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电机进相运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电机进相运行是解决系统低谷运行时枢纽点电压偏高的有效手段。针对发电机进相运行问题进行综述,对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概括和分析。从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机理出发,阐述发电机进相运行能力的约束因素和稳定监测,探讨发电机进相能力的建模问题;概括进相运行所带来的特殊影响,并总结归纳发电机进相运行在黑启动、抽水蓄能、风电场等不同工程背景中的应用。展望了发电机进相运行在进相管理数据库、多机进相运行等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多机进相运行的调压能力和对系统稳定的影响。最后指出多机进相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具体给出开展多机进相  相似文献   

2.
发电机进相试验及运行的实用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调节系统电压的手段,发电机进相运行已在电网小方式电压偏高情况下按系统需要普通用。决定发电机进相深度的因素有发电机定子端部部结构件温度限制,机组静稳极限,系统暂稳水平,系统调压要求和厂用电电压降低幅度等,以阳逻电厂发电机进相试验为例,采用生产运行部门常用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作为分析工具,围绕各制约因素,从生产运行角度阐述了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发电机进相试验和运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持系统电压平衡和稳定,探讨发电机的进相能力对系统电压质量的影响.介绍发电机进相试验的限制因素及具体试验步骤.对岩滩电厂6号发电机进相试验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该机组安全进相运行容量.通过发电机进相试验,可得到发电机在各种工况的运行参数,掌握发电机在进相运行下的静稳态能力.发电机进相试验所得的数据,为电网调度部门绘制发电机运行PQ曲线、下发低励限制定值和安排机组进相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龙羊峡电站发电机进相运行进行了静稳定计算分析,实测了静稳定极限曲线、在进相运行试验的基础上,测定了定子端部构件的温升,给出了发电机进相深度限额的要求及其调节系统电压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概念及影响,介绍了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的步骤以及确定进相深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分析结果,最后根据发电机进相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总结了发电机进相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李晓霞  章岩 《陕西电力》2009,37(11):30-32
通过对陕西电网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分析总结,结合发电机进相运行的限制条件,提出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保证发电机的无功出力不仅满足发电机本身的稳定运行极限要求,还满足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网无功消纳的方法及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意义和特点,分析了发电机进相运行对发电机及厂用电系统的影响,计算与分析了#3发电机进相运行限制条件,提出了保证#3发电机安全进相运行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呼和浩特电厂3号发电机、丰镇电厂1号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和调压效果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寻找发电机静态稳定极限的两种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了两台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对内蒙西部电网的电压及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爽  焦龙  黄永宁 《宁夏电力》2011,(5):20-24,46
结合发电机进相原理并综合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对宁夏电网1 GW汽轮发电机组进行进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的无功出力不仅满足发电机本身稳定运行的极限要求,同时还满足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汽轮发电机安全运行极限图的组成与绘制方法,从功角特性出发,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解释了汽轮发电机在进行迟相试验、进相试验及运行时发电机安全运行极限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与双辽发电厂相连接的长春220kV城网的结构特点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300MW机组的稳定问题,提出了一套计算静稳极限的方法,及防止双辽1号机失稳的调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电网发电机进相试验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亍发电机进相运行的限制条件,特别研究了发电机低有功无励磁运行、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厂用电电压过低对厂用负载的影响以及定子端部结构件温度限制。  相似文献   

13.
云南电网属于送端电网,由于负荷中心离大容量电源点距离较远,造成系统无功功率的过剩。中枢点母线电压长期偏高。进相试验通过静稳定试验,确定了发电机按稳定极限条件进相的运行范围;结合发电机端部及构件的温度测量,确定了按端部发热条件所限制的运行范围,进而确定了部分大机组进相运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同步发电机组的低励限制需先于失磁保护动作,而低励限制和失磁保护的判据完全不同,因此二者的整定与配合一直是网源协调的一个难点.从隐极同步发电机静稳边界的功率方程出发,推导出静稳边界在功率平面上消除了机端电压的抛物线型表达式.将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的判据统一为功率平面的抛物线型静稳边界,提出了一种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配合的新方...  相似文献   

15.
陈波  王玉麟  辛建波  周宁  舒展  苏永春 《电测与仪表》2020,57(9):65-71,102
依据同步发电机进相试验导则,提出了计及发电机功角、定子电流和机端电压三大约束因素的抽水蓄能机组最大进相能力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发电和抽水工况下机组的最大进相能力,研究了升压变分接头档位对全工况试验条件下机组最大进相能力的影响。以洪屏抽蓄电站#1机组为算例,绘制了机组最大进相能力随系统电压和有功出力变化的Q-PV三维曲面,任意进相试验工况下机组的最大进相能力均能与曲面中的某点相对应。试验人员通过查表即可准确掌握机组全工况下的最大进相能力,并了解当前进相深度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大大提高试验机组最大进相能力评估的准确性。试验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Earlier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s were based on AVR control of generator terminal voltage. This system cannot accommodate reactive power up to the facility limit even when the power system voltage decreases to the limit for stable operation. An attempt was made to develop an advanced 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 (PSVR) to achieve higher constant sending end voltage of power stations. The intent was to apply the system to the generator connected to a 500-kV system which contributes most effectively to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a bulk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PSVR produces higher control gains than the AVR, and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were adopted: (1) AVR gain reduction circuit; (2) phase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3) damping improvement by enlarging the limiter of the PSS. In addition, various functions were provided, e.g., voltage slope characteristics to balance the reactive power of adjacent generators and PSVR output and terminal voltage limiter to stabilize the generator operation. Before application to a real system, a transient response test was performed by combining the PSVR and a generator simulator to verify the damping improve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voltage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从机理上研究了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极限的规律。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变速风电机组功率控制快速灵活,在静态稳定分析中可以忽略其快动态,将风电简化为功率注入模型,系统动态过程中风电功率可以用代数方程描述。基于电力系统经典模型方程,提出了一种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三角变换模型方程,推导了发电机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随风电功率的变化规律。在风火联运送出系统中,风电功率由零开始增加的过程中,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极限始终下降,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则先增加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测试系统和实际系统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