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回同塔110kV线路悬垂绝缘子串带电更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国信  吴增辉  邓开清 《供用电》2010,27(3):57-59,63
针对多回同塔110 kV线路铁塔塔头尺寸小,利用常规带电作业方法难以进行绝缘子更换的难题,研究出了两种带电作业方法和作业工具。阐述了这两种作业方法的研究原则和操作步骤。通过在福建省的推广应用证明了这两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多回同塔110 kV线路悬垂绝缘子串带电更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MD500直升机和国内1 000 k V三角形排布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建立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HLLWP)模型。在不同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的侵入角度和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与导线的距离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和操作人员身体表面的电场强度。考虑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靠近不同相导线时的侵入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直升机和几种不同导线排列500 kV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建立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HLLWP)靠近输电线路的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的侵入角度和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与导线的距离下,操作人员屏蔽服和直升机作业平台表面的电场强度,基于计算结果给出了不同导线排布下,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靠近不同相导线时的最优侵入路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行检修带电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宁 《宁夏电力》2009,(3):17-19
通过分析10kV配网带电作业的特点,提出开展10kV带电作业应重视的问题,阐明了带电作业在10kV配网运行检修工作中具有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作业环境复杂等安全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莞某镇同塔多回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建立了包括作业环境、人员素质、作业机具与防护、安全作业综合管理、现场管理等配电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分析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危险因素,确定了该镇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等级。根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该镇同塔多回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处于较好的状态,该法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勇  彭勇  刘铁  刘庭  刘凯  徐天勇  涂明 《高电压技术》2015,(4):1292-1298
为了给直升机应用于特高压交流(UHVAC)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作提供参数依据,确保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利用全尺寸模拟直升机布置了平台法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典型作业工况,开展了1 000 k 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获取了各典型工况下的带电作业间隙放电特性,明确了直升机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最低放电位置,根据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保证作业危险率10-5,得到了在海拔高度≤1 000 m地区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最小安全间隙距离,即相地最小安全距离为6.8 m,相地最小组合间隙为7.3 m,相间最小安全距离为9.2 m,相间最小组合间隙为9.5 m。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配电网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大城市配电网带电作业急速扩张,其作业的安全综合评估显得十分重要。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受到城市电配电网实际运行环境、安全生产制度以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呈现出分层分级的非线性综合评价的特征。为此,提出采用一种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的G1赋权法进行综合评估的思路。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带电作业特点,建立起配电网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G1赋权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各自权重,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对某实际带电作业现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验证,说明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为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因塔型大、导线数量多等问题造成的带电作业难题,通过进行塔位参数、设备特点分析和安全距离验算,提出一种直升机“吊索法”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并首次应用于高海拔地区±1 100 kV特高压直流吉泉线3 383号带电消缺工作中。结果表明,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技术有效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运检成本,实现传统带电作业向智能、高效带电作业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带负荷带电的旁路带电作业方法,该方法是借助旁路不停电系统在常规带电作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拓展了带电作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500 kV紧凑型线路直线塔尚无成熟的进出电位方法的情况,经过科学的计算和实践,"V型"进出电位法成功应用于紧凑型线路直线塔进出电位。该方法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充裕,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线路本体的安全运行是影响架空线路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风速、日照环境温度、导线温度等对线路载流量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气象边界条件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日照强度、风速条件放宽时,线路载流量增加;并且指出,当实时、准确地测量导线温度及线路所处环境的微气象条件,用来计算线路载流量,并严格遵守制定动态增容的安全判据时,即可安全有效地实现线路的动态增容;同时,说明了动态增容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输电线路目前所采用的瓷、钢化玻璃和复合材料三种绝缘子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世界各国绝缘子的研制及使用情况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特高压线路用绝缘子的研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当前配电网分支线保护配置方案及其对用户年平均停电损失的影响,为降低用户年平均停电损失,提出一种分支线保护选配方法。该方法将分支线路分为3类,综合考虑分支线路负荷容量、长度等因素,通过比较配置不同保护时的用户年平均停电损失,选取最优配置方案,为现场选配分支线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为方便现场使用,对选配方法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选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用户年平均停电损失。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鸟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晓光  杨振伟  谢平  王世洪 《广东电力》2011,24(6):47-49,96
以九江地区输电线路为例,分析了鸟害的种类及特征,介绍了目前各种防鸟措施的利弊,提出应根据电压等级、鸟类以及环境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防治鸟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在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的基础上,归纳出10种具体防鸟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器》2017,(12):140-144
目前中国超高压输电线路上普遍采用一次自动重合闸,对二次自动重合闸鲜有研究。笔者分析了在某些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合理设置第二次自动重合闸对系统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应用于500 kV输电线路的二次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在现有保护装置上增加第二次重合闸功能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实施二次自动重合闸,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依据研究开发的二次自动重合闸装置在华北电网试点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在有限的监测条件下对输电线路架空导线覆冰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文中以导线悬挂点倾角监测装置及拉力传感器为监测工具,结合档内导线最大弧垂及线长计算,推导出一种适用于耐张式连接的导线标准覆冰冰重模型。该模型根据架空线悬点处张力与倾角对覆冰导线冰重进行求解,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袁翔  汪利华 《供用电》2010,27(2):71-73
35kV架空线路三相导线不同排列方式之间过渡存在导线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限值的问题。主要对35kV架空电力线路三相导线排列方式改变时,任意两相导线的线间距离是否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要求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孙学文  佘刚  王方 《湖北电力》2010,34(1):59-60
文章阐述了10kV及以下架空绝缘导线的特点、应用范围和雷电对其产生的危害,针对线路防雷提出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风噪声等可听噪声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线路设计、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分别介绍了输电线路导线风噪声、绝缘子串风噪声和杆塔风噪声及其产生机理,说明了风速、传播距离等与风噪声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有关输电线路风噪声的测量方法以及噪声源的定位方法,按照数据用途提出了所需测量的主要参数;介绍并讨论了导线风噪声水平的预测方法与评价手段,总结提出了针对现有输电线路及新设线路风噪声的相关防治对策和实施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的试验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1000 kV特高压大跨越工程分裂导线防振问题,在特高压八分裂导线防振试验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特高压子导线平衡振动的因素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完善了现有的试验设备并建立了特高压八分裂导线微风振动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参照大跨越工程的有关参数进行八分裂导线防振方案试验,比较Bate阻尼线+防振锤型式和全防振锤型式这两种防振方案防振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两种防振方案均能满足技术要求,从线路长期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建议采用Bate阻尼线+防振锤型式的防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