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面临的核心理论空心化。理论创新惰性化和理论研究阵地孤立化等问题,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学科始终未能从整体高度上认知自身的全貌。走出这个理论困境的关键就是重建城市规划的整体性理论框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初步建立了"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这一理论包含城市人的空间需求层次理论、城市发展状态的三大平衡理论,以及城市人的空间福祉与三大系统消耗的倒U型曲线理论。"和谐城市"理论认为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在维持自然、社会和时间三个方面尽可能同步和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城市人的空间需求层级。通过引入自然、社会和时间三大要素,该理论试图较为完整地解释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并为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的探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吕飞  宿瑞芳 《规划师》2015,(1):217-220
构建和谐城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化解城市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城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城与乡的关系,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群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研究以大庆市和谐城市规划研究为例,从大庆市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研究—建设目标、理念与主体研究、策略研究三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和谐城市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和谐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城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而城市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目前,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四个方面的不和谐现象是:城市空间的"二元"现象、居住空间的分异、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相对应的,城市规划应加强科学性;充分发挥公共属性;合理布置道路网,防止"巨型社区"或"大楼盘"的肆行;提倡混合居住模式;约束建设行为,尊重自然地形.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建军 《规划师》2005,21(2):18-20
建设和谐城市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谐城市规划作为个总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两个方面,其具体实施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宣传和谐城市理论:加强科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城市总体景观设计,妥善处理城市的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改变能源结构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科技与文化投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安历史环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安历史环境区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在城市快速发展形势下历史环境区的保护措施,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鸿飞 《城市住宅》2021,28(5):160-161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使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统一.以"双评价"和绿色低碳理念为切入点,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考量,重点分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城市的绿色建设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人文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理论,从住区规划布局、住区空间及住区文化等方面初步探寻提升城市人文生态住区规划水平的有效途径,不断丰富城市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人文及生态要素。人文生态是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是城市环境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它具有区域性、人文性、环保性特点。将城市规划与人文生态学有机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从社会和文化生态学角度来分析城市人文环境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促使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2010上海世博会体现了"和谐城市"的基本理念。"和谐城市"不仅涵盖"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发展和谐",而且包含不同城市空间层次的"空间和谐"。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分析"和谐城市"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体现,即世博园区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街区规划和浦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感知世博会的和谐、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9.
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章试图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追求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代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谈论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以人为本",根据时代发展进程,适时适度建设更加适宜人们生活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当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学城规划为载体,探讨中国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关系。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发展沿革、大学城发展沿革入手,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总结出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几个要素;最后基于实例具体探讨了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于雯璐 《城市建筑》2014,(12):377-377
目前,我国正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生态城市。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无锡太湖新城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生态城市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晓瑞 《江苏建筑》2010,(2):11-12,20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本质目的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分析了生态城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生态自然观、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产生、建设和发展的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生态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和谐城市为物质载体,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不和谐现象要从城市文化本质特征回归加以反思。要明确新旧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要把握城市文化的延续性、有机性和整体性三大特征;切实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留住城市记忆的文化根基;促进新旧协同,强化城市文脉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主旋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基因,推进和谐新建筑创作,从根本上加强和谐城市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实施以循环利用为主的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城市工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城市工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该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同步,推动节约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丽莎 《山西建筑》2010,36(27):6-7
以上海为城市背景,探讨了城市声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我们应重视城市声音这一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试图将这个声音变得和谐,这样城市发展就必然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迅猛。到目前为止,城市的数目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和上升。所以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要提倡绿色交通,减少城市资源的开采量,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我国市政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启林 《华中建筑》2000,18(4):79-84
文章论述了中华民族魂以人情和人情味为基础,以忠、义、智、勇、和等一项哲理为支柱。它源于中国远古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的特有文化传统。它历经几千年不断发展、丰富、调适、筛选、传承、变异,已构成中国文化精髓。支持了伟大中华民族始终凝聚团结统一。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中一贯洋溢着人情、人情味以及和谐的民族魂。未来城市大发展、大变化中,这种民族魂的传承形势严峻,道路曲折,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喆  倪志华 《中国园林》2006,22(5):16-20
“和谐社会”涉及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城市园林绿化在构筑“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城市园林在城市化进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杭州的园林绿化建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在城市绿化建设工作中做到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尊重和继承人文传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9.
山水城市理念源于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山水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融合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理念,具有深刻的规划内涵和时代性。以浙江省江山市城南新城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思考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应用,积极探讨"山水城市"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