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EFDC建立水动力与水质、泥沙、水温模型,分析金沙江某调水调蓄工程实施对拉市海水质、水温、泥沙、透明度等方面的影响。将为引调水工程对调蓄湖泊的水环境影响分析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借鉴,并为类似工程方案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 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 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水量最少、泵站能耗最小和湖泊不平衡量最小的泵站-湖泊联合调度方案。分析 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行的不同典型运行工况,以自流引江工况为例讨论考虑湖泊调蓄的旬水量调度方案的优势。 结果表明,考虑湖泊调蓄的调度方案能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泵站总输水能耗,可为引江济淮工程运行调度 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决策存在的多层次、多目标性、模糊性等特性,采用多目标模糊优选方法原理,确立跨流域调水工程调蓄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调水工程多管理主体的特点,在原有权重计算基础上引入决策者权重,建立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综合评价获得各方案的群体相对优属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引嘉入汉调水工程调蓄方案分析和排序优选上,得到工程调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合理,为工程可行性论证提供决策支撑,对于加快区域水资源均衡配置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工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问题且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陆生植被、水生生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引汉济渭工程区植被群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引汉济渭工程施工占用的植物均为广布性种类,施工不可避免的导致周边部分植被面积减少,但并未引起群落结构和环境上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调水工程是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用水供需矛盾的主要工程措施,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修复手段。但调水工程的介入会对沿线过水性湖泊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水文、微生物等影响,进而对湖泊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造成影响。综述了不同引调水方案对过水性湖泊水体水动力、理化性质(悬浮颗粒(SPM)、透明度(WT)和溶解氧(DO))以及污染物(营养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调水工程的介入通常会增强过水性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且调度流量越大、湖泊水体越浅,则流速梯度和水流切应力越大。同时,增大的流速和切应力会影响上覆水体中SPM的形态特征,并增大SPM浓度、DO及小型湖泊中的WT。此外,引调水虽然能减小湖泊平均水龄,促进湖泊水体循环,但也会刺激湖泊营养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内源释放。因此,引调水工程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但并不能成为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本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评估调水工程对湖泊水生态的影响以及制定更合理的引调水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工程所在位置及调水影响所涉及干旱河谷区的基础上.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选取大金川河段干旱河谷为典型研究区.以该区河流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西线调水后研究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其中包括调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等方面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干旱河谷区的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江济淮工程是沟通江淮、惠及豫皖两省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自长江干流引水供给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和河南省豫东地区.本文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年内和年际不同引江水量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其分析成果可为工程研究利用沿线湖泊洼地进行优化调度,减少旱年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生态调水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口河是黄河1976年以前的入海故道,其河口三角洲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拯救日益退化的刁口河湿地生态,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利用调水调沙 对刁口河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研究采用调水前后实时监测、遥感解译及地下水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刁 口河生态调水前后的植被、湿地、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等因子进行了跟踪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刁口 河生态调水效益显著,初步遏制了刁口河退化湿地区域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区域土壤盐渍化,受损的敏感生境和湿地植被结构得到修复,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水生鸟类的适宜 生境初步形成,水生鸟类多样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温变化特性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供水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来水和外流域调水为主,调水时段多为每年冬季,水源供给时间相对集中。衡水湖水体水温与其他湖泊有所不同,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多高于一般性湖泊。通过实测资料对衡水湖内水温及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对比,阐明了水温变化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为制定衡水湖生态系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多年低枯水位并呈常态化趋势已经影响了湿地植被与越冬候鸟,进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从水资源、植被状况、越冬候鸟三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提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南四湖流域水环境安全应急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为有效防止东线工程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确保调水沿线水质和周围生态环境安全,亟待加强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在对南四湖流域潜在涉水风险源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流域内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潜在风险和水环境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由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四部分组成的南四湖水环境安全应急机制的总体框架,建立了多级响应应急处理模式,可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作出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湖泊引水方案和二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影响预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引水后湖泊环境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①从湖泊水景的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亲水度、连通度5个方面,构造了引江济湖工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景观综合影响指数评价法;②从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防洪排涝、景观生态结构等方面应用质量指标法进行工程对湖泊健康综合影响评价。实例应用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可以对湖泊引水影响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论也比较一致,为正确实施引水济湖方案提供了科学评估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常熟市昆承湖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调查,对常熟市昆承湖水下地形、沉积物、污染源和湖泊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昆承湖水体都达到富营养化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渔业养殖污染和河网水体污染等。提出了污染综合防治、河口强化净化型湿地建设、生态护坡与湖滨带湿地建设、湖区养殖围网拆除、清淤与湖盆形态修复、湖区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管理等一系列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湖区水生态、水环境、湿地植被与候鸟的影响评价内容,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需要开展的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的初步认识和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宁 《中国水利》2004,(2):36-3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太湖流域实施由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由水量调度向水资源综合调度的有益尝试.通过对引江济太作用和效果的分析,阐述了在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强工程和非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洪涝相机调度,探索和实践流域管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碟形湖是鄱阳湖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对鄱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撮箕湖是鄱阳湖最大的碟形湖之一,是重要的鲤鱼鲫鱼产卵场及候鸟栖息地,近年来,其藻类生长对鄱阳湖藻类的聚集起到较大贡献,对鄱阳湖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询等方式摸清了近年来影响撮箕湖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研究表明:撮箕湖周边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占总污染物的38.6%;撮箕湖周边污染物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TN,下降幅度达64.7%。从污染物来源看,畜禽养殖排放污染物下降幅度最大,COD、TN、TP下降幅度分别达到69.0%,69.3%,68.4%。从污染物排放量来看,人类活动对撮箕湖水环境影响整体下降,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本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开展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湖泊是城市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对城市湖泊各种资源的需求日趋加强。在分析城市湖泊特征的基础下,提出了城市湖泊健康的内涵,基于此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湖泊状态、人-水关系的健康两方面提出12个指标描述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并给出各指标的量化标准。以苏州市吴江市潜龙渠为例进行研究,计算表明潜龙渠健康综合指数2011年与2014年分别是0.343和0.582,可见潜龙渠已从"微病态"过渡为"亚健康"状态,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说明该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充分体现城市湖泊的特征,评价结果较为客观,易于推广。评价结果表明,潜龙渠生态修复措施颇有成效,梳理潜龙渠生态修复方案以供其他城市湖泊借鉴,为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