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文摘     
高温碳化炉碳纤维生产引丝方法及其高温碳化炉 一种高温碳化炉碳纤维生产引丝方法,包括高温碳化炉,其特点是:一根镍铬金属丝的后端系有若干根碳纤维石墨化绳,镍铬金属丝从高温碳化炉的入口穿入,再从其出口穿出,从而使碳纤维石墨化绳贯穿且滞留于高温碳化炉的两端,将定量的低温碳纤维碳化丝束匀速经通过高温碳化炉的5个温区的高温处理而形成高温碳化丝束,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7月24日,经过聚合、纺丝、牵伸"热身",再入氧化碳化"炉烤",48 K大丝束碳纤维一身黑亮,"破炉而出"——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此项"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及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组鉴定,大丝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密度不到钢的1/4,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温碳化炉碳纤维生产引丝方法,包括高温碳化炉,其特点是:一根镍铬金属丝的后端系有若干根碳纤维石墨化绳,镍铬金属丝从高温碳化炉的入口穿入,再从其出口穿出,从而使碳纤维石墨化绳贯穿且滞留于高温碳化炉的两端,将定量的低温碳纤维碳化丝束匀速经通过高温碳化炉的5个温区的高温处理而形成高温碳化丝束,待从高温碳化炉出口引出的高温碳化丝束达到规定的长度时切断;再重复进行上述操作,连续生产碳纤维的高温碳化丝束。在位于高温碳化炉出口一端的炉膛内,  相似文献   

4.
《塑料工业》2021,(2):97-97
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其工艺路线为硫氰酸钠(Na SCN)连续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原丝、氧化、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其工艺路线为硫氰酸钠(Na SCN)连续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原丝、氧化、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2017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高温碳化炉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碳化机理,归纳了高温碳化过程中温度梯度、升温速率、纤维停留时间和保护气体流动状态等因素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高温碳化炉设计过程中理论依据匮乏的问题,提出使用仿真软件对高温碳化炉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增强计算机仿真在高温碳化炉设计中的应用与拓展,为后期高温碳化炉的温区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位于美国纽约州兰开斯特的Harper国际公司最近推出新一代加工定制的碳纤维预氧化炉。据说能获得丝束带宽度为200mm,且更大的丝束带宽度达到4000mm。该预氧化炉具有公司持有知识产权的气体标志特点,减少气体散发,增加预氧化炉活动性容量,而且比以前和与其竞争的系统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明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集团与浙江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绍兴众富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合作建设的。近几年,大丝束碳纤维在汽车、风电叶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迅猛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增速每年将  相似文献   

10.
预氧化的目的是使PAN原丝的线型大分子链经预氧化处理后转变为耐热梯型结构,不熔不燃,经得起高温碳化而保持纤维形态。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设备就是预氧化炉。研究表明,预氧化炉首先要满足工艺条件的需求:即加热系统的温度场均匀,温度梯度分布合理,风向最好垂直于丝束,风速最好在0.5m/s以上,牵伸系统低温区实施正牵,高温区实施负牵。同时,大型预氧化炉对纤维的处理量要大,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预氧化是碳纤维生产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工艺,预氧化工艺及设备直接影响碳纤维生产收率及性能.着重介绍了三种进风方式的碳纤维预氧化炉的结构形式与特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石化:国产碳纤维突破大束丝瓶颈中国石化官网消息,日前,上海石化"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及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国内专家组鉴定。这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国产碳纤维技术突破大丝束瓶颈。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12日,全国最大的12 kt/a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集团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 k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12 kt/a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项目为一期2 k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2017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集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2.4万t/a原丝、1.2万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该投资项目预计投入约35亿元人民币。上海石化表示,随着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的不断深入,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公司决定投资该项目。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建设2个系列原丝生产线,单系列设计能力1.2万t/a,建设6条碳纤维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产能2 000 t/a,建设期约为4年。  相似文献   

15.
正关键一役——走近吉林精功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吉林精功80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复工仅1个月,一栋300多米长的厂房钢结构安装就已经接近尾声。建设这个投资11.9亿元的大项目,是吉林市在激烈的碳纤维发展竞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直接关系吉林市能否抢占这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积累和多年的产业化实践,碳纤维成为承载着吉林市全面加快振兴发展希望的一项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大丝束碳纤维应用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在各领域应用前景;美国卓尔泰克公司(ZOLTEK)为解决大丝束碳纤维展开困难、纤维浸润均匀性差、纤维到产品较低的强度传递和较差的产品外观而进行的设备改进;国内针对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的展纱设备、树脂体系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1月4日,上海市举行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午9时10分,随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布总开工令,在金山分会场,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t/a原丝、1.2万t/a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该项目采用上海石化自主开发的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项目至2024年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的特点、应用前景以及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大丝束碳纤维实际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案。指出大丝束碳纤维采用成本较低的民用聚丙烯腈丝作为原丝,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广泛应用于休闲体育用品、基础设施、工业应用等领域,需求前景广阔;我国碳纤维生产以小丝束碳纤维为主,国内大丝束碳纤维应用在展纱工艺和浸润的效果方面仍待技术突破;今后大丝束碳纤维的发展应从制定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标准、改进展纱设备、改善浸渍树脂体系黏度和大丝束碳纤维相容性等方面着手,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RK碳纤维有限公司在苏格兰新建一座碳纤维工厂,于1983年3月正式开工。该厂投资为350万英镑。其中包括一座90米长的厂房、二组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碳纤维表面处理装置和树脂上浆系统。生产能力150~200吨/年。RK公司宣称,这条新线是欧州最大的一条碳纤维生产线。开始,该厂将生产二种型号的碳纤维连续长丝。一种型号为RK30,另一种型号为RK3。RK30碳纤维的最低抗拉强度295公斤/毫  相似文献   

20.
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现状及我国技术瓶颈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及其与小丝束碳纤维的区别,以及世界和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发展遇到的技术瓶颈,包括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预氧化过程中控制技术不成熟、展纱技术薄弱、油剂质量不过关、上浆剂主要依赖进口及上下游产业链脱节等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沟通交流以提高产品之间的匹配度,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