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塑料工业》2021,(2):97-97
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其工艺路线为硫氰酸钠(Na SCN)连续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原丝、氧化、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3月8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48 K大丝束碳纤维,并已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K数原丝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上海石化自2016年5月起对碳纤维48 K大丝束的原丝工业化进行了独立研究与试验。2018年1月起,该公司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对制备的原丝进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正1月4日,上海市举行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午9时10分,随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布总开工令,在金山分会场,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t/a原丝、1.2万t/a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该项目采用上海石化自主开发的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项目至2024年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石化:国产碳纤维突破大束丝瓶颈中国石化官网消息,日前,上海石化"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及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国内专家组鉴定。这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国产碳纤维技术突破大丝束瓶颈。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2.4万t/a原丝、1.2万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该投资项目预计投入约35亿元人民币。上海石化表示,随着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的不断深入,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公司决定投资该项目。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建设2个系列原丝生产线,单系列设计能力1.2万t/a,建设6条碳纤维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产能2 000 t/a,建设期约为4年。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3月8日,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 K大丝束碳纤维,并已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丝束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 000根(简称48 K)的称之为大丝束碳纤维。相比于国内现有的由1 K~12 K小丝束组合而成的大丝束碳纤维,上海石化试制出的产品已实现单束碳纤维根数大  相似文献   

7.
2021年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24 kt/a原丝、12 k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24kt/a原丝、12 k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3月25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宣布,将投资35亿元建设24 kt/a原丝、12 kt/a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建设期约为4年。该项目着眼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通用级民用市场。碳纤维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小丝束、工业小丝束和工业大丝束三个领域。小丝束碳纤维着重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大丝束碳纤维着重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通用级民用市场。自2017年起,中国碳纤维需求不断扩大,2018年需求达到31 kt、同比增长32%,预计到2025年需求将超过50 kt,其中大丝束碳纤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伊始,上海石化新产品开发连出组合拳,一系列或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或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为上海石化的化工产业在激烈竞争的石化市场站稳脚跟增添了厚重的砝码。48K大丝束碳纤维填补国内空白3月8日,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K数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初,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4.8万根)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的氧化炉、碳化炉等一批重要设备陆续到场,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在6月底中交。据了解,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是中国石化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的项目之一。该公司碳纤维事业部介绍,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是关键装备国产化。碳纤维制造设备结构精密,对设备安装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氧化碳化设备更是需求在厂房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上海石化成功开发出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所生产的碳纤维具有优异的表面结构和界面性能,并实现低成本化。我国在该领域一直以来仰人鼻息的历史宣告结束。专家介绍,在业内,每束碳纤维根数小于24000根(24K)的被称为小丝束;大于48000根(48K)的则称为大丝束。此前,国内大丝束碳纤维每年业务量数千吨,全部依赖进口,相关核心技术由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壁垒森严。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7月24日,经过聚合、纺丝、牵伸"热身",再入氧化碳化"炉烤",48 K大丝束碳纤维一身黑亮,"破炉而出"——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此项"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及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组鉴定,大丝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密度不到钢的1/4,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石化召开2017年度"十条龙"科技攻关工作会议,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与上海石化等单位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PAN基碳纤维成套技术开发"通过"十条龙"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出龙"。在早先进行的技术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攻关形成了千吨级12K通用级SCF35碳纤维产业化规模的原丝及氧化炭化成套技术工艺包,建成500吨/年碳纤维的产业化装置,成功打通12K碳纤维的小试和模试制备全流程,在吨级DMSO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1月3日,大庆高新区与中改低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投资20亿元在大庆高新区建设5 kt/a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S300-TS700级以及12 K,24 K,48 K型号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可带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领域用高端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风电机组尤其是海上风电大尺寸复合材料叶片对于材料的强度、耐疲劳性能及长期使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高刚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板材为大尺寸风电叶片主梁结构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国产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突破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风电板材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玻)混杂成型技术、碳纤维/聚氨酯体系拉挤成型技术为风电板材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技术途径。本文结合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应用研究成果及国内外风电板材新型技术进展,总结了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板材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2017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  相似文献   

18.
正炭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不仅是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在民用领域也应用广泛。3月8日,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 K大丝束炭纤维,并已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炭纤维大丝束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9.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的上油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碳纤维原丝用油剂中乳化剂用量大,造成油剂在使用过程中耐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大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的上油方法,在30~50℃和常压条件下,将质量分数0.5%~3.0%油剂乳液浸渍经致密化后丝束24k的PAN基碳纤维原丝,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明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集团与浙江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绍兴众富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合作建设的。近几年,大丝束碳纤维在汽车、风电叶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迅猛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增速每年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