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IPv6地址的分类及单播地址规划原则、IPv6单播地址规划方法,为互联网服务商和网络设计人员的lPv6地址规划和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IPv6地址综述     
IPv4地址的增幅与数量已远远落后于网民的增幅与数量,IPv4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IPv6技术以其鲜明的技术优势已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本文将从IPv6的地址角度,对各类IPv6地址,包括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及三类地址中的专用地址的分配及用途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未来IPv6地址的分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白帆 《信息通信》2012,(1):86-87
英特网传统IP地址资源的枯竭,是英特网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IPv6(互联网通信协定第6版)早在1998年12月被IETF(互联网工作小组)通过公布互联网标准规范的方式定义出台。IPv6提供了足够多的非传统IP地址资源,但是在彻底替换传统IPv4(互联网通信协定第4版)地址之前,涉及大量网络和应用软件改造。本文从运营商的角度探讨了一个趋于平滑的,对传统应用软件无需改造的技术方案,作为IPv6演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IPv6地址综述     
IPv4地址的增幅与数量已远远落后于网民的增幅与数量,IPv4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IPv6技术以其鲜明的技术优势已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本文将从IPv6的地址角度,对各类IPv6地址,包括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及三类地址中的专用地址的分配及用途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未来IPv6地址的分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荆洲  乐宁 《通信世界》2005,(47):24-25,29
序言:互联网产生之初主要是为军事.教育.科研服务。因此IPv4地址作为重要的互联网资源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大众的重视。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互联网商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分配不均及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显露。如美国有3亿人口。1.7亿户互联网用户。拥有的IPv4地址相当于75个A类地址;中国拥有13亿人口,1亿多户互联网用户。却只有5000多万个IPv4地址。仅相当于3个A类地址。随着全球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国家很多都将面临着与中国类似的IPv4地址匮乏的问题,而且这种IPv4地址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已经很难改变。 IPv6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所在。鉴于IPv6有许多IPv4无可比拟的优越特性。很多发达国家的IPv6发展已经起步。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推进IPv6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来,随着IPv6在全球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步入快速发展期.IPv6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本期IPv6的专题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IPv6的进展,还向读者展示了各国正在推出和将要推出的特色应用,以及各国在IPv6领域方面的积极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商情》2007,(3):63-63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23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会员会议上,与会专家再次集中强调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时期的IP地址申请问题。参会专家们指出:目前全球IP地址资源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不平衡局面,一方面互联网发展需求大量的IP地址。另一方面IPv4地址即将耗尽,而IPv6的大规模启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IPv6?     
《现代有线传输》2005,(2):28-28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  相似文献   

8.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2,(12):34-34
2011年2月,IANA中央地址池的lPv4地址资源耗尽:201伯:4月15日,APNIC的IPv4地址资源耗尽。因此,任何想要在亚洲投资大中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组织都将无法获得大量的IPv4地址资源。“从长远考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现有网络增加IPv6功能,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Pv6地址分配政策和IPv6地址规划方法,阐述如何利用IPv6海量空间和宽松分配政策合理规划IPv6地址,简化IPv6路由表,使IPv6地址便于维护、识别、记忆和改动,简化网络规划、管理,配置,变更和扩展的工作量,为互联网服务商规划和申请IPv6地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跃辉 《通信世界》2008,(42):I0011-I0011
IPv6早已不是陌生的技术,早在1991年,业界就提出了IPv6的概念。然而时隔17年,如今的IPv6依然在IP地址告急的呼喊中逶迤前进。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要大力推动我国IPv6向商用转型。那么,是什么阻碍了IPv6前进的脚步?IP地址资源是否真的已经告急了呢?专家指出,目前,应用服务是IPv6的薄弱环节,IPv6向商用的转型需要全球各国政府的合作来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1.
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IPv4地址资源耗尽,为承载和传送网络从IPv4向IPv6过渡升级提供了契机。产业界各方正摩拳擦掌,为IPv6的规模商用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2.
IPv4地址资源面临枯竭,如何引入IPv6并对IPv6地址进行规划是电信运营商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下一代互联网IPv6地址规划原则,并对业界的几种IPv6地址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及用户特点,提出了一种可能的IPv6地址规划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3.
IPv6技术综述     
本从IPv6的地址格式、地址分类、地址配置、服务质量、移动连接、报头简化、安全特性、域名解析,IPv6与IPv4之间的通信。IPv6与IPv6之间的通信,IPv6的发展概况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IPv6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今全球IPv4地址资源几近枯竭,下一代互联网正愈行愈近。中科院信息办专家呼吁,中国应尽快实施国家行动计划,实现从IPv4向IPv6之过渡。  相似文献   

15.
IPv6协议及其网络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IPv4协议存在的地址空间匮乏的问题已逐渐显露,为了缓解这种地址危机,文中介绍了网络层新版本IPv6协议的提出背景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IPv6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及过渡技术而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编寄语     
《电信科学》2005,21(8):i0001-i0001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对互联网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IPv4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地址空间的不足,目前可用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了70%左右,其中B类地址已经耗尽。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IPv6就成为了人们的必然选择,并希望以此为核心构建下一代互联网(NGI)。  相似文献   

17.
通信月评     
《广东通信技术》2011,(4):78-78
1工信部加快部署,IPv6产业链迎来发展良机在今年2月3日,ICANN就宣布全球IPv4地址分配完毕,我国的IPv4地址资源也将在2年内消耗怠尽。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IPv6的应用及推进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3日,ICANN官方网站发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2011年开始,全人类将共同面临基于口地址短缺的发展问题。IPv4地址枯竭,IPv6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产业界的推动之外,IPv6的建设和发展也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新版本的IP协议,对IPv4的最终取代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必然。IPv6在地址空间、安全性、QoS等方面具有IPv4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互联网和各个企业网络中的所  相似文献   

20.
IPv6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是一个新版“网络层协议”,其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传统互联网的核心协议-IPv4协议的不足之处。自从1991年IPv6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包括地址结构、路由、IPv4/IPv6过渡,移动IPv6在内的各项IPv6基本协议标准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