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以河南陕县地坑院村落为例,通过对其中4类民俗活动——日常生活、生产性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和人生仪礼活动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出地坑院村落特有的空间形态,重新定义了村落中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公共性,公共性的强弱最终影响到各类民俗活动的发生形式及承载它们的发生场所.  相似文献   

2.
陈实  肖铭 《山西建筑》2005,31(20):26-27
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探讨了购物中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城市中的购物中心并没有改善民众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需求,指出在设计中要加强这种特定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从根本上实现自由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蒲鸿 《风景园林》2011,(6):101-103
公共艺术被视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这种艺术具有公共性,其范围不限于建筑、雕塑、壁画等。国内目前关于公共艺术的讨论由西方而来,集中于公共性问题的讨论。但国内对于公共性的讨论简单地置于哈贝马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理论模式,或者将之置于单一的空间政治中。同时,由于长期处于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内大多数人对于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区更新侧重点多放在环境整治工程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旧社区的活化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探索公共空间活力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并针对产生活力的空间、活动和人群3个核心对象,从小微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日常性及参与性出发,对小微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重庆白马凼小区更新项目为例,通过优化小微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完善空间活动的日常性、加强人群的参与性等一系列设计策略,达到提升小微公共空间的活力的目的,改善当前社区更新中小微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社区更新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高架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也对城市空间和景观造成了割裂和破坏.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高架桥下空间环境整治也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研究总结了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及利用类型,提出桥下空间环境整治的策略,并以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的项目实践为例,以期为今后桥下空间的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成功举办两届后,于2019年来到杨浦滨江。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艺术季从室内走到了室外,以整个杨浦滨江南段5.5 km的公共空间为展场。作为总建筑师团队,作者早在2014年就投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设计工作中,在部分区段建成开放后,杨浦滨江南段终于在2019年9月实现了全线贯通,并与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同步开放。文章以触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为切入点,分别从身体的公共性、认知的公共性和精神的公共性三个层面探讨在本次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公共艺术和公共活动的触发下,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导向的工业遗存再生改造所呈现出的令人欣喜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无法满足使用者身心要求、环境品质低下的失落空间,其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建设模式导致漠视人的基本需求.寻找失落空间的实质在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追寻人性价值的回归.该文提出了以环境行为学研究为基础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工作方法,选取杨公桥桥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和抽样调查,研究并分析活动主体(人)、活动事件(行为)和活动场所三者之间的作用与关系,找出空间失落原因,进而提出空间优化与改造策略.最后指出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需求的科学,对环境行为的研究是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与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影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与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价值内涵从注重物质功能向普惠公共群体转变。以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概念的理论内涵。参考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基于历史维度分析中西方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的历史演变进程,总结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演变的特征,透过比较视角得出中西方规划实践中公共开放空间所体现的公共性呈现“殊途同归”的趋势。既丰富了对公共开放空间理论层面的研究,同时对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猛 《室内设计》2010,(1):51-54
本文以德国市场广场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历史中和今日生活中的市场广场号观,提出德国市场广场是城市中“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公共性与人的活动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主要脉络;正是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管理及其对公共活动的高度容纳才创造了今日德国市场广场多样化的空间与景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空间正义理论,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席的现象表征:空间分配不均、空间私有化、空间情感缺失和空间商业化。以东京公共空间公共性复兴经验为例,提出公共空间可观性、可达性、可参与性、情感性和复合性设计的复兴策略,为当代城市空间公共性的重构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法国和美国多种城市空间街道、大型购物中心、车站、咖啡馆、广场和花园等进行简要评述,提出了当前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何构建能够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且该空间可以培养彼此分享的意识,促进地方公共领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休憩场所, 有些却因为基面衔接不当、岸线形式单一、建筑 设置受限、设施配套错位等不能契合使用者的 行为需求。而行为模拟可以自下而上呈现空间 中的自组织行为,对滨水公共空间研究有应用 前景,也符合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背景,但目 前研究还主要集中于交通疏散行为。本文通过 国内外文献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统 计,解析户外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和行为模拟 的相关热点,对主要文献和滨水相关文献进行 解读并总结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滨水复杂空 间的随机行为研究,提出关键问题和突破方向:以偏好分析与行为模拟相结合来探寻滨水使用者 的行为偏好;以多代理行为模拟对滨水休憩行为进行仿真模拟;以滨水关键要素节点的量化拟合 使模拟情境贴近实测场景;建立三个维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辅助滨水公共空间的精细诊断。  相似文献   

13.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文化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云英  田勇  武真 《规划师》2000,16(5):84-87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艺术品,对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品位和提高人们的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雕塑必须根植于城市环境中才具有生命和活力,特定的城市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背景赋予城市雕塑以个性特征;同时具有生命活力和个性特征的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富于文化意义的表现力。城市雕塑以人为主体,体现 “人·环境·雕塑”的空间理念。实现艺术家与建筑师的结合机制,有助于城市空间文化的有序稳定发展,是实现城市空间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吴若虎 《风景园林》2011,(6):104-107
在中国各地竞相"美化"、"亮化"城市环境的背景下,公共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我们开始有机会并不孤立地看待某件城市雕塑,而是将它纳入到区域景观乃至城市空间规划中来讨论,并将讨论内容拓展到城雕之外的景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夜景照明等更大的范围。但受制于过往落后的艺术观念及审美惰性,公共艺术之于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对消费社会背景分析出发,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失落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进行简要的论述,以上海大拇指广场为例,提出社区商业广场空间设计中的几点策略来促进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作为联结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纽带,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态。香港这个特殊城市,它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因素,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了高效率的特点。这种高效的社会生活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包括了交通、休闲、工作、学习、生活空间)的发展模式。本文从高效率方面分析了香港的社会生活状况特点同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宁 《风景园林》2016,(3):115-123
城市公共空间是与城市交通系统同等重要的城市基础性组织及全局性控制要素。城市公共空间格局研究主要关注公共空间的配置及其机理,对把握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构成及其演进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在长期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理论前沿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田野调查、环境行为实证研究和形态学量化分析,探析了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性原则,即结构适配、场所固结、层级连续和界面约束原理: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总是与城市结构相适配;有若干独特地点从整个连续系统中凸显出来;形成层级连续系统;并具有明确的限定约束界面。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 载体,其内在结构体系的演变体现着不同时代 背景下居民的健康需求变化。研究基于“全面健 康”发展视角,追溯国外社区公共空间理论及实 践演化过程,对不同健康维度下社区公共空间 的体系结构进行关联性对比分析,将其总结为 三个阶段:生理健康满足的“单维”探索期、注 重人文思想的“双线”发展期、关注生活品质的 “多维”拓展期;探究了不同时期社区居民健康 诉求调整与社区公共空间结构体系演变的对应 关系,揭示了社区公共空间体系由单一物理空间 影响向心理、环境、社会等全面健康影响的发 展演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浅议城市高层建筑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层建筑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助推下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本文从空间资源的角度切入,对高层建筑的公共性进行研究与论述,进而作较深入的规划解读,最后基于城市公共性对高层建筑发展提出改进建议,为促进高层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理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管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管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优化空间管制的重点在于建立完整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并将城市设计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使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较为全面地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管理。空间管制的指标体系应兼具强制性和适应性,满足多元化建设的要求。空间管制应以公共空间为重心,在尊重私有物权的基础上,充分保障社会公众和城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