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龙江省常规的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其中:常规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83.81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47.4%。另外,考虑国境界河湖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164.7亿m3,全省实际的水资源总量增加至975.03亿m3左右,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至548.51亿m3左右,水资源可利用率为56.3%。因此,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水资源承载能力,原则上不能超过全省实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48.51亿m3(控制红线)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工程管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调研,对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淮河流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文章以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例,分析了全市农业水价改革具体做法、典型经验,以期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破解这一问题需从农业这一用水大户入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甘肃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打好改革组合拳,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实现甘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赫淑杰 《山东水利》2023,(3):74-75+78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认真总结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梳理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江西省农业水价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为例,从供水成本测算、农户水费承载能力调查、供水价格确定、水费计收方式、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水价改革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公众的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高安市的经验可以为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河北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农村节水用水的核心和关键,科学合理地将区域内可以持续使用的水量分配给取用水单位和个人,让农业用水价格正确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和《河北省农业水价改革及奖补办法》,按照"分水到户,确权定价"的体制机制模式在全省推行"超用加价"和"一提一补"两种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激发了群众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用水效益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以用水总效用最大为原则,以经济社会消费预算、可利用水资源量为约束,建立水资源需求函数模型;以供水总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全成本代价的水资源供给函数模型;迭代求解水资源最优配置的供需均衡水价。在考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刚性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北京市2000年总用水40.4亿m3,最优分配方案为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量24.76亿m3和生态环境可用水量15.64亿m3,总效益最优为440亿元,用水综合水价为8.01元/m3。研究发现,如果生态环境基本用水得不到满足,以现状经济社会承受能力为约束确定的水价,不能补偿经济社会占用生态用水的外部损失,无法促进水资源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计量收费,核算到户,核心是终端水价的测算。以湖北省石首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为例,对不同地形不同供水方式的终端水价进行了测算。经测算,示范区山区提水灌溉终端水价为0.147元/m3,山区自流灌溉终端水价为0.065元/m3,丘陵区提水灌溉终端水价为0.081元/m3。通过农民水费承受力计算和农民水费交费意愿调查分析,终端水价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相关成果为其他地区水价综合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下半年起,南京市江宁区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立足于江宁区实际情况,从改革具体措施、问题及成效入手,分析总结了江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下一步更好地常态化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资源先天不足地区农业水价问题,本文在阐述丰城市农业水价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丰城市张巷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为例,以按方计量,少用少收、因地制宜、按亩收费、水费反哺,良性建管、村账镇管为原则,水费统拨为方式方法,对供水成本、农户水费承载能力、供水价格确定、水费计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分析,水价改革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公众的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其经验可以为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下半年起,南京市江宁区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立足于江宁区实际情况,从改革具体措施、问题及成效入手,分析总结了江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下一步更好地常态化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洼区位于大辽河下游,在辽宁省西南部,行政隶属盘锦市。目前大洼区农业用水水价严重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更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农业用水水价综合改革。只有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才能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探讨农业水价改革成效为全面推进辽宁省盘锦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是全国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442亿m3,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为1240m3和950m3,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2%,其中主要粮食产地关中的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80m3和25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和1/6.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在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水价管理,改革末级渠系水价管理体制,不仅对减轻农民浇地不合理负担、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水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在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中,各地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形式多样的管护经验模式。本文通过寻乌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分析,提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有效措施和机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维养有主体、经费有保障、责任落到地目标,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针对全省水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水资源作为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总结了江西省锦北灌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业用水管理、农业水价核算与农业水费计收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难点,提出了在大型灌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有效农业水价机制,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清水河灌区为例,分析现行水价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对清水河灌区农业供水成本核算,该灌区全成本水价为0.242元/m~3,运行成本水价为0.145元/m~3。现阶段水价无法满足灌区正常运行维护要求,需及时调整灌区现行水价,逐步建立农业水价机制,促进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云南省农业水价改革发展现状,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综合云南省实际,提出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促进农业节水,提升农业用水效率,逐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针对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