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高压成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内高压成形原理,工艺分类、优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材料,综述了国外内高压成形在工业领域尤其汽车工业的应用情况,给出了用内高压成形制造的典型结构件、枝杈管件、异形管件和空心轴类件。详细介绍了国内研制的400MPa内高压成形机参数及在该设备上试制的铝合金管件、不锈钢管件、空心阶梯轴和轿车后轴纵臂等内高压成形件。最后指出内高压成形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内高压成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内高压成形原理、工艺分类、优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材料,综述了国外内高压成形在工业领域尤其汽车工业的应用情况,给出了用内高压成形制造的典型结构件、枝杈管件、异形管件和空心轴类件。详细介绍了国内研制的400MPa内高压成形机参数及在该设备上试制的铝舍金管件、不锈钢管件、空心阶梯轴和轿车后轴纵臂等内高压成形件。最后探讨了内高压成形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力显示有限元软件eta/DYNAFORM,以汽车前梁为例,开展了回转拉伸弯曲和模具压弯多道次内高压成形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结合各种成形工艺下汽车前梁内高压成形极限图,分析其成形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管坯回转拉伸预弯曲和内高压成形试验,给出了典型截面的壁厚分布,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预弯曲成形后,管坯壁厚分布对内高压成形结果中壁厚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多道次内高压成形模拟能够提高内高压成形模拟精度。管坯模具压弯的壁厚分布较回转拉伸弯曲的壁厚分布好,利于汽车前梁内高压成形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轿车副车架内高压成形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内高压成形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试制出全尺寸轿车副车架样件,经检测尺寸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弯曲工艺,避免了角部过度减薄引起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开裂。采用典型截面二维数值模拟和整体零件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合理的预成形坯形状,控制壁厚分布和避免终成形合模时在分模面上管材被压出。通过该零件研制,基本掌握用内高压成形制造副车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内高压成形原理,并以某车型前副车架纵管梁为例,分析了制件的结构特点和截面变化,重点介绍了该零件的内高压成形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双拐曲轴内高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目前曲轴制造工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工艺方法的缺陷。介绍了国内外曲轴内高压成形技术及其模拟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双拐曲轴内高压成形工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指出内高压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形工艺,可以用来制造空心曲轴等具有较大膨胀量的非对称结构零件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内高压成形技术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内高压成形机理、数值模拟、设备和工艺研究情况。详细介绍了轴向失稳应力、开裂内压、起皱控制与利用。设备关键技术和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研制的典型汽车结构件、复杂管件和组合式凸轮轴。最后指出内高压成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一种大负角敞口零件成形工艺进行研究,讨论了拉深成形、管式内高压成形和弯曲胀形三种工艺方法在典型零件上的应用。通过讨论最终采用弯曲胀形工艺方法对此典型零件进行CAE分析和零件试制,试制结果满足预定要求。弯曲胀形工艺可作为该典型零件和其他类似零件的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方形截面空心构件内高压成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不锈钢方形截面空心构件内高压成形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有无轴向进给和加载路径即内压和轴向进给关系对方形截面构件影响。分析产生折叠、起皱和开裂尤其在圆角过渡区产生开裂的原因,给出了成形的合格零件壁厚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内高压成形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高压成形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在基础理论方面,利用平面应力屈服椭圆描述典型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应力状态及壁厚变化趋势;揭示变径管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壁厚分布规律以及多边形截面环向的壁厚分布特点;指明整形阶段圆角充填时存在极限圆角半径;发明了用于测量管材环向力学性能的管材环向拉伸实验方法。在工艺关键技术方面,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对大直径薄壁复杂管件的需求,发明了Y型薄壁三通管两步成形方法、双层管充液弯曲方法,试制出超薄Y型三通管、整体不锈钢进气道及弯管零件。在工业应用方面,研制了合模力最大达55 MN的工业生产用大型内高压成形机,并成功地用于轿车底盘零件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刘立起 《模具工业》2014,(2):47-49,53
介绍了盖板链条片的原成形工艺,为提高链条片质量,从材料的选择到工序的改进等方面对链条片的成形工艺进行了优化。将切削加工中拉孔的方法运用到链条片孔的精整冲压加工中,提高了链条片上冲裁孔的断面质量,满足了零件质量要求。详细介绍了拉孔整修凸模的设计,为探索使用拉孔方法提高冲压件的断面质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车辆车体的角型截面铝型材立柱构件为典型件,运用拉弯成形专用模拟软件PS2F(Profile Stretch 2D Forming)对该构件的拉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对其拉弯成形工艺进行分析和优化,分析了起皱等成形缺陷,开发出高精度拉弯胎具。试验结果表明成形件轮廓精度大幅提高,并消除了起皱等成形缺陷,获得了合格的成形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拉弯成形专用模拟软件PS2F对角形截面不锈钢型材拉弯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以某型地铁车体不锈钢角形截面弯梁为典型件,对其拉弯成形工艺进行数值分析和优化,通过分析起皱等成形缺陷,开发出高精度拉弯胎具.试验结果表明成形件轮廓精度大幅度提高,并消除了起皱、截面畸变等成形缺陷,产品质量精度完全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陆卫中 《钢管》2013,(6):50-53
介绍了核电用NS3105合金U型管的技术要求、壁厚偏差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指出在进行NS3105合金U型管弯制前直管的尺寸偏差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直管壁厚不均程度,弯制中拱背部分的壁厚减薄控制,弯制后的打磨补偿,成型设备和工装对管坯壁厚不均的纠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两种典型建筑型材挤压成形工艺及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进挤压模的具体措施,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梁衍铿 《钢管》1995,(1):31-33
研制的Φ165mm冷弯成型焊管机组既可生产焊管又可生产冷弯型钢。简介了该机组的技术性能、特点、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以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相比板状扭力梁,采用液压成形工艺加工管状扭力梁能够减轻零件重量,提升零件强度、刚度和疲劳性能。分析了管状扭力梁零件的典型截面形状,指出了零件加工难点和成形过程中的主要缺陷。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管状扭力梁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成形过程中典型截面的壁厚变化规律,即过渡区域壁厚变化较大,中间区域壁厚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状扭力梁液压成形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好,零件的实际形状与理论设计形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中的冷弯成形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弯成形具有成本低、可加工复杂截面的型材等优点,所成形的冷弯件在汽车、家具和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对工件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独特的高生产效率、高成材率优点的改进冷弯成形新工艺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最新研究的5种冷弯成形工艺,包括三维成形技术、非等厚辊弯成形技术、分枝辊弯成形技术、局部加热成形技术、热辊弯成形技术。前3种新冷弯成形工艺充分利用冷弯成形中逐道次成形的工艺特点,丰富了冷弯件的截面形状,打破了冷弯件的等截面、等厚度的固有概念。剩下两种新冷弯成形工艺直接改变了冷弯成形工艺在常温下成形的传统概念,使高强钢材料在冷弯成形工艺中应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9.
大尺寸封闭截面铝型材拉弯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以数值模拟为手段 ,利用大型商业化有限元软件Pam Stamp ,针对铝型材框架式车身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铝型材高精度弯曲成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模拟了大尺寸封闭截面铝型材AA60 82 (T1状态 )在不同弯曲半径下的拉弯成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铝型材拉弯成形极限主要受脱模、起皱及壁厚减薄的限制 ,而成形精度主要受回弹和截面变形的影响。截面形状、弯曲半径和拉伸量是铝型材拉弯工艺中的 3个重要参数 ,确定正确的拉伸量是拉弯工艺成败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上限拉伸量和下限拉伸量及相应的确定方法 ,并给出了铝型材拉弯工艺中拉伸量的取值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型材拉弯成形性的比较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不同型材的拉弯成形性图,用于评估截面畸变等缺陷产生的难易;以某轿车门框复杂截面型材为例,进行了AA6060—T4和TRIP800两种型材拉弯成形性的对比,表明铝合金型材比钢型材具有更好的拉弯成形性,可得到较高的成形精度,有利于轿车车身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