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 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 栓塞面积60% ~ 80%者52例, > 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肝脾血流变化的结果。患者脾动脉、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缩小和下降(P0.05~0.00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的程度与脾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63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判断 PSE 的疗效和栓塞剂的合理用量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脾亢)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脾淤血,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在继发性脾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优缺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栓塞体积大小直接影响PSE治疗效果.评价PSE的疗效,可以根据外周血象、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功能进行观察.由于种种原因,PSE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检测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变化。结果 PSE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6例患者PSE术后1、7、30、90 d平均WBC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90 d平均PLT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术治疗高海拔地区脾亢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SE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SE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 结果 PSE术后2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中19例(7.9%)出现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水平(P=0.025)、腹水(P=0.044)、Child-Pugh评分(P=0.008)、术前脾体积(P=0.013)、栓塞体积(P=0.006)、脾栓塞率(P=0.025)与PSE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栓塞体积(P=0.012)和Child-Pugh评分(P=0.016)是PSE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两个因素的截断值为551.4 cm3和10.5分。结论 脾栓塞体积过大和术前高Child-Pugh评分可能引起肝硬化脾亢患者PSE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和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脾亢栓塞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和39例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改善和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碘化油栓塞组患者6个月后有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再次减少,明胶海绵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碘化油栓塞组(P<0.05),碘化油栓塞组肝、胃肠道毒性分级均较明胶海绵栓塞组低。结论对高龄、肝功能差、腹水较多、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患者可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脾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0例肝硬化脾亢行PSE患者,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26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B组24例,栓塞材料为300~700 μm的 PVA颗粒.随访观察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选取术后1年资料完整的41例进行分析,其中A组22例,B组19例.结果两组术后1年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红细胞计数一直无明显变化(P>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85例,45例经TACE及PSE联合治疗,40例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结果术前,A、B两组患者的TBIL、ALT、ALB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长期观察,TACE加PSE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较单纯T  相似文献   

10.
王素  胡继红  赵卫 《工业加热》2014,(6):546-549
【摘要】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所导致的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减少脾脏血流量、增加肝脏血供起到改善外周血象、肝功能指标、降低门静脉高压等作用。本文主要是对PSE治疗脾亢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临床疗效、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不同栓塞材料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