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醋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醋糟是固态食醋酿造过程的下脚料,呈酸性且含有纤维、蛋白、脂肪、无机盐等成分,随意堆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实现醋糟的资源化利用是食醋酿造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发出了许多醋糟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等。该文系统阐述了醋糟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并对其进一步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醋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醋糟是酿醋的下脚料,其酸性大、腐烂慢,易污染环境。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变废为宝,既可减少醋糟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实现醋糟资源的再利用。该文介绍了醋糟在发酵饲料、酶、益生菌、能源制备和有机肥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醋糟资源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饲料资源匮乏,主要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长期依赖进口,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醋糟是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之一,但因粗蛋白含量偏低、粗纤维含量高,限制了其在畜禽饲料中的直接应用。为了提高醋糟饲料化利用效率和使用范围,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将其变废为宝,既可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实现醋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该文介绍了醋糟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发酵醋糟制备蛋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研究进展,旨在为缓解我国常规饲料资源紧张,醋糟资源饲料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以醋糟为代料袋栽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成份醋糟、不同配方的栽培试验,发现醋糟与锯木屑或醋糟与棉籽壳混合配方效果最好;单一醋糟袋栽效果较差。另外,不同成份醋糟对袋栽黑木耳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醋糟在模拟废水中吸附Pb2+的性能。考察温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初始Pb2+浓度等对醋糟吸附Pb2+的影响。结果:醋糟在较广泛pH范围3~10,温度25~40℃时,对低浓度废水中的Pb2+具有较高吸附率,醋糟对Pb2+的吸附率达到91%以上。醋糟对Pb2+的吸附为快速吸附,在初始Pb2+浓度低于64.84mg/L、醋糟用量33.33g/L时吸附率达到94%以上。醋糟用量在7g/L时,吸附率达到92%以上。Na+,K+对醋糟吸附Pb2+的影响较小,Ca2+,Mg2+在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对醋糟吸附Pb2+造成一定影响。结论:醋糟对固态发酵醋产品铅含量控制有一定影响;醋糟的再利用需防止重金属污染;醋糟可作为低浓度含铅废水的潜在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醋糟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醋糟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变废为宝,实现了醋糟资源的再利用.文章介绍了醋糟在饲料生产、栽培基质、食品酿造、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从而为醋糟资源再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醋糟是酿造行业的副废物,我国每年产量巨大,醋糟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达到高值化利用醋糟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通过在鲜醋糟中添加少量食品级迟效碳源和食品级速效碳源等可食用原料,探讨了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可能性与效果。结果显示:与通常的猴头菇栽培培养基相比,实验组的鲜菇在总产量、栽培时间和出菇茬数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为酿醋行业节能减排以及醋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在大中型固体制醋的厂家,大量的酿醋填充料经过一次醋酸发酵后,淋完醋的醋糟,过去认为没有什么再利用价值,而被扔掉,以致堆积成灾,不但影响了环境,而且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为此我们对醋糟的再利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一些小型厂家,在全固体制醋工艺中进行醋糟的回收再利用制醋发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我们一个车间内进行了实验投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工艺的操作方法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醋糟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食醋生产企业处理醋糟及现代农业载培食用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研究了以醋糟为主要原料载培食用菌,通过试验培养温度和培养料的pH值对平菇、蘑菇、金针菇和猴头菇等食用菌的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醋糟栽培食用菌,可使醋糟变废为宝,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食用菌的载培,并为食醋酿造生产企业处理醋糟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鲜醋糟袋栽猴头的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配方的栽培试验,发现单一醋糟或醋糟与棉籽壳混合配方袋栽效果最好,不同成份的鲜醋糟袋栽效果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3种食醋(白醋、陈醋、香醋)和5种酵母提取物(YE)(编号为1号~5号)混合调制用来缓解食醋的刺激性,提升食醋的香气与口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最佳YE浓度与3种醋最适YE,确定食醋最优的配比。结果表明,在添加0.1%YE时,3种食醋感官评分最高(分别为6.71、6.27、6.48)。白醋、香醋及陈醋最优的YE分别是1号、3号及5号。通过电子鼻分析,5种YE中氮氧化合物最为丰富,其次是醇、醛、酮;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白醋中加入1号YE后,白醋的水果香(苹果、菠萝)、花香(鲜花、橙花香)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陈醋中加入5号YE后,陈醋的坚果香、奶酪香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香醋中加入3号YE后,香醋的水果香(香蕉、梨)和玫瑰花香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食醋分为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二者在制作工艺、物质组成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酿造食醋中风味物质多样,营养和功能成分突出,市场欢迎度高,但生产成本高于配制食醋。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鉴别方法研究经历了从感官评价到理化分析,再到仪器分析的历程,目前仪器分析是研究重点。该文综述了鉴别两种食醋的一些分析方法,进而为两种食醋之间进行区分鉴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和包装的食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获取不同食醋样品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 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产地和包装食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结果 瓶装与袋装食醋、山西产与江苏产食醋可很好地区分开; 乙酸丁酯可能为好太太牌食醋的特征性风味物质, 2-正戊基呋喃可能为紫林牌食醋的特征性风味成分, 乙二醇单丁醚和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可能为恒顺牌食醋的特征性风味成分。镇江香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较多。结论 GC-IMS可以有效地分析食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比较不同产地和包装食醋风味物质的差异, 为食醋风味物质的分析及食醋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美拉德反应定性得出醋液中美拉德反应能够发生;将模拟醋液和醋液在不同温度下放置,通过定期测定样品的色率变化,分析了醋液中美拉德反应发生的程度;通过向醋液中添加亚硫酸钠抑制剂的方法间接评价美拉德反应对食醋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食醋中不仅可以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且美拉德反应发生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系列保健醋的功能及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系列保健醋配方形成的基础,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结合现代的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介绍了系列保健醋——米醋、香醋、辣醋和甜醋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乳酸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对食醋的认知一直停留于一种含有醋酸的酸味调味品阶段,忽略了食醋中不挥发酸对食醋风味的贡献。国内外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显示,东西方食醋因原料、工艺差异,食醋中的有机酸成分存在很大差异,东方谷物醋较西方果醋风味丰富,尤其是食醋中的主要不挥发酸成分-乳酸对调节食醋风味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特定乳酸菌种及代谢产物的靶向调控,调节食醋中醋酸与乳酸的合理配比。通过提升不挥发酸在总酸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具有醇厚味感的乳酸含量,减少醋酸对味觉的刺激,使食醋口感更加绵酸柔和,可全面提高食醋风味品质,为未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论食醋的功能性与新型功能性食醋的开发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该文对酿造食醋、食醋的功能性及近年来中外食醋科技工作者对新型功能性食醋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新型功能性食醋的设计,如以粮食新资源为原料的功能性食醋、糖类功能醋、果蔬类功能醋等共19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阆中保宁醋不同品牌和年份的8个 醋样进行香气物质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8个醋样含有酸类10种、酯类14种、醇类4种、酚类6种、醛类10种、酮类4种、吡嗪类5种、呋喃类 4种、其他类11种;四大名醋的香气成分种类繁多且差异明显,其具有各自的独有香气成分,其中山西老陈醋6种,镇江香醋5种,永春 老醋2种,保宁醋4种。 山西老陈醋的吡嗪类成分中2,3,5,6-四甲基吡嗪含量最高,平均580.75 μg/L;镇江香醋B2的乙偶姻中含量最高 为562.6 μg/L。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各类食醋原料、微生物和香气成分之间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醋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在醋豆、醋蛋液等保健品的制作过程中食醋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功效的影响很大,最好使用发酵食品——9g/100mL米醋.文中从发酵技术的角度对高浓度食醋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简述,对每一工序的工作都进行了要点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出一款营养功能兼具的黑枣醋蛋液产品,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黑枣醋蛋液与白醋醋蛋液成分与功能的差异。跟踪测定了浸泡过程中多酚、磷、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醋蛋液抗氧化能力及黑枣醋蛋液与白醋醋蛋液不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黑枣醋蛋液最适浸泡方式为二次浸泡;黑枣醋蛋液中多酚浓度在40 h时达到最高,是浸泡前的2.38倍,磷的浓度整体呈升高趋势,浸泡64 h的黑枣醋蛋液氨基酸总量比浸泡24 h增加了42.62%;浸泡过程中两种醋蛋液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黑枣醋蛋液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是白醋醋蛋液的2倍左右,比白醋醋蛋液多了香叶基丙酮等多种酮类及芳香烃物质,香气更加饱满;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FRAP)得出,黑枣醋蛋液的IC50值均低于白醋醋蛋液,分别为0.19、0.31、0.66 mg/mL,表明其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白醋醋蛋液。综上,黑枣醋蛋液在营养成分、抗氧化等多方面要优于普通醋蛋液,充分证明了黑枣醋蛋液自身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