景观水中12 h,降解率在初次及重复使用1次的情况下均可达到94%以上。固定化菌株对温度、pH变化有着优良的耐受性且明显优于游离菌,其优化的固定化硝化菌小球质量与模拟景观水体积比为2 mg/100 mL,在温度30℃、pH为7、COD/ρ(TN)为2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测得其反应动力学符合Monod方程,其最大比降解速率为2.965μg/(L·s),饱和常数为60.49 mg/L。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海洋石油降解菌Pseudoalteromon SI-JHS降解石油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组分对菌株石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条件。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确定了对石油降解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硝酸铵和硫酸镁,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显著影响因子进行优化,获得海洋石油降解菌SI-JHS降解石油的最佳培养基浓度组成配方为:氯化钠35 g/L,磷酸氢二钾1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89 g/L,硝酸铵2. 11 g/L,酵母提取物0. 01 g/L。使用优化条件培养海洋石油降解菌SI-JHS,石油降解率为80. 8%,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提高了14. 2%。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杰氏棒杆菌降解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将筛选出的杰氏棒杆菌进行固定化包埋,并对固定化菌降解LAS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菌的适应范围比游离菌有所扩大,适宜的温度为20~35℃,pH为5~9;固定化菌降解不同浓度的LAS废水过程遵循一级反应。随浓度的提高,降解速率常数增大,当浓度超过300mg/L后,降解速率常数又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8.
刘丹丹  高文静  郑睿文 《农药》2023,(2):114-122
[目的]降低土壤中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安全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实验室的菌种资源中筛选能以扑草净作为营养物质生长的降解菌株;利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的生长情况及扑草净降解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3株菌的降解条件以进一步提高菌株的扑草净降解率。使用海藻酸钠及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菌剂,并测试其对温度、pH及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结果]获得3株可高效降解扑草净的菌株Shinella sp.(P-7)、Herbaspirillum sp.(P-12)和Pseudomonas sp.(P-13),对100 mg/L扑草净的降解率分别为80.93%、76.87%、85.06%,均超过75%;经优化,在扑草净质量浓度100 mg/L、培养7 d时:菌株P-13的降解率达到88.12%,菌株P-7、P-12的降解率提高至82.96%、79.04%。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法制得的固定化小球传质性能及机械强度佳,扑草净降解效果优良,环境耐受度较强。[结论]3株降解菌的获得为环境中扑草净的降解扩充了微生物资源,并利用固定化技术提高了菌株的耐冷性、pH稳定性及紫外耐受度,为扑草净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制备固定化小球,对固定化小球的成球性、粘连性、机械强度、稳定性和传质性能进行测试,加入复合微生物菌株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采用L_9(3~4)正交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其生物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制备固定化小球的最佳条件为8%PVA、5%SA和3%CaCl_2,在包菌量20%、投加量0.5 g/L、温度30℃、pH=8的条件下,人工废水中NH_3-N、NO_2-N和NO_3-N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94.52%、98.93%和99.31%。PVA-SA固定化复合微生物小球脱氮效率高,在水体氮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武钢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考察了吡啶初始浓度、接种量、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降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吡啶耐受力较强,可达1200mg/L。吡啶降解适宜条件为30℃,pH7.5和接菌量5%,投加适量Fe2+可促进吡啶降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恶臭假单胞菌,以活性炭纤维为载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制成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对含酚废水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与游离恶臭假单胞菌相比,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小球的运行周期长,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好。讨论了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苯酚的初始质量浓度、pH和温度对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对苯酚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时,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降解苯酚的效果远远优越于游离态的;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对高质量浓度的苯酚、pH和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力;当pH为7~9,温度在30~35℃,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达到9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烟嘧磺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并明确其降解特性,为高效修复烟嘧磺隆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烟嘧磺隆污染土壤中筛选出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通过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全组合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修复体系,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其降解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0株具有烟嘧磺隆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5株菌株降解能力较强。经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株分别为A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C草酸青霉、D土曲霉和E绿木霉。全组合复配结果表明,由3种菌株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烟嘧磺隆降解率最好,其中ABD组合对烟嘧磺隆降解能力最高,较单株菌降解率最高的菌株D降解率提高23.74%;将筛选的A、B、D进行不同比例复配,菌株最佳复配比A∶B∶D为2∶3∶1时,烟嘧磺隆降解率最高达98.31%,各菌株对烟嘧磺隆降解的影响效果A>B>D。复合菌系较单一菌株增加了适宜的温度、pH值和烟嘧磺隆初始浓度范围,最适培养降解条件为接种量2%~5%,温度30~40℃,pH 7.0,烟嘧磺隆初始质量浓度50~2...  相似文献   

13.
选取前期实验中从长庆油田措施废液集中处理后残渣中筛选的3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D1、D2、D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3.0g/100 m L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2.0 g/100 m L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pH为7.0,草炭和木炭固定化的最佳pH为7.5;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35℃。在未灭菌的含油土壤40d的室内原位模拟修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74.12%木炭固定化菌剂70.25%秸秆固定化菌剂60.74%游离混合菌35.48%不加菌对照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69.90%秸秆固定化菌剂68.28%游离混合菌44.30%不加菌对照2.21%。  相似文献   

14.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6株对二苯并噻吩具有降解能力的中度嗜盐菌,其中SL-4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在底物浓度为50 mg·L-1、培养基盐度为5%条件下对二苯并噻吩的降解率达到37.2%.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底物初始浓度、pH值、温度、氮磷比对SL-4菌株降解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比是影响SL-4菌株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pH值和温度;SL-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5、温度25℃、氮磷比6∶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五氯硝基苯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QTH3的降解条件及降解特性。[方法]选择温度、pH值、底物初始浓度和接种菌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温度、pH值和接种菌量3个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获得最大响应区域,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测定了菌株QTH3降解五氯硝基苯的能力及其生长量。[结果]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28.48℃,pH值7.43,接种菌量1.63 g/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降解率提高了19.17%,菌株QTH3在7 d后对五氯硝基苯的降解率为58.35%,菌株QTH3的生长量逐步增加。[结论]菌株QTH3能够利用五氯硝苯基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可用于五氯硝基苯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降油菌(Y1#菌),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并以水体中乳化油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乳化油降解的各种因素。选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配作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材料,制备成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MB),通过实验优化了IMB制备的工艺条件。连续批次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7.
苯系化合物降解的微生物筛选及其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高效降解苯系物的菌株,该研究选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分别以甲苯、乙苯、二甲苯作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驯化、筛选和分离出了能以上述化合物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分别是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等。结果表明,对甲苯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5%~98%,对乙苯的降解率为80%~88%,对二甲苯的降解率维持在70%~80%之间。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 r/min,降解甲苯、乙苯时的pH为7~9,降解二甲苯时的pH为4或10。  相似文献   

18.
以菲作碳源从新疆六中区稠油油藏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的重烃降解菌Z-3,优化其生长条件如下:生长温度为25℃、矿化度为5000×10-6、pH值为6.0左右。原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培养3d后,原油明显乳化,原油降解率达到了40%。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提高采收率12%~18%。显示出Z-3菌株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原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复合高效菌种降解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2株氰化物高效菌种NGTD-3、XGCS-1构建复合菌种FHJ-1,在间歇反应器中考察了摇床转速、温度、pH值、接种量等因素对FHJ-1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菌量5mL、摇床转速130r/min、温度30℃、pH值为9的最佳条件下,FHJ-1对氰化物的降解率可达82.5%,与NGTD-3和XGCS-1单菌株作用效果相比,氰化物的平均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17.7%和24%。  相似文献   

20.
从长沙某长期受油料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得到一株正十六烷降解菌YJ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菌株YJ1属于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初始pH值、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正十六烷初始浓度)对菌株YJ1生长的影响及其对正十六烷的降解性能。确定菌株YJ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正十六烷初始浓度10 mL·L~(-1)。在最适条件下培养15 d,菌株YJ1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可达66.7%,降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