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莉  叶祖昌  张越峰 《现代雷达》2011,(11):70-72,76
从比相式测向接收机的测向原理入手,对测向接收机的测向不模糊范围和解模糊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测向范围理论分析结论的有效性。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整数搜索法解相位模糊可满足系统指标要求,加权平均方法充分利用了天线阵元间的相位关系,能有效地降低入射角的估计方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测向是电子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向精度直接对信号分选、识别、定位、干扰决策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时差测向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相对较高,在无源测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时差测向抗干扰性能差和噪声影响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典型相关分析的盲源分离算法,在辐射源信号先验信息未知时分离天线阵接收的混合信号;然后将分离后的信号进行相关分析获得时差的估计,用以改进时差估计和测向性能,并对这种新的测向算法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表明,基于信息典范相关分析盲源分离算法的时差测向能够取得比常规时差测向更稳定、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鉴相法CW测向体制,较好地解决了比幅法CW测向的不足。该测向机体制可适用任意天线数量的系统,方位角的换算与天线数量无关;接收机直接测出CW信号方位角,不需要计算机运算,反应速度快;测向精度和测向灵敏度也达到较高水平;接收机构成简单,易于集成和标准化。详细分析了CW测向原理,讨论了对付多信号能力的问题,最后介绍了8元天线试验样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测向是电子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向精度直接对信号分选、识别、定位、干扰决策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时差测向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相对较高,在无源测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时差测向抗干扰性能差和噪声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改进其性能,并对这种新的测向算法进行了完整的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基于典范相关分析的时差测向方法能够取得比常规时差测向更稳定、准确的结果,而且实现简单,实时性好,能充分满足电子战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多通道数字式干涉仪测向接收机相位校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玉鑫 《舰船电子对抗》2010,33(1):44-46,55
在多通道数字式干涉仪测向接收机中,相位测量误差是影响测向精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影响数字干涉仪测向接收机相位测量精度的因素,提出了针对数字干涉仪测向接收机多通道相位进行校正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自动相位校准系统,解决了各通道之间相位一致性问题,保证了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6.
郁涛 《现代导航》2017,8(1):28-32
设双机同向同速沿直线飞行,利用单基中点测向法,通过两次测量目标的时差,即可在两个不同位置处得到目标的方位角,在此基础上,基于三角定位原理即可获得目标距离的线性解析解。与平面三机时差或双机测向交叉定位法相比,借助单基中点测向法所得到双机时差定位法具有更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短基线时差测向原理,针对内场测试环境下的辐射法和注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了注入法测试流程和模拟装置。经过指标实测验证,结合理论对比分析,在技术状态固化的产品时差测向精度指标内场测试中,不论运用辐射法还是注入法,测试结果在一定精度指标范围内均能正确反应产品性能,同时,比较于辐射法,注入法不依赖暗室等特定测试环境,应用效率更高,为注入式方法在产品时差测向精度指标内场测试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验证结果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子战测向接收机性能检测的特点,通过分析测向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自动测试技术实现自动测试流程管理和控制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能够对测向接收机技术性能状态进行有效检验和高效测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TDOA短基线测向原理,分析了影响其测向精度的因素,包括基线长度、基线长度测量误差、时差测量值和时差测量精度,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差测量法下,影响时差测量精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造成的测向精度变化大小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提高短基线测向方法测向精度的结论,指出该测向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无源测向测时差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首先给出了无源测向测时差定位算法,然后对该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将该方法与无源测向交叉法和时差法进行了比较,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定位精度较高且对系统要求较低的无源定位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短基线时差测向原理为基础,对短基线时差测向系统仿真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功率放大、精密衰减和延迟线组的仿真设计思想,很好地解决因馈线损耗、波形失真引起测向误差大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解决了实际调试及检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短基线时差测向原理为基础,对短基线时差测向系统仿真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功率放大、精密衰减和延迟线组的仿真设计思想,很好地解决因馈线损耗、波形失真引起测向误差大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解决了实际调试及检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测向信息消除高重复频率信号的时差定位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三星时差定位系统对高重复频率信号的定位模糊问题,提出在主星增加干涉仪测向并结合测向信息解模糊的思路。由于干涉仪本身有可能出现测向模糊,进一步提出了根据模糊测向信息解时差定位模糊的方法,其在无测向模糊时同样适用。该方法定义了时差定位点的距离参数,通过对其做门限检测去除虚假时差定位点,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模糊定位点数量,改善了对高重频信号的定位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源定位精度作为对目标定位最为核心的一个技术指标,其定位技术方法有测向/ 交叉定位法、单站快速定位法、比相定位法、测时差定位法、测向/时差定位法、多普勒频率定位法、方位和频率定位法、相位差变化率和多普勒变化率定位法等。同时,比幅测向误差、定位模糊区、系统随机误差、定位站配置与布站方式、多径传输、时差、多普勒频移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文中主要探讨无源定位的分类及技术方法,分析多种误差影响无源定位精度的原因,以及减小影响无源定位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斌 《电子科技》2010,23(10):22-23
主要针对跳频信号时差测向进行研究,介绍了时差测向的基本原理,其关键在于对时差的测量,因此主要工作即为对跳频信号进行时差测量。基于信道化方法对跳频信号进行时差估计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在FPGA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文中采用五通道干涉仪测向体制,利用扩频信号的互相关特性,研究了一种扩频信号测向算法。介绍了扩频通信基本原理,给出了干涉仪测向原理,并针对五通道干涉仪提出了等基线时差法测向算法。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噪声抑制和解模糊效果,并且给出了仿真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实现空中目标的无源时差定位一般至少需要4站,而测向交叉定位只能对平面目标进行定位,文中提出了改进型的无源测向时差定位方法.该方法在测向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了目标到达舰载侦察雷达的时差信息,两舰之间通过测向交叉和时差计算能实现对目标的定位,通过两两配对则可以获得多组目标位置的测量结果,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简化加权最小二乘点估计,从而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定位结果.最后,根据不同的舰艇编队队形情况进行三舰测向时差定位的GDOP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影响干涉仪测向接收机测向精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涉仪测向接收机中,相位测量误差是影响测向精度的关键因素。立足多通道干涉仪测向接收机,分析了通道一致性、基线倾角、解模糊算法等影响干涉仪接收机测向精度的几个因素,针对不同因素提出了改善性的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多信道测向接收机幅度校正系统。该系统由三块带A/D 和D/ A 的TMS320C50 处理板及单片机8098 组成。由TMS320C50 完成对多信道测向接收机的幅度校正。单片机8098 作为主控机,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测向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以及双站测向/时差联合定位单次定位精度差的问题,在双站测向/时差联合定位原理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测向/时差参数测量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定位算法,并仿真了固定基线构型下所提算法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算法能以较快的速度收敛,定位精度相比单次定位提升10倍以上,为低成本、高精度定位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