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某有轨电车顶部受电弓弹簧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断裂。为了分析断裂的原因,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光学显微镜、直读光谱分析仪对该弹簧进行了宏观检查、断口扫描、显微组织检测、化学成分等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硬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弹簧服役过程中承受拉应力作用,同时服役环境中存在腐蚀性介质,同时满足应力条件与介质条件,结合断口微观形貌判定该弹簧失效模式为应力腐蚀断裂。  相似文献   

2.
高炉大钟拉杆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为了查明断裂原因,对拉杆头部的断口进行了宏微观分析和拉杆头部的材质解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杆断裂的裂纹源位于表面R5过渡圆弧处,裂纹由表面向内疲劳扩展至断裂。表面裂纹萌生原因是拉杆在腐蚀性高炉煤气粉尘和轴向拉伸等工作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应力腐蚀裂纹。建议加大R5过渡圆弧的尺寸,拉杆材质最好选用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较好的低碳低合金钢。  相似文献   

3.
采用宏观形貌观察、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形貌分析和断口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某1 000 MW核电机组汽轮机碟簧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碟形弹簧的断裂性质按断裂先后顺序依次为点腐蚀损伤、应力腐蚀开裂和脆性断裂,引起点腐蚀损伤的原因为碟形弹簧服役环境中腐蚀性元素的作用,过大的压缩量加速了碟簧的早期失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某开裂的不锈钢焊接管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管局部补焊区域存在残余应力,补焊造成附近组织晶界敏化,协同环境中存在S离子和Cl离子等腐蚀性介质,故在补焊位置发生应力腐蚀沿晶开裂。  相似文献   

5.
利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检验、断口形貌分析、有限元分析及能谱分析对腐蚀断裂的黄铜连接螺母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因材质不良、制造工艺控制不当造成黄铜连接螺母的强度和韧性不足,在生产制造或存放运输过程中接触到了含有S元素的腐蚀性介质,在管路内部介质压力、紧固预紧力及加工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整个螺母的应力集...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对断裂的电连接器接触体进行表面和断口的宏微观形貌观察,断口表面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电连接器接触体在含Cl~-介质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最终在工作振动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裂纹萌生阶段主要特征为腐蚀坑和沿晶,扩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裂纹穿晶、分叉和疲劳条带。酸洗后腐蚀性Cl~-的残留与接触体表面镀层开裂导致接触体断裂。  相似文献   

7.
起落架连接螺栓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螺栓进行材质、工艺、断口、金相组织、能谱等分析,找出其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起落架连接螺栓的开裂性质为应力腐蚀开裂,腐蚀性元素为氯离子,1Cr17Ni2螺栓在400~580℃回火后,碳化物在晶界析出,降低了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是造成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断口宏观特征、材质、断口电镜、硬度以及微观组织等方面对换热器内紧固螺栓断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材料铬含量偏低并发生敏化,导致抗腐蚀性能降低,在环境介质的交互作用下发生晶间应力腐蚀开裂,最终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9.
曹颖  杨玉强  赵晓辉 《金属热处理》2007,32(Z1):305-306
某石化公司使用的高压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失效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泵轴在含有H2S等腐蚀性物质的循环水中,遭受电化学腐蚀形成疲劳源,泵轴转动形成的扭力加速裂纹的生成和发展,最终造成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0.
姚春清 《铸造技术》2014,(10):2271-2273
对高Zn含量超高强度铝合金进行不同回归时间的RRA处理,之后进行拉伸实验和拉伸应力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RRA处理后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抗应力腐蚀性能随回归时间的不断变大而增加。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合金的断裂时间明显减小,拉伸应力腐蚀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1.
杨力 《腐蚀与防护》2008,29(5):299-301
油井的双公短节在提升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微观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及点腐蚀试验等手段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公短节内壁在含有硫、氯等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首先产生腐蚀坑,并在点蚀坑底萌生氢致裂纹,最后在外力作用下,在腐蚀严重的部位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
飞机在飞行一段时间后,输油管卡箍上的螺栓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查、基体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分析、能谱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断裂螺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性质为应力腐蚀;环境介质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使螺栓在应力集中的T型连接处产生应力腐蚀断裂;未按要求状态进行最终热处理导致螺栓组织异常、硬度偏高,从而增加了螺栓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对断裂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S30408/Q345R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耐晶间腐蚀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80℃×2 h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过渡层焊缝与基层焊缝熔合线附近出现了合金元素扩散,脱碳层范围减小;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下降,腐蚀裂纹位于焊缝熔合线附近;焊接接头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受焊后热处理影响不大,慢应变速率拉伸断裂接头未发现二次断裂,S30408不锈钢覆层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比值低,应力腐蚀敏感性小。  相似文献   

14.
汽车连接杆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厂生产的汽车连接杆在低应力下断裂,采用宏观断口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断裂连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连接杆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中存在大量针状马氏体组织,在低应力的作用下,导致材料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透射电镜、慢应变速率拉伸、扫描电镜和极化曲线对2 mm厚Al-Mg-Mn-Sc-Zr冷轧-退火板材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相比母材有所降低,硬度最低值出现在前进侧搅拌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焊接接头在空气中和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低于母材的,且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此外,在焊接接头中,热机影响区是耐蚀性最差的区域,但是在空气和3.5%Na Cl溶液中的拉伸试样均断裂在厚度最薄的搅拌区而不是耐蚀性最差的热机影响区,可见应力腐蚀对试样断裂的影响有限,说明Al-Mg-Mn-Sc-Zr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一和复合添加Mo和Cu的方法研究了汽车排气管用钢在氯离子腐蚀介质中耐点蚀和应力腐蚀性能行为,并通过时效处理法研究了合金化元素的析出行为及其在局部腐蚀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添加Mo或Cu可提高排气管用钢在氯离子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复合添加Mo、Cu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氯离子介质中的腐蚀,其效果相对单一添加Cu元素更好,但是Cu元素的添加量不宜超过0.19%。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应力腐蚀开裂方式逐渐从穿晶断裂转变为沿晶断裂为主,并伴随穿晶断裂的混合型断裂方式,裂纹源于点腐蚀坑并沿着点腐蚀坑扩展。  相似文献   

17.
飞机发动机引气预冷系统导管固定卡箍服役后发生断裂,通过外观观察、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硬度试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卡箍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卡箍为高周疲劳断裂;导管设计布局在发动机舱,断裂卡箍处位于导管安装有波纹管端附近,在发动机运转中产生振动,如果卡带与支架装配过程中装配应力过大,会导致外表面边角处应力较大,同时在振动应力作用下,在外表面边角应力集中处形成裂纹并扩展,降低支架的边缘和卡带表面处的应力集中,消除卡带边缘的残余应力,可有效防止卡箍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8.
Al-Zn-Mg合金的应力腐蚀断裂成为其进一步应用的瓶颈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Al-Zn-Mg合金应力腐蚀断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阐述了主要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对合金应力腐蚀断裂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温预析出处理、单级时效、双级时效、三级时效等热处理对析出相和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的作用规律。针对Al-Zn-Mg合金应力腐蚀断裂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沿海湿热气候条件下,某220 kV变电站母线闸刀驱动杆的连杆球铰发生完全断裂,闸刀无法操纵。为明确故障原因,使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直读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分析仪等设备对连杆球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断裂的连杆球铰断面上存在腐蚀性元素Cl。综合来看,连杆球铰断裂的直接原因是在沿海湿热环境中,Cl离子破坏了1Cr13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进而诱发了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腐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磨损交互作用,最终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HPb59-1铅黄铜阀门开裂件,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分析、断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灭火器铜阀门在拉应力及S、Cl等腐蚀性元素的联合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对此,提出了合理选材、控制零件应力水平及降低腐蚀介质作用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