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同一种C/C复合材料,经过不同温度最终热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热解炭的晶粒逐渐长大,层面间距缩小,石墨化度有较大提高,从而使得C/C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逐渐形成薄而致密的自润滑膜,磨损量下降明显。平行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均有明显上升,使得C/C复合材料刹车盘力矩稳定,峰谷比缩小,有利于制动平稳;在1800℃热处理的材料的磨损主要是由于氧化造成的,说明1800℃的热处理温度过低,对C/C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热梯度C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唐钢高速线材厂从美国birdsboro公司的紧凑式粗轧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和工艺、结构特点,提出了堆钢事故解决办法,展望了C.C.C.轧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俄罗斯航空用C/C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工艺路线、应用状况,对工艺特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处理的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对这三种不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模拟飞机刹车时正常着陆、超载着陆、终止起飞条件进行了摩擦性能研究,得出了石墨化度与摩擦系数、表面吸收功率、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石墨化度对C/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处理的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进行了检测 ,同时对三种不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模拟飞机刹车时正常着陆、超载着陆、终止起飞条件进行了摩擦性能研究 ,得出了石墨化度与摩擦系数、表面吸收功率、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内C/C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高、制备周期长、抗氧化性能差是目前C/C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简述了碳纤维对C/C复合材料成本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国内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抗氧化涂层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树脂浸渍补充增密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CVD预增密至不同初始密度的C/C复合材料进行树脂浸渍/炭化补充增密至1.85g/cm^3,热处理后进行热物理性能的检测和不同刹车压力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树脂浸渍/炭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致密化手段,所得制品的可石墨化性较好,导热性能也满足国外同类产品的要求;摩擦磨损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低一压力下形成的磨屑粒度明显大于高压下的磨屑,因而低压下的摩擦数高于高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系数。低压下的树脂炭对摩擦磨损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浆料注射法将天然鳞片石墨粉添加到纤维预制体中,并结合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C/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石墨浆料注射对C/C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浆料注射可将石墨引入到纤维预制体中,替代部分热解炭,并为热解炭提供新的形核位点和沉积表面,加速CVI致密化进程;且石墨的加入有利于粗糙层热解炭的形成,提高材料的可石墨化度。经80 h等温CVI制得密度为1.68 g/cm~3的C/C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为69.07 MPa,与传统等温CVI工艺相比,抗弯强度相近,平均增密速率提高近3倍;热解炭将纤维和石墨连成一个整体,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假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飞机刹车用C/C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C/C复合材料在飞机刹车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状况,对比了它和其它刹车材料的性能,介绍了国外C/C刹车材料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大矢根和库恩给出的泊松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应力状态相关的乡孔体塑性泊松比及表达式。同时还推导出与应力状态相关的多孔体塑性致密化方程。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静水应力和塑性变形程度对塑性致密化规律的影响。
本文对粉末几种典型的致密化工艺进行了分析,所给出的致密化方程适于不同的致密化工艺。由此对各种工艺方法的差异和联系的全面认识,县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硅青铜C65100合金棒坯上引过程中拉断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上引法生产该合金棒坯的熔炼工艺和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离子烧蚀方法研究了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对其烧蚀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现察。结果表明,材料取向对其烧蚀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主要制备技术,即真空烧结后氮化处理和直接在N2气氛中烧结;对两种技术所制得的金属陶瓷的成分分布,表层及过渡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论述了其显微组织的形成机理;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剪切强度和耐压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浸渍工艺过程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工艺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抗弯强度由浸渍前的101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59MPa,剪切强度由浸渍前的8.6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2.1MPa,耐压强度由浸渍前的82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36MPa。分析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断口的扫描电镜照片,得出浸渍工艺与CVD工艺的生长层具有类似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抗弯性能、剪切性能和耐压性能的比较,分析了浸渍工艺过程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浸渍工艺使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抗弯强度由浸渍前的101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59 MPa,剪切强度由浸渍前的8.6 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2.1MP,抗压强度由浸渍前的82 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36 MPa.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断口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可得出浸渍工艺的炭生长层有与CVD工艺类似的微现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密度分别为0.92,1.10和1.46 g/cm3的多孔C/C材料为坯体,采用熔融渗硅法获得密度分别为1.94,1.86和1.79 g/cm3的C/C-SiC复合材料A、B和C。将C/C-SiC复合材料与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研究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坯体密度为1.83 g/cm3的材料B的摩擦因数较稳定,基本围绕0.60波动,波动幅度0.2。材料A的摩擦因数波动幅度为0.3,而材料C的摩擦因数呈直线下降,降幅最大达0.5。但随时间延长,在试验载荷下,材料A的摩擦因数稳定性最好,波动幅度为0.07。SEM形貌表明,低载荷下,C/C-SiC复合材料的陶瓷相磨屑易聚集在摩擦膜边缘,而高载荷下磨屑分布较均匀,但摩擦表面都较粗糙,未形成完整、致密的摩擦膜。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论述了C/C复合材料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和金相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控制和消除它们的方法。此方法可确保获得一个平整的、能反映C/C复合材料真实显微组织和结构的金相样品。  相似文献   

19.
溶液浸渍和溶胶浸渍法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C复合材料容易氧化的缺陷,以磷酸盐为主要成分,采用溶液浸渍和溶胶浸渍2种方法对C/C复合材料进行抗氧化处理。结果表明:溶胶浸渍法可以有效地调节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前驱体成分,使涂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发现,溶胶类涂层与C/C复合材料结合良好,不易剥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呈玻璃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可以有效封填涂层中的缺陷,保证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但由于涂层物质晶型的转变,削弱了涂层的自愈合能力,使涂层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