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校区教职工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设计原则、景观布局等方面对小尺度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尺度空间居住区景观设计把人工与自然、功能与艺术、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间,合理的布局,巧妙的构思,能使人们在小尺度空间内感受不同景观带来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不仅仅是通道,还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室外空间,通过它可以观赏城市的外部环境,因此,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本文从城市空间的探求出发,揭示城市道路的空间类型的本质特性,进而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城市住宅区邻里交往模式的转变,城市住宅区邻里交往出现交往空间缺乏细部设计、交往空间环境过渡景观化、交往空间盲目开发水景、交往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封闭、交往空间中青年人参与性弱等问题,进而提出现代城市住宅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适宜性营造的观点,并根据此观点提出强化地域适宜性、行为适宜性及识别适宜性三条设计对策,为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街道不仅是城市意向空间的主导因素,也是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从传统与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对比的角度对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基于营造宜人的城市交通空间,提出了城市街道向小尺度发展、整合街墙形态、规范建筑立面、建设可识别系统、完善步行系统等未来城市街道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设计对游憩需求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时下城市公共空间市民的需求分析,探讨城市景观设计对游憩性需求和娱乐性需求两方面的发掘,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艺术化、社会化的景观设计取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踵而至的城市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而住区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占较大比重的场所,因此,通过对住区中"陌生人"的交往现状及其共处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分析,试图探索增进"住区陌生人"交往的新交往共享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托,提出创新空间,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更完备的人性化景观,更新交往方式,构建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情感空间,期望城市住区向更宜居、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既是限定和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又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构成要素归纳与总结的研究方法,得出城市街道界面构成中底界面、侧界面、广告界面是三大核心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体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应当以把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要素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这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得方法来进行.最终营造出聚集人气、空间尺度宜人、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街道界面景观.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道路绿化景观作为支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的空间气候环境、美化城市道路景观、调整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从合理规划布局、运用信息化辅助手段、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完善附属性设计方案、凸显特色等方面开展景观设计,以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空间基础。现代城市空间影响着交往模式,交往的基础在于共同在场。现代社会共同在场中的交往虽然密集,但却是相当功能性的、职业性的交往,人在深层次上仍不免孤单。对照传统社会的共同在场中的亲近关系,可为重建现代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问题的研究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广为关注的课题之一.笔者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宜人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强调入在场所环境中的体验.强调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原真性回归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作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宜人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代汉口租界历史的解读,主要从时间脉络的纵向角度和空间线索的横向角度出发,对汉口租界的街市空间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揭示了在西方殖民文化冲突下汉口的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建筑单体演变的共时性与历史性的存续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其建筑风貌的保护建议,从而为武汉历史名城的整体保护提供多角度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地下空间整个运营期内(一般为50年以上),由于各种自然(如气象、水文等)和人为因素(城市水资源措施等)的影响,地下水环境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能会对地下空间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如结构的上浮问题、渗漏问题、高水压问题和地面沉降问题等);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结构自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下水环境,若考虑不周,在运营期内将引起一系列的次生环境及工程问题。本文针对上述两个方面问题的成因、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系统探讨,为科学预测评价、有效控制乃至最终规避地下水环境和地下空间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城市化和产业更新的推动下,高新科技新城(区)得到空前规模的快速发展。一些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可达性较弱地区也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而往往这些城市建设用地便是新城区或高新科技开发区的不二之选。在城市特色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两方面,高新科技新城(区)都存在诸如人气聚集、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问题。文章通过山东烟台市高新科技开发区城市设计实例,总结滨海高新科技新城的发展特征和设计需求,提炼其设计理念与策略,塑造功能多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生活体系,旨在为类似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国内传统雨水排放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低影响开发(LID)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其优越性,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就LID雨水管理模式的中国化,如创新式推广、本土化表达、多元化应用、数字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为该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参考和建议:改变传统的"以点带面"的推广方式,因地制宜的选择工程技术措施,将LID理念和技术多元化应用于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流域水环境治理,应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增强LID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温的加速上升,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兰州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理念由此进入了兰州市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兰州市为例,就低碳理念如何在城市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实现做了初步探讨,并在城市建设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回顾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并且关注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们从诗歌角度对于建筑空间的解读与感受,而且进一步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探讨并发掘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义及其内涵。这种空间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对于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标准《城市消防规划规范》的报批稿已通过审查,有望近期正式颁布和实施。介绍了城市消防规划的基本编制思路和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深圳市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实践,对新规范要求的火灾风险评估、普通消防站、特勤消防站、消防供水等方面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新规范未涉及的城市火灾隔离带、森林消防、消防救护体系、应急避难场所、近期消防规划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险投资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我国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考察了风险投资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其促进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广东、江苏、山东为代表的沿海省市风险资本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内陆地区;在2002-2008年期间,其促进作用基本上是逐年增强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ArcEngine二次开发包结合水力学基础算法,建立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模型,以模拟山地城市降雨径流,分析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北部新区盘溪河流域排水系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效率系数Nash-Suttcliffe系数Ens为0.56~0.76,相对误差8.82%~11.8%。模型关键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表明,最敏感参数为径流宽度、坡度、曼宁系数和不透水面积率。针对排水管道内流量、充满度和溢流检查井个数等方面进行了排水系统排放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52%的排水管道长时间处于满流状态,五十年和百年一遇的超载排水管道占排水管道总数5.86%和8.20%;百年一遇暴雨下有0.72%的检查井发生溢流,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31%的检查井发生溢流。该模型实现了对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产汇过程模拟以及内涝点位置和数量的识别,为城市雨水管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