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河下游断流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流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初步探讨了黄河下游断充现状的背影机理,采用双向差分法对今后下游的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目前的趋势发展,至200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天数将达到130左右,至201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和将达到190天左右,到2020年水平将出现河道全年枯竭的局面;到2000年水平,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至少出现10年内9年断充或10年内8年断流的局同;而且  相似文献   

2.
1997年汛前,黄河河防部门为保证安全度汛,做了一系列防汛保安工作,如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度汛工程建设、加大了河道清障力度、修订各项防洪预案及注重黄河防汛宣传等。8月4日花园口站出现4020m^3/s洪峰流量,8月6日洪水安全入海。地淤积1997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了1951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特大干旱,利津站全年断流13交累计断流226d。在黄河防部的安排部署及沿黄各省的配合下,实施4次向黄河下游大规  相似文献   

3.
2003年黄河流域雨水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上半年,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站)来水量较常年偏少40%~700%,为有资料记录以来的最小值。进入汛期以后,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多,其中泾河、渭河和三门峡一花园口区间7~10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60%~70%;9~11月渭河华县站、洛河黑石关站和沁河武陟站来水量较常年偏多l~6倍。7月30日北干流府谷站发生该站有实测资料记载以来最大洪水;8月下旬到10月上旬,渭河连续发生6次洪水,咸阳、临潼、华县等站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洛河部分站也出现有实测资料记载以来最大洪水。黄河下游小浪底-利津河段全年约冲刷泥沙2.55亿t。  相似文献   

4.
黄河1995年首次断流黄河于2月23日凌晨零时许在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出现1995年首次断流。近年来,黄河春、秋两季多次断流。1994年自4月4日始,3次断流长达60多天。这次断流是今年黄河首次,比去年提前了42天,也是近年来断流时间最早的一年。据...  相似文献   

5.
苏茂林 《人民黄河》2002,24(1):18-19
2001年黄河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约165亿m^3,仅为多年均值的1/3,为有实测资料以来第二个少水年份。其中汛期径流量为44.7亿m^3,为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小值。7月份,黄河中游河段头道拐、吴堡、龙门、潼关等站相继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小流量。面对严峻的调水形势,黄河水利委员会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水行政管理职能,防汛、防断流两手抓,通过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和东平湖等水库的科学调度,不仅保证了沿黄省(区)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农作物关键期用水,而且特大干旱之年还实现了黄河不断流的目标,使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关于汾河断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汾河的古代历史谈起,阐述了汾河历史上曾经水量盈高,30年代起,汾 了定量观测资料。从掌握的实测资料看,汾河最早出现断流的时间为1958年,但没有出现过全河性的断流,断流最严重的河段在中游的义堂水站,1958-1994年37a中,该站有29a发生过断流现象。汾河断流除使沿河取用水陷入困境外,给水环境、防汛也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黄河流域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来水量减少,加之沿黄工农业用水增多,1972年黄河下游出现历史上第一次断流。此后,黄河断流年年发生,断流的时间逐年加长,1996年达133天。而去年的情况更为严重,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站2月7日开始出现断流,全年断流13次,断流时间达226天。断流造成流域农田大片减产,工业因缺水而停产减产,城市居民用水限量,经济损失上百亿元。黄河断流引起了人们对母亲河深深的忧思,关注黄河命运的人们发出了“拯救黄河”的呼声。 针对这种情况,黄河水利委员会召集有关专家研究对策,提出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水量实时调度方案”,旨在合理调节使用宝贵的黄河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断流成因典型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家瑞  冯立亚 《人民黄河》1997,19(10):22-26
1972~1996年黄河下游累计有19年发生断流,其中给人们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是1992和1995年的断流。现将这两个典型年的断流成因及影响作简要分析。11992年典型分析1.三断流情况1992年,利津站自3月16日起共断流5次,累计83天,其中5月22日至7月22日连续断流62天,济南际口站从6月3日开始,断流2次累计31天;断流上首在陈日以上,长度303ktho该年黄河下游断流,造成黄河下游沿岸一批引黄涵闸无水可引,灌区停灌,给沿黄地区人民的生活用水带来不便,给河口地区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地处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市,由于黄河水是其唯一的淡水资…  相似文献   

9.
黄河断流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黄河断流情况及特点 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蓄水发生过断流外,经常性断流的出现始于70年代。从1972年至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0年发生断流(黄河下游各站历年断流情况见表)。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20年中累计断流70次,共908天,平均每年断流45.4天(有断流的年份平均,下同),其中1991~1997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天然水资源量不足、沿黄用水量激增和缺乏统一管理,因此黄河遭遇频繁断流: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间,有22年发生断流,平均"四年三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时间最长达226天,断流河道长度最长达704 km,占黄河下游河道总长的90%,从入海口一直上延至河南开封。据统计,1972年到1996年,黄河下游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年均损失近14亿元(1995年统计标准)。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沿黄河2 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严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河流域径流情势的区域差异性,采用Mann-Kendall法检测1960-2015年黄河源头和上、中、下游重点控制站点的径流情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其综合变化程度。结果表明:除源区黄河沿站外,源区唐乃亥站和上、中、下游各站点的大部分径流情势指标的变化为下降趋势,尤其是汛期大部分月份的径流量、高流量及其历时显著减少,另外上、中、下游各站点的年最大径流量也都显著减少;部分径流指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如源区黄河沿站6、9月径流量和最大径流量显著增加、上游年最小径流量出现时间有所推迟、中游高流量频率显著减少,最大径流量的出现时间显著移前、下游几乎所有月份的径流量均显著减少,最大径流量的时序显著前移等;从综合变化程度来看,流域各站点的径流情势发生了全面改变,整体改变度在中度及以上,其中频率和历时的改变度最大。利津站的改变度最大,龙门站次之。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的水轮机是黄河中游径流水电站中第一个采用大型灯泡式水轮机。该电站泥沙、抗磨蚀要求,电网容量相对小对机组稳定性要求,径流式电站对机组设计参数的特殊要求,使本工程设计中存在一些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介绍该类型电站机组设计,以供同类电站设计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门达站的年径流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直门达和吉迈站均在2004年发生显著性均值突变,其余站点突变不显著;三江源区年径流量均存在6~8 a和23 a左右的主周期,以23 a左右时间尺度上的信号最强,周期相位变化均存在3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下游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龙羊峡水库泥沙淤积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和贵德站是龙羊峡水库入库和出库水文站 ,在水库蓄水前已有 30年同步水沙量观测资料 ,同时二站径流量、输沙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根据蓄水后唐乃亥站年输沙量 ,利用出入库站在水库蓄水前建立输沙量关系 ,推求贵德站逐年未受水库蓄水影响输沙量 ,与贵德站相应逐年实测输沙量差值累积量来估算水库淤积量。经计算 ,1986年 10月水库蓄水至 1999年 12月水库淤积沙量 2 .98× 10 8t,折合体积 2 48×10 8m3 。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巡测方案,水文站必须有应急备用水文测验方案,因地制宜利用水文站上下游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泄流计算流量做为水文站流量测验应急方案是一种选择。以溪口水文站为例,分析、介绍利用上游青溪水电站水工建筑泄流计算流量做为水文站流量资料的补充。溪口水文站实时流量与青溪水电站相应流量呈线性关系,相关关系良好,流量值非常接近,误差较小,虽然青溪水电站流量是用水力学法计算得来的,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洪水调查,其流量数据的精确度还是有保证的,可做为溪口水文站应急流量测验的备用方法,其资料可加入水文站流量资料整编。但日平均流量资料要慎用。  相似文献   

16.
桐子林水电站为雅砻江流域最后一个电站,截流流量较大,且截流流量受上游已建电站发电的影响,流量变幅大,因此,拟通过上游不同发电流量分析二期截流水力学指标,分析二期截流难易程度,推荐截流流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南省1960-2017年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法、小波分析,从月、年际和周期维度上研究近57年来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气象站点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为豫东南、豫北、豫西地区;全区在1966、1986、1997年发生持续干旱,豫东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10个月且在夏季易旱,豫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9个月且易发生特旱,豫西持续干旱时间段最多但尺度最长为7个月;干旱频率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次之,豫东南最小,但干旱频率都在30%以上,且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频率在各区之间分布比较均匀;豫东南、豫北、豫西分别呈现23~25、20~22、15~17 a易干旱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8.
Sea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7-day low flow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41,470 km2 semi-arid Karkheh watershed (western Iran), representing 12 stations with record length of 51 years (1958–2008).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was used to identify low-flow seasonality (clusters of low flow seasons). Monotonic trends were detect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Breaks in low flow trends were detected by the Lombard’s change point test. Breaks in short-term trends were detected by the Lepage test. According to results seasonal clusters were different in most of the stations, indicating uniqueness in station low flow behaviour. Among the 12 stations studied, four stations showed seasonal monotonic trend and change points, some with abrupt change (change point in consecutive years). Two stations near watershed outlet with no monotonic trend showed abrupt change. Most seasonal change points (dates) compared well with documented droughts, highlighting drought impacts on low flow trends at affected stations. The Lepage test detected change point in seasonal low flow trends of most stations during 5- and 10-year periods. Thi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low flow sea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may vary among stations, an indication that low flow trends should be evaluated individually for each sta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年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的逐日流量以及南京、镇江、江阴、天生港、徐六泾、共青圩6个潮位站的逐日高潮、低潮资料,研究海洋潮汐从河口向河段上游传播过程中的潮汐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潮位站25 h滑动平均的潮位变化与流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南京和镇江两个潮位站的水位变化最为明显,江阴、天生港、徐六泾的水位变化相对较小,共青圩潮位站的潮位基本不随径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各潮位站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相邻两个潮位站之间的水位相关性较高;随着潮位站之间距离的增大,水位的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低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均大于高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随着站点与入海口距离的增大,涨潮历时出现逐渐减小、落潮历时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环境变化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段干流水文过程的影响,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向家坝水文站和朱沱水文站长时间实测水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保护区河段干流年径流量无明显下降趋势,年输沙量则呈明显减少趋势;②径流量和输沙量相关性在1998年和2012年出现明显突变,在突变点为分界点的3个时段(建站至1997年、1999—2011年、2013年以后),向家坝站水沙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9、0.996、0.989 5,朱沱站水沙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9 6、0.995 6、0.983 6;③在鱼类产卵期3—7月份以及11—12月份,流量均值及峰值明显改变,以3月份为例,以突变点为分界点的3个时段对比分析显示,向家坝站日平均流量分别增加了34.3%、58.5%,朱沱站日均流量分别增加了16.1%、21.1%,此外,蓄水运用后多数月份日均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水库建设过程中。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河道生境修复及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