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气地球物理》2003,1(3):40-40
东部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目前储量和产量的主要集中地区,年度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中国石化当年探明储量的3/4,石油年产量占中国石化去年产量的90%。随着勘探程度和地下原油采出程度的不断提高,老油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的科技攻关表明,东部探区仍然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广阔的勘探空间。同时,东部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内在规律决定该区储量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新理论、新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将进一步挖掘勘探潜力。因此,东部探区仍然是中国石化”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增储、稳产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东部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目前储量和产量的主要集中地区,年度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中国石化当年探明储量的3/4,石油年产量占中国石化去年产量的90%。随着勘探程度和地下原油采出程度的不断提高,老油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的科技攻关表明,东部探区仍然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广阔的勘探空间。同时,东部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内在规律决定该区储量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新理论、新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将进一步挖掘勘探潜力。因此,东部探区仍然是中国石化“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增储、稳产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油为快速发展天然气产业,提升天然气产量,逐步加大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矿权区块勘探投入,区块内有利于形成致密气、煤层气和常规气等多种天然气类型,天然气资源量可达30000×108m3,在高丰度区和构造简单区已经探明地质储量7500×108m3。基于资源潜力及品质、成藏条件、勘探技术的全面分析,适时提出了陆上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增储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致密气—煤层气并举、多气种立体勘探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加快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层煤层气和致密气勘探、快速推动沁水盆地中浅层煤层气勘探的部署思路。通过加强勘探领域成藏富集规律和勘探技术攻关方向的综合分析,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勘探方向。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区块具有煤系地层全油气系统有序共存特征,需开展煤系地层天然气全成藏系统勘探,夯实增储上产基础,聚焦致密气、深层煤层气,攻关薄层煤层气、奥陶系常规天然气和铝土岩气,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推进多气种交互接替勘探,实现天然气全成藏系统勘探开发。在沁水盆地南部、北部,重点推进中浅层煤层气水平井体积压裂达产...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自新场气田发现以来,勘探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地质理论认识深化与关键技术进步是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目标类型多,常规天然气整体探明程度为16%,页岩气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根据HCZ模式预测,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含页岩气)勘探开发仍将快速发展,具备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 600~2 000)×108 m3的潜力。围绕页岩气、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陆相致密砂岩气等领域的高效勘探开发,需要加强深层海相页岩气增产降本的钻完井、压裂技术攻关,以及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适应性技术准备,加强深层超深层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风化壳储层预测和超深井高效钻井、压裂测试技术攻关,加强陆相致密砂岩气地质—测井—地震一体化甜点预测和低成本直井多层压裂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5.
深入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在不同勘探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梳理和分析油气成藏理论新认识和技术新进展,以期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依据。5年来,中国石化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通过攻关中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四川盆地致密气及深层—常压页岩气、东部成熟探区复杂隐蔽油气藏、中西部碎屑岩致密油气等领域的油气富集理论、甜点预测技术及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发现并培育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两个10×108t级大油气田,拓展了6个亿吨级规模效益增储阵地。通过中国石化矿权区油气资源赋存状况研究,明确了“十四五”发展思路及措施:立足长期低油价下高质量发展,加大勘探力度,拓展资源类型、突出区带整体、注重低品位盘活,加快推进勘探大突破大发现,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6×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1.16×1012m3。为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提出了持续加大勘探投入、加大地震勘探、加强风险勘探、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工程技术5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东营、沾化、车镇、惠民、东濮、泌阳、南阳、潜江、高邮、金湖及百色盆地11个富油凹陷油气资源丰富,第3次资源评价石油总资源量为96.6168×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39.8×108m3。截止2002年底,东部11个富油凹陷石油平均探明程度为50.57%,天然气探明程度为27.31%,剩余石油资源量为47.7509×108t,剩余天然气资源量为2645.87×108m3,仍存在较大油气资源潜力。近几年勘探成果表明,东部油气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隐蔽油气藏内,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平面上石油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沾化、车镇、惠民及东濮凹陷,天然气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未来东部成熟探区油气重点勘探领域为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及新层系、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快速探明国内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田--普光气田,并逐步探明了塔河特大型海相古岩溶油田,石油勘探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天然气勘探实现快速发展,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1×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 825.9×108m3;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陆相隐蔽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日趋完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初步形成;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了新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在新区风险勘探方面形成了“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支持了油气勘探的大突破、大发现,为中国石化“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长期以来,盆地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导致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评价较低。自2003年完钻了第一口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探井以来,通过强化地质研究,明确了延长探区位于油气富集的陕北斜坡东部,储集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障壁岛砂坝为主,烃源岩广泛发育,泥岩盖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天然气资源潜力在7 500×108 m3以上。通过积极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明确提出“优质储层与古流体运聚空间的有效配置决定着天然气富集程度”的成藏认识,成功研发出适合延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新型VES-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取得了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 000×108 m3、年产天然气能力达到7.2×108 m3的良好效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此外,还在鄂尔多斯盆地首次发现了具有百万方以上无阻流量的高产气层——石炭系本溪组。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与进展,继下古生界奥陶系发现第一个1011m3级大气田(靖边气田)以来,在上古生界又发现了榆林、苏里格、乌审旗等多个1011m3级大气田和子洲整装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勘探态势良好,累计探明储量已达1.3×1012m3。勘探实践和综合研究表明,该盆地后备资源充足,勘探潜力较大。其中,盆地东部多层系复合含气区、靖边古潜台周围、盆地南部、盆地西北部以及煤层气和生物气是天然气勘探发展的重要领域,未来10年可望再新增(5~10)×1011m3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气田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家新一轮资源评价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天然气资源量为56×1012m3,由于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低,目前资源探明率平均为10%,所以今后天然气勘探发展潜力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发现天然气藏 223 个,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1012m3,其中探明地质储量1000×108m3以上的大气田有9个。中国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扬子、塔里木和华北三大古板块,它们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大气田也主要分布在这三大古板块之中。中国三大古板块长期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海相烃源岩发育,有多套储集层;发育以膏盐岩为主的盖层;存在大型构造、地层圈闭,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有利条件。三大古板块之中的川渝区、塔里木区和鄂尔多斯区已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田。这些区块也是中国天然气未来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面对日益复杂的勘探开发对象和扭亏创效的巨大挑战,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完善了陆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两项勘探理论,形成了生物礁、河道砂岩和致密砂岩等三类气藏开发配套技术,创新发展了智能滑套分段改造工艺、喷封压一体化储层改造工艺、脉冲压裂技术、超深高含硫水平井钻完井及投产关键技术等工程技术。上述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力支撑了四川盆地川西陆相碎屑岩、川西海相碳酸盐岩、川南海相页岩气、川东北元坝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发现了3个千亿立方米级规模天然气商业储量区,探明了2个、建成了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储产量创历史新高。"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攻关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深层页岩气商业开发、高含硫气田安全开发和开发老区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到"十三五"末天然气年产量力争达到(100~120)×10~8 m~3。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全国各含油气盆地首位,但探明率仅10%,故勘探潜力巨大。几十年来,该盆地已形成了先进的天然气工业技术体系、最完善的天然气区域管网、最成熟的市场,被中石油确定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故该盆地天然气大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为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适时推出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川中地区多层系滚动勘探开发、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川西北地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与开发示范、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大型构造气藏探索与发现、蜀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以助推未来国内最大气区的早日建成。上述工程是实现中石油"西南增长极"的关键,涵盖四川盆地天然气重点、热点、难点领域,平面上几乎覆盖全盆地,纵向上包含多个含气层系。上述工程2020年预计天然气产量介于250×10~8~290×10~8m~3,占西南油气田规划产量300×10~8 m~3的绝大部分;2030年西南油气田有望达产500×10~8~700×10~8 m~3。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都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气源岩分布面积广,煤系地层多,可形成丰富和多种类型的天然气及其气藏,已发现的气藏可划分为4大类12亚类。但是,目前我国天然气探明程度仅有百分之几,已发现的气田以探明储量小于100亿m^3的为主,且 在平欠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发展我国天然气勘探的是:继续发展对四川、陕甘宁、塔里木、吐-哈、柴达木、琼东南-莺歌海、东海等7个已形成或初步形成的气区的勘探;积极开辟和探索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北侏罗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9月22日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在井深5 391 m的奥陶系获得高产油气流,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新篇章,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全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第二次大跨越的序幕。此后的30多年,先后在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共发现了近30个大油气田,使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不断攀升,创立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形成了具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在分析总结近30多年来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2030年以前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的方向,包括4个战略扩展区、9个战略突破区和5个战略准备区,分述如下,战略扩展区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战略突破区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阿瓦提断陷、孔雀河斜坡,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乌伦古坳陷,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西北部下古生界,四川盆地北部,中扬子江汉盆地及周缘、湘西—湘中地区,下扬子古生界,滇黔桂地区古生界,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战略准备区是河西走廊地区石炭—二叠系,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青藏地区、羌塘地区等,江西、鄱阳湖—三青江地区石炭—二叠系,海域的南黄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良  孙祥  胡晓浩  郭艺 《天然气工业》2009,29(3):121-124
为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适应高需求、高价格的形势,在总结近10年天然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市场策略。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讨论了天然气发展的基础、薄弱环节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按照深度登记区块、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将部分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将“川气东送”的天然气引向丹江口库区等中部地区、切实发展LNG投资、发展境外天然气业务等认识,还提出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步骤、税制改革方向、合并石油合作条例等国家天然气政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й���������̽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系统总结国外深盆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预测了中国深盆气的勘探方向。结果认为:中国东部拉张的裂谷型盆地不利于深盆气的形成;中国中西部由板块内部的克拉通盆地与板块边缘前陆盆地叠合、复合而成的盆地具备深盆气发育的条件,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最为现实的深盆气勘探区域,川西前陆盆地三叠系也显示出了发现深盆气的兆头,库车、准噶尔南缘等前陆盆地将是潜在的深盆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8.
未动用储量泛指探明后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未投入开发的储量。分析未动用储量状况,摸清其特点,可以厘清这部分储量的开发潜力,对于了解已有的物质基础、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天然气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石化未动用储量主要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等盆地,气藏类型以低渗气藏、碳酸盐岩气藏和凝析气藏为主。未动用储量中,落实储量、待落实储量和待核销储量分别占37.0%、46.2%和16.8%,具体分析了待落实储量和待核销储量的主要原因,指出中国石化近中期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对象是"落实储量",预计建产潜力约70×108m3,预计新增经济可采储量潜力约440×108m3,为编制年度开发部署和开发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勘探面积约4×104km2。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盒8段砂层发育,砂体具有毯式分布特征、岩相具有分带特点,发育3种储层类型,目标勘探应从砂体预测转向气层预测,勘探难度较大。经过近期的整体勘探,已累计发现了我国陆上超万亿立方米储量的整装大气田,在苏里格西区和南部勘探又有了新的发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有利、资源量大、探明率较低,具有形成2×1012m3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的地质条件,苏里格西区是下一步提交天天然气规模储量的重点地区,苏里格南部则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量增长接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