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生物制造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生物制造的人才需求,其次指明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最后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智能生物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及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生物制造专业和其他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学校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为技术基础,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分析专业群平台课程开发存在问题,设定课程开发的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为高职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蕤  徐鹏  方明锋 《广州化工》2012,(5):157-15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及国家对林业科技的战略挑战,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建构"宽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高校的责任义不容辞: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新知识、新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条件保障。高校只有自觉地将自身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之中,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占有一席之地,为创新型国家做贡献。一、紧紧依托行业特点,依据“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围绕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及办学特色,构建知识、技术创新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平台我校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强烈的行业特色。长期以来,我校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文理精神、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将常规培养模式和特色培养模式相结合,探索生物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常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着特色班创新制度和创新人才的选拔,教师创新活动及课程设置等因素,逐步形成了生物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经济和新产业革命发展需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应变,主动求变,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维度打破原有思维的桎梏,以创新驱动自身内涵式发展。化工高等教育应秉承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工程实践训练等方面构建化工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需要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教师养成工程实践素养,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基于“理念引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改革逻辑迎接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工程教育人才的重要保证。工程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两类,其中非技术能力涉及范围广、衡量标准欠完善,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短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非技术能力,为其他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红英  谷永庆  韩会娟  梁磊  王松林  范文秀 《广州化工》2022,50(10):173-175+199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在“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根据社会需求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战略,通过设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培养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互联网+”形势下的数据化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社会符合度高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物质资源的平台化学品制造,是解决目前石化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在有机酸(琥珀酸、富马酸、L-苹果酸、葡萄糖二酸、丙酮酸、苯丙酮酸、α-酮戊二酸)以及其他平台化学品(2,5-呋喃二甲酸)生物制造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生物制造在平台化学品生产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社会发展以及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已然变革。如何有效应对社会需求进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当下面临的任务。由过去严格的"专业对口"培养,转向为拓宽知识面的"专业素质"培养。因而高校各个专业培养具体实施方案相继发生改变。如在化工等非生物专业增设《生物化工概论》课程,那如何在化工专业开展《生物化工概论》课程,本文提出了跨专业模块化建设思想理念,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鉴CDIO教育方法中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大工程理念,构建了以课程教学体系的"3平台+1体系"模式、实践创新体系的"3实践+1认证"模式和培养时间上的"3校内+1企业"模式等三个"3+1"结构为特色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基于CDIO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多年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经验及生物化工工艺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我们提出了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三结合"教学改革方法,即专业课与基础课结合、专业课与实践结合、专业课与竞赛结合。通过在基础课教学过程调整授课重点,专业课教学过程引入实训环节,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科研能力,我们探索和实践出一条可行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创新实践平台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场所,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追求。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依托现有实验资源构建了多层次有机化学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在能源资源替代中的途径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向晨 《化工进展》2011,30(11):2333
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促使人们不断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目前的化石能源。本文介绍了生物质在能源和化工领域替代石油资源的各种可能途径,分析了这些途径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各种生物质资源不但能够成为石油资源的直接替代,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而且能够成为开发各种化工产品的资源平台,形成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产业竞争,实现对石油资源的间接替代,如各种生物基基本有机化学品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开发生物质转化制液体燃料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将对石化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高校教育领域,材料类专业是理工类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应对当前阶段材料学生缺乏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通过以材料设计竞赛为平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体系,从而促进材料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实施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多年来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构建PCRRT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双创”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强训提能全真实践环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学生双创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国家、省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依据,结合我校高分子工程类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搜集了近年来我校高分子类大工程类学生创新培养的典型案例,并从精英高职人才培养、PMC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六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案例培养等五个方面对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以寻求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培养途径,为学界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倪晔  刘梦晗  郑璞  孙志浩 《广州化工》2012,40(13):178-179,18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知识已成为全球共享资源,在此背景下双语教学正成为高等教育培养改革的一大亮点。生物催化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革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生物化工专业课程《生物催化工艺学》的开放式双语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并构建一套灵活、多样、生动的双语互动式教学模式,为相关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创新育人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滁州学院基于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实行班导师制度、科研融入教学、校企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滁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学校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