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莉 《特殊钢》2007,28(2):58-60
本钢特钢Ф190mm和Ф200mm不锈钢棒材原轧制工艺为800轧机将3.16t锭开坯和成材,其轧制小时产量低,钢材易出现扭转划伤。现采用的优化工艺为800轧机开坯成206mm方和217mm方,并由650连轧机通过方-椭圆-圆孔型系统轧成Ф190mm和Ф200mm棒材,提高了成品材质量,并使产量由优化前的35t/h提高到55t/h。  相似文献   

2.
孙东升  于莉 《特殊钢》2009,30(4):49-51
通过本钢特钢厂800初轧机将350mm×470mm碳素和合金钢坯轧制成Φ210mm棒材的孔型由圆-大椭圆-箱-平箱系统替代原有的圆-扁八角-平箱系统,并优化压下制度,使轧制的合格率达99.75%。  相似文献   

3.
使用Φ180mm圆坯为原料生产Φ50mm、Φ60mm圆钢。对各架轧机孔型进行了设计,编制了轧制图表,生产中满足了孔型延伸系数和压下量的合理分配,工艺线稳定,产品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钢公司第三型钢厂设计的一套以 12 0mm方坯经 2 4道次轧制Φ6 5mm热轧盘条的孔型。该设计通过调整轧件断面、增加轧制道次及提高轧机转速 ,提高了Φ6 5mm热轧盘条的成品速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雷虎  张丽  戈春刚 《包钢科技》2015,41(1):17-19
针对市场对Φ22mm线材盘条的需求,结合摩根五代高速线材轧机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孔型设计,导卫设计以及控制工艺优化,实现了Φ22mm规格高速线材盘条的成功轧制,开拓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佑河 《江苏冶金》2006,34(4):34-35
介绍了在φ650mm开坯轧机上生产圆钢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生产经验,为φ650mm开坯轧机轧制棒材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钢特钢厂采用3 t电渣锭-800初轧机开190 mm×190 mm方坯4架650连轧工艺,生产Φ160 mm 0Cr17Ni4Cu4Nb不锈钢棒材以替代原先3 t电渣锭锻造生产工艺。实践表明,轧制工艺生产效率、成材率和钢材表面质量均优于锻制工艺;轧制工艺所生产的中Φ160 mm 0Cr17Ni4Cu4Nb不锈钢σ_(0.2)(R_(p0.2))890~955 MPa.σ_b(R_(?)) 960~1020 MPa,δ_5(A)16%~18%,Ψ(Z)61%~65%,δ-Fe≤5%均满足GB8732Ⅱ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朱叶  赵景存 《特殊钢》2021,42(1):11-15
利用Deform-3D软件对AISI4340钢Φ600 mm铸坯至300 mm × 300 mm坯的开坯过程工艺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加热温度、轧制速度、压下率、2道次压下对铸坯心部变形和材料流动影响的研究,分析了开坯成形过程中心部等效应力和材料变形特点,获得了Φ600圆连铸坯开坯成300 mm方坯的成形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EAF -VOD工艺冶炼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0.04C、16.20~16.50Cr、4.50~4.70Ni、3.30~3.40Cu、0.25~0.40Nb),铁模下铸Φ320 mm电极,并电渣重熔(ESR)成2.5 t(Φ510~550 mm)锭,经800 t液压机或5 t蒸汽锻锤生产17-4PH钢Φ350 mm大规格锻材成品.工艺实践表明,控制停锻温度(蒸气锤980 ℃;液压机1050 ℃),将锻成的Φ350 mm 17-4PH钢成品材返回至室式加热炉(1130~1150 ℃)均热,缓冷至(1050±10)℃均热后,炉冷至420 ℃,并及时在650 ℃退火,有效地消除了该钢锻后炸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
石横特钢棒材生产线开发Φ18 mm圆钢两切分轧制工艺,根据圆钢切分的工艺特点,对孔型系统和导卫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碳化钨轧辊、双线活套器的使用,解决了成品尺寸不稳定、头尾宽大的问题。穿水装置的改进,成品弯曲度得到了改善。Φ18 mm圆钢两切分的成功开发,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较单线均有较大改善,产量由111.5 t/h提高到171 t/h,电耗降低了4.5(kW·h)/t,成材率达到了97.14%。  相似文献   

11.
赵德忠 《特殊钢》2007,28(3):64-65
本钢特钢厂采用3t电渣锭-800初轧机开190mm×190mm方坯4架650连轧工艺,生产中160mm 0Cr17Ni4Cu4Nb不锈钢棒材以替代原先3t电渣锭锻造生产工艺。实践表明,轧制工艺生产效率、成材率和钢材表面质量均优于锻制工艺;轧制工艺所生产的中160mm 0Cr17Ni4Cu4Nb不锈钢σ0.2(Rp0.2)890~955MPa,σb(Rm)960~1020MPa,δ5(A)16%-18%,ψ(Z)61%-65%,δ-Fe≤5%均满足GB8732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德忠 《特殊钢》2007,28(3):64-65
本钢特钢厂采用3 t电渣锭-800初轧机开190 mm×190 mm方坯-4架650连轧工艺,生产φ160 mm0Cr17Ni4Cu4Nb不锈钢棒材以替代原先3 t电渣锭锻造生产工艺.实践表明,轧制工艺生产效率、成材率和钢材表面质量均优于锻制工艺;轧制工艺所生产的φ160 mm 0Cr17Ni4Cu4Nb不锈钢σ0.2(Rp0.2)890~955 MPa,σb(Rm)960~1 020 MPa,δ5(A)16%~18%,ψ(Z)61%~65%,δ-Fe≤5%均满足GB8732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特钢分公司Φ120 mm生产线的工艺特点及技术装备,并介绍了该生产线试制K55钢级Φ177.8 mm石油套管变形量分配及工艺参数设计以及轧制情况,并且对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刘玉峰  白东坤  李斌 《包钢科技》2013,39(6):29-31,46
介绍了包钢采用Φ180 mm连铸圆坯在棒材生产线试制GCr15轴承圆钢的生产工艺,阐述了从炼钢工序到轧制工序的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生产实践表明,在包钢现有设备及工艺条件下,轴承钢产品的质量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开发轧制Φ20mm35K冷镦钢轧制工艺参数在生产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轧制难点问题,通过生产调整工艺参数的设计,以解决堆钢、成品表面划伤等难题,从而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棒线型材厂三切分轧制Φ14 mm螺纹钢筋时实施的孔型优化、关键导卫备件尺寸优化、轧制通道改造、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等改造与优化,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DEFORM-3D三维大变形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对Ф21.5 mm GCr15轴承钢坯料在四架KOCKS轧机连轧成Φ16 mm棒材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棒材在KOCKS轧机孔型中轧制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等轧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延伸孔型,精轧孔型的变形量较小,尤其在最后一道次;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宽展是不均匀,在靠近轧辊的区域宽展较小,在辊缝处宽展较大并产生鼓形;棒材在KOCKS机组中等效应变已达到芯部渗透,这对保证组织致密度和成品内部质量是非常有利的,现场各道次轧制力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2%。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包钢长材厂带钢作业区新棒线改造投产以来Φ600 mm粗轧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粗轧机相应缺陷,对孔型、导板及翻钢板进行了改造,通过对Φ600 mm粗轧机系统的维修,降低了轧卡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棒线顺利达产.  相似文献   

19.
莱钢特钢事业部中型车间生产Φ48~Φ50规格圆钢时存在换辊频繁、作业率低、拉丝折叠废品多等问题,为此将粗轧机两套孔型系统合并为1套,将Φ300机列中第2、3部轧机孔型系统改进为六角—方孔型系统。优化完成后,轧机产量由65 t/h提高到71.7 t/h,每月减少试车废品量4~6 t,成材率提高了0.18%。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规格热轧带肋钢筋产量,对小型棒材线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在开坯机组上实施大压下大延伸共轭孔型工艺,中轧机组采取固定转速比连轧技术,精轧视品种情况,实施二切分或三切分轧制方法,工艺改进后单槽轧制量由15 000 t提高到23 000 t,实现了轧辊轧槽的共用,产量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